1、雍和宫

  雍和宫入口处的银杏道是京城三大银杏大道之一,被誉为“最清幽的银杏大道”。

  银杏树和古老精致的雍和宫建筑光影交织在一起,显得特别有意境。

  雍和宫(TheLama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到了现代,每年正月去雍和宫烧一柱头香要10多万元。据说祈愿非常灵验。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地铁路线:

  乘地铁5号线或2号线到雍和站宫下车

  公交路线:

  62路、404路、特2路,雍和宫下车

  2、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

  1929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银杏树是潭柘寺内种植最多的树种。

  寺内有两棵最著名的古银杏树,其中一株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帝王树”。东侧的一棵高达30多米,干周长达9米,其姿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为唐代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

  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乘车路线:

  从前门、阜城门、乘游7,或乘地铁到苹果园换931路即可

  自驾路线:

  市区出发,可在五孔桥沿阜石路西行走108国道可直达潭柘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