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曹操把持朝政大权,汉献帝刘协完全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曹操逐渐掌控朝堂大权。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七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为妃。曹操野心逐渐暴露,夺了刘协的天下。俗话说因果轮回,曹操将刘协赶下皇位,后来司马懿又从曹家手中拿回政权,乱世纷争,跌宕起伏。

曹操是个十分有头脑的人,一直以来的政治目标都十分清楚,敢作敢当,精明的曹操被后人称为奸雄。曹操一生历经多次征战,带兵打仗的经验相当丰富。曹操本不是皇亲贵胄出身,但他偏偏想当人上人,于是就有了之后的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生性不愿认输的性格,曹操从没向谁服过软。众所周知,东汉前期要数袁绍“不好惹”,手下势力极大,部下众多,一般人不敢同袁绍一争高下。不过,袁绍最后同曹操交手,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一场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所灭,所有部下均收归曹操囊中。

多年征战,曹操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最是能识别人才,且最善于收为己用。若是有人来投奔自己,曹操只要打眼一看,差不多就将此人看个通透,识人用人方面,曹操自我感觉做得还算不错。

曹操认为自己一生所为处处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唯一的瑕疵,就出在司马懿身上。曹操既然如此精通用人之道,最终败在司马懿手中,可见司马懿是个善于隐忍的人。

蜀汉政权自诸葛亮去世后,一日不如一日,少主刘禅还无法主事,于是,蜀汉的形势渐渐没落。蜀汉政权溃败,不足为惧。局势就是如此,曹操夺权的野心一步一步被越拱越高。直到曹丕将汉献帝刘协赶下龙椅时,不仅仅代表一个结束,更象征另一个开始。

司马懿之于曹家,也属于开国功臣一般的人物,虽然才能十分被看好,但司马懿在曹氏心目中,还是危险的存在。司马懿的各方面才能都是极好的,但并没有得到重用,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不能再等待蛰伏了,唯有主动出击,寻求生存之道。

公元249年,司马懿不想继续坐以待毙,连同儿子发动政变,将政权从曹氏手中夺过来。大儿子司马师平日里豢养死士,众所周知,唯有一死才能让他们停止前进,足以见得司马懿准备充分。

政变发动,原本病得虚弱的司马懿精神抖擞从床上起身,指挥部下,关闭城门,来了个瓮中捉鳖。军火,粮草,部队都掌握在司马懿手上,且有大批死士相助,就算曹氏想要尽力一搏,也无从下手,只能乖乖投降。

虽然,司马懿接手了曹家的天下,想来想去,司马懿还是漏掉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曹家没有处理妥当的匈奴。

自汉初以来,匈奴都是国家领土争端的大问题,前有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从那个时候起,甚至更早,匈奴进犯一直扰乱着边境安宁。

司马懿虽然夺了曹家的权,但是,形势还没摸清楚,匈奴已经开始大肆进犯了。这样一来,让初初接手的司马懿感到措手不及。司马懿虽然打下天下,但是还没有坐稳,匈奴已经不断进犯,洛阳失守。洛阳丢了之后,国之重心也就丢了,司马懿被迫带领家人东躲西藏,乱世开启,道不明谁主沉浮。

曹操奸雄一称不是白白得来的,即使司马懿抢了他的江山,可是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内忧外患不断侵扰,司马懿怎能长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