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歷來講究筆墨“氣韻”。畫家苗再新在創作中也一直強調“氣韻”。由氣韻生動一語,也可以窮中國藝術精神的極誼。

中國傳統人物畫之氣韻,具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精神品性,通常具有“神氣”和“神韻”,其特點是生動——有生命力,有靈性,生動逼真。苗再新在追求“氣韻”方面孜孜以求,收穫良多。在他看來,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滯。“韻”是中國藝術最高之美,相對於“意境”,它是更加貼近中國藝術美學特質的審美範疇。

他的繪畫藝術既有重視審美體驗的當代性。

他多年來堅守傳統的藝術思想和極力以傳統文化來支撐筆墨語境的傳承與發展的不懈求索令人敬佩

苗再新:

1953年生,山東棲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和中國國家畫院導師工作室導師,北師大啓功書院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北京文史館館員,北京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武警部隊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第五屆中國書協理事。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多次獲獎, 其中代表作品:

《雪狼突擊隊》獲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金獎暨第11屆全國美展金獎。

《熱血男兒》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銀獎。

《師生》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唯一獎項--優秀作品獎。

《天使在人間》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銀獎。

《兒女英雄》獲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最佳作品獎、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

《會師井岡》(與劉大爲合作)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

《隆中對》入選中華文明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其中多幅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等諸多文博機構收藏。

書法作品曾入選3、4、5屆全國書展,獲全軍書展銀獎。

雪狼突擊隊 250x230 (第11屆全國美展金獎暨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金獎)

筆 落 匠 心 傳 寫 時 代 精 神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中國畫的自娛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國繪畫的主流精神,而中國畫所體現出的以表現文人畫家的人文思想與人文精神的內涵,逐漸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現狀方面,較之其他藝術形式,愈發式微。

苗再新先生以其獨特的藝術經歷和個性趣味,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他的繪畫藝術既有重視審美體驗的當代性,又有民族渾厚質樸的特質。其筆墨蒼茫渾鬱,作品中散發的渾厚大氣所喚起的崇高感令人肅然,所表現的人物蘊蓄着他對生活、人生、藝術的思考,深刻而博大。他豐富的創作題材、精湛的筆墨技巧、淵深的學養,使其成爲當代“主題性”繪畫領軍人物之一。他作品中所形成的多種帶有原創價值的風格特色,在當代畫壇產生了重要影響。

生死挺進 225x200 ,2008(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

苗再新先生有着精深的人物造型能力,又具備西方寫實主義美學修養。他在創作觀念、審美認識、趣味表達和描繪對象上,則是以寫實爲基本手法。尤其是寫實類作品,比較真實地描繪對象的客觀形態,又不拘泥於單純視覺的形似,而是追求不似之似和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韻味,着重於通過表現對象的基本形象特徵,來傳達一種主觀化的審美神韻。同時,他也認同西方傳統繪畫中主張客觀世界是把真和美作爲標準,他把科學透視、明暗立體、解剖關係的結合傳統的筆墨精神。尤善於用瀟灑利索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寫實,又善傳神。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生動,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板刻習氣。所以,他的作品在構圖方面突出強調主要形象,善於通過剪裁和虛實等手法處理突出整體氣勢,自己的意圖與情懷寄寓形象之中

師生 180x145 ,1993(第八屆全國美展唯一獎項--優秀作品獎)

苗再新先生又是位多才多藝興趣廣泛的高產畫家,除國畫以外,他還涉足油畫版畫水彩甚至連環畫等等。他的作品除了“主題性”創作之外,還有表現歷史人物文化名人的,也有輕鬆高簡的小品、雅俗共賞的文人畫。無論是氣勢恢宏的主題性創作還是信手拈來的即興寫意,其紮實的藝術功力、準確生動的造型、技巧嫺熟的筆墨,和帶有書寫性的線條都顯示了他深厚的藝術涵養。他的畫風多樣,涉獵廣泛,尤其是在新水墨人物畫方面勇於探索,膽敢獨造,強調對傳統精神的迴歸,對筆墨點線質量的着意追求迴歸到中國畫的本體精神。

天使在人間 200X200 ,2003獲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銀獎

文學藝術都是人類社會實踐反映的產物,因此隨着時代的變幻與前進而不斷發展。他銳意進取,尋找當下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守成和開創中保持理性的研究狀態。作爲軍旅畫家,配合時事與政策,用畫筆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把握時代變遷的脈搏,表現當下的現狀和生活始終是他創作中的一條主線。因而其作品更具現實意義,他以可視的當代性,反映了中國社會各個時期與層面的變化和真實寫照。因此,他的作品對於需要不斷創新探索的中國畫來說,將具有深遠的啓示意義。

熱血男兒 235x175 ,1999(第9屆全國美展銀獎)

兒女英雄 240X145, 2005(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最佳作品獎)

大 美 立 言 民 族 之 光

站在大型組畫《民族之光》面前,很難找到一個詞彙來準確地表述所體悟到的視覺震撼與內心感動。

這是一個浩繁的工程。用中國水墨全景式展現56個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風貌,前無古人。它要求畫家除卻堅實的繪畫功力,還需要具備廣博的民族知識、豐富的資料積累、深切的生活體驗和厚實的文化素養。

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56張丈二匹對開的大畫,200多個置身於不同場景的人物,僅僅200天的創作時間……對於已年近花甲、且仍有公務在身的畫家來說,單單精力與體力,已是何其苦、何其難!

爲56個民族造像,緣起於20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苗再新從朋友處得到了一套內容豐富的民族畫冊,56個兄弟民族獨具特色的居住環境、別有風貌的傳統習俗、色彩斑斕的服飾裝扮所折射出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和而不同的人文特點,深深地感染了他、吸引了他。“有朝一日,我要用自己的筆墨畫遍56個民族”——一個大膽的念頭在苗再新的心頭萌生。

“師造化、得心源”是藝術創作的真諦。從此,苗再新便踏上了圓夢之旅,他利用自己出差與採風的時機,深入到祖國各地的民族地區,從茫茫林海到無際草原,從北疆雪野到南國漁場,從青藏高原到絲綢古路,到處都留下了這個掛着相機、揹着畫夾、閃爍着虔誠而執着目光的“苦行僧”的身影。

返樸歸真的一往深情與民族情懷的大愛大義,使苗再新在《民族之光》組畫的創作中,蘊含着滿腔的熾熱激情,這種激情在他的每一幅畫作、每一個人物、每一道筆觸中盡情地流淌着、恣意地澎湃着,更由他的作品傳達給觀衆,進而調動起觀衆的多種感官去欣賞、去享受。於是,徜徉於56幅美不勝收的畫卷間,我們不僅僅看到了苗族麼妹的盛裝、珞巴漢子的堅毅、錫伯箭士的勇武,而且聽到了回鄉歡樂的花兒、水族渾厚的銅鼓、黎家悠揚的鼻簫,聞到了門巴春日的奶香、哈尼稻田的水氣、德昂山花的芬芳,甚至嚐到了景頗甘蔗的甘甜、撒拉辣椒的辛烈、基諾山茶的清新……。

苗再新認爲,概念化是人物畫創作之大忌。如荀子所言“形具而神生”,雖然說“形”不是繪畫的最終歸宿,但一切造型藝術的美首先應該體現在“形”上。早年求學時,列賓名作《伊凡殺子》中伊凡四世那極度緊張、驚悚、痛苦與懊悔的形象,給苗再新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烙印,更讓他認準了形象就是生命、就是力量。苗再新感到,如果將56個民族畫成了千人一面的“連環畫”,那這個創作無疑是失敗的,也註定毫無意義。下筆伊始,他就把塑造形象定爲了創作的根本任務,並對自己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畫面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都要有原型。

以和諧的畫面表達和諧的內涵,這是苗再新在創作中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則,也是他探索與追求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56幅民族風情畫創作的過程,實現上也是一個斟酌取與舍、調合墨與色、處理繁與簡的過程。許多同一地域的兄弟民族生活習俗、衣着服飾非常接近,如回族與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在表現上就難以區分,爲避免雷同,苗再新便以不同場景的選取加以區別,在如何處理兄弟民族的繁瑣佩飾方面,苗再新借鑑了油畫找大感覺的方法,在筆墨運用上高度提煉,觀來既符合實際,又毫無繁複之感,保持了國畫的寫意特質,這在《盛裝》、《和聲》中得到了完美體現。

丹青銘志,大美立言。飽含着苗再新激情與心血的大型組畫《民族之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之際,向世人展現出一幅中華民族和諧共生、和衷共濟的壯麗畫卷,而這畫卷的背後,是一個藝術家把自己的創作與國家、民族命運緊緊相連的使命與責任,是一種至高至美的藝術境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