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发达大约是在乾隆四十年左右,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个普通的旗人。和一般满族勋贵不同,和珅祖上没有显赫的权势。他的父亲常保不过是个低级官员,所得俸禄也不高,养活一家大小已经不容易,加上常保是死在任上,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银子运回北京安葬。不用说,当时的和珅既无门路也穷得叮当响。

和珅找外公借钱遭拒,下人说:你不借我借,他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人穷自然也就没有亲戚朋友,早年的和珅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到处举债,虽然不至于流落街头,可日子过得实在紧巴。或许这段少年的经历让和珅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和珅落魄的时候,究竟有多惨呢?清人包世臣在他的《中衢一勺·郭君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和珅的外祖父嘉谟早年是在河道上任职,是官居四品的道员。以品级来看,四品道员也算不上多显赫。可是他所在的河道却是个少有的肥缺,朝廷每年拨款数百万两整修河道,至于这些钱用了多少一直是本糊涂账。所以,自河道总督以下的官员,个个都是阔绰的很。

和珅找外公借钱遭拒,下人说:你不借我借,他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有了这样一个有钱的外公,和珅自然想让他拉自己一把,度过眼前的难关。因此,他让仆人刘全徒步往返数千里,前往外祖父嘉谟处借钱。有一次,刘全前去借钱,嘉谟只借给他50两银子。当时,嘉谟的一个属下叫郭大昌的与刘全喝酒喝得高兴,就对刘全说:“看你的相貌,很快就能大富大贵,为何要做人家的仆人如此受苦呢?”于是,他也奉送了50两银子。

不久,和珅又因为家庭花费不及,再派刘全求嘉谟资助三百两银子,嘉谟听后大怒,把刘全赶走了事。刘全没有借到钱,和珅不得不自己前来求外祖父,不料嘉谟知道和珅来意后更为恼怒,甚至想以逃人法治和珅私出京城之罪(清制,在京旗人不得私自出京)。

和珅找外公借钱遭拒,下人说:你不借我借,他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郭大昌于是从容劝说嘉谟:“下官见和珅将来富贵应当在大人您之上,大人千万不要因贫而慢待他,况且您是外祖父,以三百两银子帮助自己的外孙,又何必恼怒如此呢?”嘉谟不高兴地说:“既然你如此看好和珅,为何不自己掏钱帮助他呢?”郭大昌说:“大人您不资助和珅,下官如何敢自己资助他呢?”

嘉谟无奈之下,掏出三百两银子给郭大昌说:“今日就替我把他打发走。”郭大昌于是将和珅招待一番,酒足饭饱之后,郭大昌握着和珅的手说:“你不日即当大贵,希望您富贵后不要忘记今日之情,多为天下穷困百姓请命。”随后又为和珅购置了鞍马,又自己出资三百两作为和珅返回京城的费用,和珅对此自然是感激不尽。

和珅找外公借钱遭拒,下人说:你不借我借,他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不久,和珅以御前侍卫升任正蓝旗副都统,次年又升户部侍郎和军机大臣。还真让郭大昌给说准了,和珅的富贵远在他的外祖父之上。其后,和珅又陪乾隆皇帝南巡视察河工。

南巡期间,和珅让刘全找到了郭大昌,准备报了当年欠下的那个人情。不过时过境迁,和珅因为是乾隆帝身边的宠臣,又因收受贿赂而“名满天下”,郭大昌对刘全说:“当年之所以帮助和珅,是爱惜他的人才,而今贪污受贿,荼毒百姓,我恨当年看走了眼。你们主仆大祸在即,千万不要拖累我。”说完后,郭大昌与和珅主仆二人断交。

和珅找外公借钱遭拒,下人说:你不借我借,他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上面这个故事虽然出自清代民间野史,不过在正史上时间倒也能对上。嘉谟出任南河道员刚好是乾隆三十四年,这件事按照推理应该发生在此后不久。再考《和珅列传》,乾隆三十四年和珅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三十七年任侍卫。当然办理这些事情需要花费一定的银子,两项记载刚好吻合。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