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历来讲究笔墨“气韵”。画家苗再新在创作中也一直强调“气韵”。由气韵生动一语,也可以穷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谊。

中国传统人物画之气韵,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精神品性,通常具有“神气”和“神韵”,其特点是生动——有生命力,有灵性,生动逼真。苗再新在追求“气韵”方面孜孜以求,收获良多。在他看来,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滞。“韵”是中国艺术最高之美,相对于“意境”,它是更加贴近中国艺术美学特质的审美范畴。

他的绘画艺术既有重视审美体验的当代性。

他多年来坚守传统的艺术思想和极力以传统文化来支撑笔墨语境的传承与发展的不懈求索令人敬佩

苗再新:

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导师,北师大启功书院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第五届中国书协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 其中代表作品:

《雪狼突击队》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金奖暨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

《热血男儿》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师生》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唯一奖项--优秀作品奖。

《天使在人间》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

《儿女英雄》获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

《会师井冈》(与刘大为合作)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隆中对》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其中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诸多文博机构收藏。

书法作品曾入选3、4、5届全国书展,获全军书展银奖。

雪狼突击队 250x230 (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暨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金奖)

笔 落 匠 心 传 写 时 代 精 神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的自娱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精神,而中国画所体现出的以表现文人画家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状方面,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愈发式微。

苗再新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经历和个性趣味,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他的绘画艺术既有重视审美体验的当代性,又有民族浑厚质朴的特质。其笔墨苍茫浑郁,作品中散发的浑厚大气所唤起的崇高感令人肃然,所表现的人物蕴蓄着他对生活、人生、艺术的思考,深刻而博大。他丰富的创作题材、精湛的笔墨技巧、渊深的学养,使其成为当代“主题性”绘画领军人物之一。他作品中所形成的多种带有原创价值的风格特色,在当代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死挺进 225x200 ,2008(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

苗再新先生有着精深的人物造型能力,又具备西方写实主义美学修养。他在创作观念、审美认识、趣味表达和描绘对象上,则是以写实为基本手法。尤其是写实类作品,比较真实地描绘对象的客观形态,又不拘泥于单纯视觉的形似,而是追求不似之似和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韵味,着重于通过表现对象的基本形象特征,来传达一种主观化的审美神韵。同时,他也认同西方传统绘画中主张客观世界是把真和美作为标准,他把科学透视、明暗立体、解剖关系的结合传统的笔墨精神。尤善于用潇洒利索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写实,又善传神。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所以,他的作品在构图方面突出强调主要形象,善于通过剪裁和虚实等手法处理突出整体气势,自己的意图与情怀寄寓形象之中

师生 180x145 ,1993(第八届全国美展唯一奖项--优秀作品奖)

苗再新先生又是位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高产画家,除国画以外,他还涉足油画版画水彩甚至连环画等等。他的作品除了“主题性”创作之外,还有表现历史人物文化名人的,也有轻松高简的小品、雅俗共赏的文人画。无论是气势恢宏的主题性创作还是信手拈来的即兴写意,其扎实的艺术功力、准确生动的造型、技巧娴熟的笔墨,和带有书写性的线条都显示了他深厚的艺术涵养。他的画风多样,涉猎广泛,尤其是在新水墨人物画方面勇于探索,胆敢独造,强调对传统精神的回归,对笔墨点线质量的着意追求回归到中国画的本体精神。

天使在人间 200X200 ,2003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

文学艺术都是人类社会实践反映的产物,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幻与前进而不断发展。他锐意进取,寻找当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守成和开创中保持理性的研究状态。作为军旅画家,配合时事与政策,用画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把握时代变迁的脉搏,表现当下的现状和生活始终是他创作中的一条主线。因而其作品更具现实意义,他以可视的当代性,反映了中国社会各个时期与层面的变化和真实写照。因此,他的作品对于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的中国画来说,将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热血男儿 235x175 ,1999(第9届全国美展银奖)

儿女英雄 240X145, 2005(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大 美 立 言 民 族 之 光

站在大型组画《民族之光》面前,很难找到一个词汇来准确地表述所体悟到的视觉震撼与内心感动。

这是一个浩繁的工程。用中国水墨全景式展现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风貌,前无古人。它要求画家除却坚实的绘画功力,还需要具备广博的民族知识、丰富的资料积累、深切的生活体验和厚实的文化素养。

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56张丈二匹对开的大画,200多个置身于不同场景的人物,仅仅200天的创作时间……对于已年近花甲、且仍有公务在身的画家来说,单单精力与体力,已是何其苦、何其难!

为56个民族造像,缘起于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苗再新从朋友处得到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民族画册,56个兄弟民族独具特色的居住环境、别有风貌的传统习俗、色彩斑斓的服饰装扮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而不同的人文特点,深深地感染了他、吸引了他。“有朝一日,我要用自己的笔墨画遍56个民族”——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苗再新的心头萌生。

“师造化、得心源”是艺术创作的真谛。从此,苗再新便踏上了圆梦之旅,他利用自己出差与采风的时机,深入到祖国各地的民族地区,从茫茫林海到无际草原,从北疆雪野到南国渔场,从青藏高原到丝绸古路,到处都留下了这个挂着相机、背着画夹、闪烁着虔诚而执着目光的“苦行僧”的身影。

返朴归真的一往深情与民族情怀的大爱大义,使苗再新在《民族之光》组画的创作中,蕴含着满腔的炽热激情,这种激情在他的每一幅画作、每一个人物、每一道笔触中尽情地流淌着、恣意地澎湃着,更由他的作品传达给观众,进而调动起观众的多种感官去欣赏、去享受。于是,徜徉于56幅美不胜收的画卷间,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苗族么妹的盛装、珞巴汉子的坚毅、锡伯箭士的勇武,而且听到了回乡欢乐的花儿、水族浑厚的铜鼓、黎家悠扬的鼻箫,闻到了门巴春日的奶香、哈尼稻田的水气、德昂山花的芬芳,甚至尝到了景颇甘蔗的甘甜、撒拉辣椒的辛烈、基诺山茶的清新……。

苗再新认为,概念化是人物画创作之大忌。如荀子所言“形具而神生”,虽然说“形”不是绘画的最终归宿,但一切造型艺术的美首先应该体现在“形”上。早年求学时,列宾名作《伊凡杀子》中伊凡四世那极度紧张、惊悚、痛苦与懊悔的形象,给苗再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烙印,更让他认准了形象就是生命、就是力量。苗再新感到,如果将56个民族画成了千人一面的“连环画”,那这个创作无疑是失败的,也注定毫无意义。下笔伊始,他就把塑造形象定为了创作的根本任务,并对自己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画面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要有原型。

以和谐的画面表达和谐的内涵,这是苗再新在创作中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也是他探索与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56幅民族风情画创作的过程,实现上也是一个斟酌取与舍、调合墨与色、处理繁与简的过程。许多同一地域的兄弟民族生活习俗、衣着服饰非常接近,如回族与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在表现上就难以区分,为避免雷同,苗再新便以不同场景的选取加以区别,在如何处理兄弟民族的繁琐佩饰方面,苗再新借鉴了油画找大感觉的方法,在笔墨运用上高度提炼,观来既符合实际,又毫无繁复之感,保持了国画的写意特质,这在《盛装》、《和声》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丹青铭志,大美立言。饱含着苗再新激情与心血的大型组画《民族之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向世人展现出一幅中华民族和谐共生、和衷共济的壮丽画卷,而这画卷的背后,是一个艺术家把自己的创作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使命与责任,是一种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