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一個團聚的假日,當媽的都能收到一萬點傷害

文/乖猴

長假如果不旅遊,那來一場大家庭的團聚是最好不過了。畢竟,對忙碌的中年人來說,一年中可以回老家的機會並不多。

只是……這大家庭的團聚,對爲娘無異於一場業績考覈。

一年中難得相聚,婆婆媽媽們當然要抓住機會指點教誨。娃若有閃光點,則大家族共享,但若表現不佳,那毫無疑問,娃一切不良行爲,都反映了當孃的日常工作失職與漏洞。(包括但不限於能力的不足,眼界或認識的不夠……)

總之,娃的錯都是孃的錯,而孃的錯當然還是孃的錯。一切都是錯~

啊,這是多麼痛的領悟!!!

1、從踏上歸途的那一刻開始,豬隊友的底氣就足起來了,因爲,馬上就會有整個家族來撐腰了呢!

娃在高速上要上廁所。顯然,這麼煞風景的事情,一定是爲孃的錯。這不,豬隊友就不滿了:“爲啥走之前不先讓他上個廁所?”

而就在前半個小時,隊友不斷提醒,秋天乾燥,怎麼不給兒子多喝水?

於是,我很努力的誘導小小猴喝了半瓶礦泉水……

然而,作爲執行層面的主要操盤手,必須面面俱到。該補水的時候時刻不忘補水,不該放水的時刻一定要收緊膀胱。

但,你兒子的膀胱並不在老孃的掌控之下啊!

2、 到了老家,婆婆媽媽老阿公立馬開啓一場鑑寶運動,把寶貝大孫子從上到下掃描一遍。

先目測小臉究竟是寬了還是窄了,以及開學一個月,海拔高度有沒有出現哪怕是細微的改變。

然後捏一捏身上肉肉的鬆緊手感,估算個斤兩,醞釀幾句評價。

最後搬出傢伙儀器,從體重到身高精準測量,一切用科學數據說話,容不得半點虛假。

娃身上肉若少了,在老人家眼裏往往是不得了的大事情。

“喏!比暑假在這裏瘦了**斤**兩啊,你怎麼養的啊!”

“特泥港(跟你說)身體寺(是)第一位個(的)啊!”

娃掉那幾兩肉引發的心疼程度,簡直不亞於股市連續跌停後的悲憤。

彷彿,我不是親媽,而是那冷血的、不負責任的、只顧自己的、各種不靠譜的……那啥來着?

3、 家庭內部鑑定完畢,便要帶娃出門遛了。

聚會上針對娃娃們的比較,第一眼總是從肉開始的,只有肉比完了,纔會談其他,比如功課啥的。

事實上,成績好壞,興趣愛好,這些花裏胡哨的內容都可以信口開河,何況不在一個城市,哪曉得別處的水深水淺,行情排名?但胖瘦,總是一目瞭然的。就像適齡女兒結婚與否,成年子女的薪水幾何,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瞞不了老家祖宗們的法眼。

“***家小孩瘦了啊,也是他媽媽太忙沒顧上啊!”

“這麼久,好像沒有長高多少嘛”

於是,臺上桌下,時不時穿插着圍繞肉與斤兩的討論。

在長輩們眼裏,作爲一個媽,怎麼能不管好娃的肉呢?

爲孃的日常是“雞”娃,主攻讀書,而老長輩們眼裏聚焦的都是娃娃們的肉。

儘管目標不同,但其實雞起來的心都是一樣一樣的。

一旦雞開了,肉就是一箇中心點,圍繞肉的問題,熱心的長輩們總能衍生出一系列子話題,並開展親切友好(脣槍舌戰)的討論。團圓的氣氛一下子詭異起來。

“他媽讓他睡的太晚了呀。”

每次在這樣的氛圍中,豬隊友總能搶先出賣一些情報,買個乖佔得輿論先機。

“習慣要從小養好!”

母上大人眉頭一皺,毫不客氣的開火……(此處省略義正辭嚴發言300字)

好不容易截住母上大人的話頭,猴立馬自辯:“娃動作太慢,寫作業太慢,我正在做規矩,後面會好的。”

爲了把話題引開,猴還忍痛自黑了一把,“我小時候作業也寫得很慢,像我,果然是親生的娃,……”

這是暗搓搓在提示,我小時候的習慣您老養得也不咋地嘛。

相比較母上的直白,婆母大人則顯得含蓄的多,倒是沒有責備的意思,而是慢吞吞講起了家長裏短的故事:

“我聽說**學校一個孩子,五年級也是作業做的很慢,怎麼催都沒有用。後來那孩子說,因爲他做完了學校作業媽媽就要增加課外作業,所以故意做得慢一些。……”

聽着聽着,猴突然感覺哪不對勁……

所以,娃做作業慢不管是遺傳,還是別的,總之,都是爲孃的不是?!

4、 從肉到行爲習慣,只要努力diss,爲娘我總是有犯不完的錯,短短一個假期,作爲娃他媽,猴簡直就是在用繩命拉仇恨。

比如出個門,豬隊友永遠是打着高光,站在門口,俯視着猴的各種慌亂忙碌,時不時冷嘲熱諷一番,彷彿他是世上效率最高的豬一般。

然而,一鍵出發,作爲娃他媽,臣妾做不到啊!

於是,猴慢所以小小猴也慢,猴亂所以小小猴也亂。這邏輯太有道理了。

總之,不管是娃要尿尿,還是娃不長肉,或者不肯寫作業,動作慢,一定能在爲娘身上分析出原因!

是孃的錯,都是娘沒有教育好!

5、 相比之下,大家對豬隊友則要寬容得多。只要胖瓜能夠在家庭聚餐或者聚會中,略有一兩個亮眼動作,那就值得誇讚,彷彿一個活脫脫的事業家庭雙平衡典範。

注意,男人和女人雙平衡的標準是不同的。

對於老母親而言,出門得有工作,不能太差,才能增加娃的體面。進門不管白天多忙,都要立馬抖擻精神雞娃。從娃的行爲習慣到喫喝拉撒,從詩詞作文到英語繪本,從爬井的蝸牛到籠子裏一起關着的兔子和雞……樣樣都要拿得出手。

但對於男人,平衡的要求麼,則要簡單的多。首先,工作當然很重要,外加那些有的沒的天曉得的應酬加班,男人的忙是需要理解和支持的。所以回家偶爾擼兩下娃,恰當發表一些深得長輩歡喜的深刻評論,順帶從戰略角度提點一下媽媽的失誤,就相當平衡了。

若是飯桌上能夠陪泰山大人盡興飲上兩盅小酒,那更是太到位了。飯後再堅持刷兩個碗,更是了不得,簡直是惹人憐愛的大寶貝啊,趕緊名正言順以不勝酒力之名,紅臉漲肚地躺在沙發上發昏,任由母子們雞飛蛋打,上躥下跳。

顯然,長輩們和媽媽們已經活在了兩個世界裏了。

關於豬的平衡表現,媽媽圈裏早從“喪偶”diss到“詐屍”,恨不得一腳踹到西天,而在老長輩的嘴裏,還是顫顫巍巍的一句教誨:“小瓜子工作辛苦了,你要多體諒啊!”

好的,反正假期也就那麼幾天。我帶着詭異而不是禮貌的笑,點點頭,偶那是相當的體諒啊。畢竟,對於一隻豬,安靜的在一邊玩手機就好。

6、終於,長假一言難盡又不失愉悅地結束了。

胖瓜和乖猴從詩與遠方的故鄉又回到了現實中的魔都。

最後一天,離開了親友團的保護範圍,胖瓜立馬勤快了許多,買汰燒一路全包,任由乖猴放開嗓子專心吼娃趕作業。

這,纔是生活的現實。

故鄉,總是那麼一言難盡,彷彿是個煩惱之地,卻又是永遠離不開拋不了的魂牽夢繞。每次帶着期待歸去,帶着解脫歸來,喜怒哀樂,盡在不言之間。

至親至疏是故鄉~

新的一週已經來臨,

老母親的雞娃戰鬥又要打響了!

大家一起來加油!!!

乖猴:一隻愛寫作、愛生活的猴!

胖瓜:一個擁有成年人體型的熊孩子,體型究竟怎麼樣,參看名字。

小小猴:乖猴和胖瓜的得意之作。

請不要深究爲什麼 瓜+猴=小一點的猴,遺傳學上的問題就留給科學家吧!這裏只管逗逼、吐槽和開心,當然若要喝雞湯,也管夠!

請關注猴年媽曰!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