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 | 唐靖茹 吳永哲

撰寫 | 吳永哲

風險貸款最早起源於美國硅谷,在美國將近有40年的發展歷程。目前,美國的風險貸款市場已經孕育了包括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Bank)、赫拉克勒斯科技成長資本(Hercules Technology)和水平線科技金融(Horizon Technology)在內的3家上市公司、數十家銀行系和投資機構系的風險貸款機構。

相較於國外成熟的市場,國內風險貸款領域尚處於初級階段。周鴻湧發現這個機會後,在2015年創立“創巢”平臺,定位風險貸款綜合解決服務商,以“貸款+認股期權”爲核心的模式幫助中小型科技企業向銀行獲得貸款。

與傳統銀行的抵押貸款不同,風險貸款主要針對缺乏正現金流和抵押資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屬於信用貸款。同時,考慮到這類企業未來的成長性,風險貸款通常內含一定比例的認購股權,當企業未來估值上漲時能獲得較高溢價,以此來緩釋債務違約的較高風險。

政府風險補償爲銀行降低風險

由於在風險貸款領域,內資銀行並無太多經驗,尚缺乏獨立風控能力。創巢採取了引進政府爲銀行提供有效風險補償的措施。以創巢深度參與的上海楊浦區“貸投聯動-雙創貸”項目爲例,政府出資設立2億的投貸聯動引導基金,以風險補償金的形式預存至銀行,覆蓋銀行85%的壞賬風險。

此外,創巢團隊根據各類公開數據以及自身業務累積的企業獨特數據,打造了一套內含財務預測、公司對標、估值邏輯及風險評估的智能投研系統——知著,爲銀行提供行業及公司的分析報告。其中,對公司當前及未來估值的判斷,在與企業談判認股期權的過程中或將決定創巢和銀行未來能否將期權順利變現,獲得溢價收益。

在項目獲取端,創巢選擇與知名投資機構合作,主要合作的項目大多是處於Pre-A到B輪融資階段。對於投資機構,風險貸款能幫助被投企業獲得有效的補充資金,有利於提高下一輪企業的估值。

截至今年6月,創巢共幫助近百家中小企業獲得風險貸款,平均借貸金額300萬左右,貸款總額超過2億。目前與創巢合作的銀行有浦發硅谷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等。

沉澱風控模型和企業數據

作爲連接企業、銀行、政府和投資機構四方的平臺,創巢在整個風險貸款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投資機構及銀行的風控標準、科技企業的運營數據和信用記錄等,逐漸沉澱出一套風險貸款的完整解決方案。

這是創巢設想的第一個盈利模式,即對外輸出一整套風險貸款的系統解決方案。根據創巢聯合創始人周鴻湧介紹,創巢計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與上海楊浦區政府的合作模式複製到其他城市,其中優先考慮的是北京、深圳和杭州這三個創業者最密集的地方。

除此以外,周鴻湧認爲,除了依靠政府的政策資金配套,在未來創巢會爲風險貸款資金方輸出風控能力,憑藉獨立專業風控系統爲各類資金方和優質的科創企業提供債權融資方案。

近期,愛分析專訪創巢創始人周鴻湧,就創巢的戰略發展進行交流,摘選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創始人周鴻湧,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學士、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從事新三板掛牌保薦、持續督導業務,投資開發智能投研系統,2015年聯合成立創巢。

創巢與知著系統互補,政府推行“投貸聯動”

愛分析:爲什麼說風險貸款是第三種融資方式?風險貸款和普通的債權融資有什麼區別?

周鴻湧:我簡單解釋一下這件事情。從純股權的團隊看,風險貸款的收益與VC投資的收益回報相比太低。從純債權的團隊看,中小企業沒抵押物,信用貸款風險太高。因此,風險貸款成爲介於股跟債之間的第三種融資方式。

其實從金融產品的角度去看,爲什麼中國中小微企業貸款常常被認爲是個僞命題,核心就是風險與收益不匹配。風險貸款試圖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試圖把原來這種風險收益倒掛的情況給逆轉過來,或者至少把二者的差距給縮小。所以,簽署認股期權協議的原因就在這裏,期權未來可能產生的收益是比較高的,類似於股權投資,雖然份額相較於傳統的股權投資低很多,但是這部分的收益遠遠高於利息。

愛分析:下一輪的投資人是否願意將所投資金用於償還公司的風險貸款?

周鴻湧:首先,風險貸款和傳統意義上的普通貸款不太一樣,體現在貸款期限上。以硅谷銀行爲例,通常貸款期限在2-5年,甚至更久。這就意味着,公司的還款壓力不會非常大,尤其對於一些現金流比較健康的公司,不會因爲鉅額還款壓力而導致出現流動性短缺的情況。同時,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比如醫藥行業,風險貸款的週期可能更長,以支持企業研發藥物的三年五年的週期。

其次,不同的投資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理解不同。如果是美元基金,它們對於風險貸款的模式非常熟悉,也瞭解投貸聯動的形式,因此美元基金會非常理解其中的緣由,通常能夠接受這件事情。但是對於國內的一些人民幣基金,這也是爲什麼我們一直強調市場教育的問題,它們很多不太能接受這件事情。

其實現階段的風險貸款和多年前的風險投資一樣,市場教育需要時間的積累。創巢現在提供的風險貸款的協議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行業通用協議,但是大多數科技公司都是第一次接觸,基本都會請多個律師輪番對我們的每一個條款進行溝通,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愛分析:爲什麼創巢和知著這兩個系統要同時做?

周鴻湧:知著是以公開數據爲基礎、運用NLP等技術的智能投研平臺,創巢系統則是連接了項目、投資機構、銀行和政府的風險貸款平臺,創巢其實是知著的主要應用場景。

由於風險貸款產品介於股權和債權之間,它既要分析一家公司當前的狀況,也需要很強地預判這家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所以,在知著系統當中,含有財務預測、公司對標、估值邏輯及方法等模塊。基於知著系統收集和分析的結果,我們會對一家公司合理的估值空間有基本定判斷。而這個判斷標準,在後續期權談判的過程中或將決定我們未來行權的時候是否有利可圖。

雖然在風險貸款的過程中,資金來自銀行,主要的決定權也在銀行手裏,但是在實際簽署期權和最後行權這件事情上,我們有一定的主動權,這也決定了我們需要在該環節建立自己比較核心的優勢。

愛分析:地方政府在支持當地科創企業時,一般採取什麼樣的政策?

周鴻湧:政府缺乏有效的項目價值判斷依據,所以很多地方政府的做法比較傳統。比如舉辦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賽事,並且針對參加賽事獲獎的企業提供補貼資金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雖然這種賽事看上去是擇優選擇補貼標的,但是實際上政府爲了考慮普惠,往往設立很高比例的獲獎機會,使得更多的企業獲得政策支持。這種類似於派紅包的方式,由於補貼資金非常有限,往往對於優質企業沒有起到足夠的支持效果。

創巢希望協助政府搭建有效的優秀項目發現機制,挖掘出有潛力的企業並重點扶持,成爲未來各自領域的領軍企業,真正帶動整個產業在當地的發展壯大。

目前政府更多的是產業引導基金,其中的相當部分收效欠佳,並未真正實現“投資引導帶動產業落地”的初衷。

創巢堅持投貸聯動的融資方式,一方面通過專業的VC機構挖掘出有發展潛力但目前融資困難的企業,然後政策採用補貼兜底的方式激勵銀行對其放貸,等企業逐漸發展起來後,投資機構又可以進行股權投資,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愛分析:“投貸聯動”政策方面有什麼具體的指導意見?

周鴻湧:目前沒有具體的政策要求。

比如上海楊浦區是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區政府啓動2億元的投貸聯動引導基金,爲銀行科技小微信貸提供風險緩釋和獎勵措施,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來扶持區內雙創科技企業。不同地區政府都會依據自身的產業特徵,制定不同科技金融政策,很多實施細節我們創巢甚至會陪同政府一起商議和談判。

另外一種情況可能是政策中期會進行一些調整,比如貼息政策等,我們會給政府提供一些建議,便於它後期的政策規劃能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

外資銀行風控能力強,內資銀行依賴政府增信

愛分析:銀行在風險貸款領域的風控能力如何?主要基於哪些方面?

周鴻湧:我覺得分爲兩類銀行,第一類是專門從事風險貸款的銀行,以浦發硅谷銀行爲代表的幾家銀行;還有一類是內資銀行,這兩類銀行的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對於有經驗的風險貸款銀行,它會基於投資機構的白名單、公司燒錢的速度、賬上的貨幣資金餘額、下一輪融資TS及潛在的投資機構等,包括整個風控過程對於公司及行業的未來發展的判斷。此外,不同銀行可能擅長不同的行業及領域,比如硅谷銀行看得懂醫療、生命科學領域,華美銀行敢於放貸給燒錢的O2O模式的公司,這些都是內資銀行目前不會涉獵的行業及公司。

還有,這些外資銀行本身也有目的地參股了很多投資機構,作爲母基金能掌握大量的項目資源和投資機構的業績表現。

然後是第二類,此前沒有從事風險貸款經驗的內資銀行。內資銀行的資金成本相對更低,但是當前階段缺乏經驗和能力,這類銀行的核心關注點就是如何解決風險敞口的覆蓋問題。所以,創巢引入政府,通過政府和自身的增信撬動內資銀行的資金,覆蓋其風險敞口。未來,在證明了項目獲取能力、風控能力和認股期權變現能力後,創巢會優選幾家銀行一起做風險貸款業務。

愛分析:認股期權的持有者是銀行還是創巢?

周鴻湧:比如浦發硅谷銀行,它擁有自己的持股平臺,而且整個配套設施很齊全,認股期權的持有者就是美國硅谷銀行獨資的基金公司。創巢想做的就是把這種模式複製到更多的期待轉型的銀行,甚至是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國內的銀行由於受制於商業銀行法規定,不能直接進行股權投資,雖然目前央行有批准一些試點投貸聯動的銀行,但是實際操作中設立直投子公司還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創巢在其中將扮演銀行的期權持股平臺的角色。相當於創巢和銀行簽署了一份協議,由創巢代爲持有期權並行權,最終的行權溢價收益與銀行進行分配。

愛分析:風險貸款裏認股期權最終如何變現?

周鴻湧:舉個例子,比如A公司現在估值2億,創巢的合作銀行對A公司風險貸款500萬,同時持有價值100萬的認股期權,佔股5‰。等到下一輪融資,A公司估值翻番至4億,意味着原來100萬價值的股權價格漲至200萬,此時我們可以把這5‰的認股股權以一定折價賣給新進的投資機構,比如8折180萬,相當於我們淨賺80萬元。

愛分析:截至目前,創巢有行使過認股期權嗎?

周鴻湧:由於我們真正在楊浦區落地風險貸款項目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目前很多獲貸企業仍處在高速成長期,很多股權融資也正在路上。

據我們的判斷,平均一家創業公司獲得一輪投資的週期在9-12個月,這也是我們設置5年的期權行權有效期的原因。在我們的現有盤子中,下半年至少有兩家企業有望實現期權退出。

愛分析:創巢主要服務什麼階段的企業?

周鴻湧: A輪左右的企業爲主。

愛分析:目前在實操環節,風險貸款主要適用於哪些行業?

周鴻湧:第一類是投資機構所稱的“TMT”類的互聯網項目,比如電商、廣告營銷類項目,因爲這類企業的現金流狀況通常比較好,即使當下虧損,但是每個月都有回款,非常適合等額本金的風險貸款。其次,消費升級類項目最近比較火,原因主要是大家都比較看好中國的消費升值趨勢,這類企業融到下一輪的概率比較大。

另一類是以智能製造和新材料爲主的項目,這類型項目一方面是投資機構青睞的實體行業,同時也是傳統銀行金融機構更加熟悉的行業類型,所以這種企業的貸款轉化率也會比較高。

隨着參與風險貸款的銀行機構逐漸增多,我認爲不同機構的風控能力會帶來更多的競爭和不同行業的滲透,比如硅谷銀行,他們能爲醫藥、生命健康等長時間沒有現金流且虧損的行業內企業提供風險貸款,這與硅谷銀行在這些行業的研究積累、風控能力分不開。

千億潛在市場規模,未來對標硅谷銀行

愛分析:風險貸款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周鴻湧:目前,風險貸款市場在國內剛剛興起,市場規模非常小,浦發硅谷銀行一年大概20億左右的放貸規模。但是,如果按照成熟市場股權融資和風險貸款比例7:1來計算,國內對於風險貸款的需求量在1000億左右,而且這是每年新增市場規模。

所以,創巢一直在宣傳和交流,做很多市場教育的工作。這個市場遠遠沒有到競爭的階段,當下整個行業內的企業應當抱團取暖,先把蛋糕做大,同時讓更多的市場主體知道並瞭解風險貸款這一融資模式。

愛分析:目前創巢的風險貸款規模有多大?

周鴻湧:從去年六七月份開始,截至目前超過2億元的放貸規模,近百家的獲貸企業,平均每家公司獲得風險貸款300多萬元。

愛分析:創巢有海外的對標企業嗎?

周鴻湧:風險貸款最早發源於美國硅谷,在美國,以風險貸款爲主業的上市公司有三家,分別是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赫拉克勒斯科技成長資本(Hercules Technology)和水平線科技金融(Horizon Technology)。

愛分析:創巢未來的定位和戰略規劃是怎樣?

周鴻湧:第一個階段,創巢作爲風險貸款這一模式的國內先行者,我們會通過系統進行復制和推廣,這套系統是一站式服務資方的風險貸款模型,包含前端獲客、客戶綜合評估分析、最終放款等,以一套系統沉澱風險貸款的完整解決方案。因此,創巢設想的第一個盈利模式就是提供這套風險貸款科技金融服務系統,目前和上海楊浦區政府的合作就是類似的模式。

第二個階段,創巢計劃從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上海楊浦區的合作模式複製到其他地方,未來想去的地方是北京、深圳和杭州這三個創業者最密集的地方。第一站,創巢可能會優先選擇深圳,主要是上輪投資機構招商啓航的國資背景,在深圳有較強的資源,包括政府關係等。

除此以外,除了依靠政府的政策資金配套,在未來,創巢會考慮爲風險貸款資金方輸出風控能力,憑藉獨立專業風控系統爲各類資金方和優質的科創企業提供債權融資方案。這也是創巢走向市場化發展的路徑之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