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游泳技能有着广泛的用途,其逐渐由生活生产、军事需要发展成为了一项体育活动。"\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tt-audio data-id=\"v03024080000bkugo31ck4qhic2ugd6g\" time=\"424.548\" title=\"点击收听《漫话游泳》音频.mp3\" content=\"来自终南文苑\"\u003E\u003C\u002Ftt-audio\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31aa341eb644ce285f15d2cc75b6403\"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00\" alt=\"「语音版」漫话游泳,文\u002F郑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纳凉的好方式。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tt-audio data-id=\"v03024080000bkugo31ck4qhic2ugd6g\" time=\"424.548\" title=\"点击收听《漫话游泳》音频.mp3\" content=\"来自终南文苑\"\u003E\u003C\u002Ftt-audio\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31aa341eb644ce285f15d2cc75b6403\" img_width=\"400\" img_height=\"500\" alt=\"「语音版」漫话游泳,文\u002F郑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在炎炎夏日,游泳不失为纳凉的好方式。在古代,游泳是人们的一种生产生活形式,下河捕鱼、盛夏纳凉,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军事斗争手段和体育竞赛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游泳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邺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意思是说,(过河)遇到水深的地方,就用筏和船。河水清且浅,就游泳到对岸。可见,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了游泳,渡河、捉鱼必不可少,它是当时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看到一瀑布从30仞(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的高处飞流而下,水流湍急,就是鱼鳖也不敢在此停留。然而,有一个汉子居然在潭中自由自在地游泳,然后轻松自得地跳上岸来。他披散着头发,大声地唱着歌。这个人告诉孔子,他游泳的窍门就在于掌握了水流的规律,因此,即使在激流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地游泳。宋人苏东坡在《日喻》中认为,南方人之所以会游泳,是因为“日与水居”,长期生活在水边,“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最终掌握了游泳的规律,“得于水之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古代,游泳还是一项军事技能。兵书《六韬·奇兵篇》就把“越深水,渡江河”称为“奇技”。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北举事于孤竹离支(春秋时小国,现河北境内)”,但又怕精通水性的越国(现扬州境内)水军乘虚偷袭,于是决定提前做好与越军水战的准备。在丞相管仲的指挥下,齐国特意修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水池让士兵练习游泳,能游的赏给千金,不能游的则罚交千金。这一招非常有效,士兵们个个努力学习游泳。不出所料,越军果然来犯,而此时的齐国已培养出五万水军,他们大破越军。宋时在八百里水泊梁山,起义军靠水军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朝廷军队。水军头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自幼生长在济州府石碣村,常年与水打交道,水性极好。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元朝《大宋宣和遗事》对阮氏三兄弟均有记载。兄弟三人在梁山泊里驾舟踏浪,先打败何涛,再战败高俅,水中的功夫,令梁山好汉们刮目相看。还有“浪里白条”张顺,其水上的功夫更是了得,《水浒传》给张顺设计了一段精彩的亮相:见他“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逵上岸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彩。宋江看得呆了半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游泳技能有着广泛的用途,其逐渐由生活生产、军事需要发展成为了一项体育活动。汉代古籍《淮南子·说林训》中就有关于游泳技巧的记载:“游者以足蹶,以手柿,不得其数,愈蹶愈败,及其能游者,非手足者矣。”汉魏时已有端午节举行游泳比赛的习俗。唐代赵璘的《因话录》中记载了洪州(今南昌)一位身手不凡的跳水家曹赞,他从百尺高的木桩上跳入水中,然后,在水面上正襟危坐,悠然自得,犹如坐在席子上一样,令人称奇不已。宋代,水上运动更是成为一种表演艺术,其中有个表演项目名为“水秋千”,就是在大船上立一个高大的秋千,表演者在秋千荡到与秋千架一样高的瞬间从空中一个跟斗跳下来,扎入水中,犹如现在的跳水运动。唐宋时,每年端午节,人们会在钱塘江观潮之际,举行游泳比赛。《武林旧事》记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也有胆大之人作弄潮游戏。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中便有“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之诗句。《梦粱录》更记载:“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在古代,游泳就已经非常普及。宋代诗人李处权在《钓台》诗中曰:“先生志丘壑,溪山助幽兴。持竿聊尔尔,至乐在游泳。”他把游泳视为“至乐”,可见其对游泳的酷爱;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就喜欢在水里游泳纳凉,他游泳与众不同,其高妙之处就是不局限于一些游泳技巧、高难跳水的表演,而是在江河之上谈笑风生、对弈夺将。每到暑天,他都约上“象棋九段高手”周子善,到溪水游泳,并“于水面以意为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文天祥和周子善在清流之中,沉浮出没,翻转回旋,用水面作棋盘,全凭意象,下起了盲棋。楚河汉界,跳马走车,架炮拱卒,厮杀起来。两人在水中越战越勇,不分胜负,竟然到了忘我的境地。一边游泳,一边对弈,真是令人叹为观止。\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3964025030298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