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谁人背后不说人?我想很多人都做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背后说人的话题。

谁人背后不说人

早在春秋时期,孔圣人也曾多次背后说人。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问他如何种地,他回答道:“我不如老农。”樊迟又问如何种菜,他答道:“我不如老圃。”等到樊迟出去了,孔圣人竟然对学生们说道:“小人哉,樊须也!”当面不说什么,背后竟然骂学生为小人!

还有一次,孔子和宰我一起讨论三年丧的问题。宰我说,父母过世后为父母守丧三年丧是不是太长了呢?孔子说,如果一年就让你锦衣玉食,你能否心安呢?宰我说,我能心安!孔子说,你感觉到心安你就那么做好了。等到宰我出去以后,孔子又开始对别的学生说宰我的坏话了。孔子说:“予之不仁也!”这次又是当面不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背后给人极度差评。

谁人背后不说人

既然圣人都背后乱说别人,何况我等普通人呢?我说过我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个性,但是绝对不意味着我会动辄和别人当面发生冲突,毕竟个性与修养是不冲突的。对一些人和事也会有不满,也会发牢骚。或者在朋友圈里以非常隐晦的形式吐槽,或者和友人酒酣耳热之际信口胡说。不过,我始终要把握一个原则,自己的吐槽绝对不能给自己带来麻烦。本来吐槽一下,发泄发泄,有利于心理健康,处理不当,则会很危险。

司马迁因言获罪被处以宫刑,他的外孙杨恽后来竟然重蹈覆辙!杨恽出身名门,其父杨敞官至丞相。杨恽本人也因为告发了别人的谋反而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官居中郎将之职。任职期间,“令行禁止,宫殿之内,翕然同声”,很快被汉宣帝提拔为光禄勋,官至九卿!

谁人背后不说人

不久,一个人的马受惊冲撞了皇宫的宫门,这件事情被杨恽知道了,他对富平侯张延寿说道:以前也有一次车马冲撞了宫门,门被撞坏,马也死了。结果不久以后,汉昭帝竟然就驾崩了!“今复如此,天时,非人力也”!言下之意,当今皇帝恐怕也不妙了。

这些话,私下里说说也无妨,可是偏偏被一个叫戴长乐的人听到了,他果断地向汉宣帝告发了杨恽,他说杨恽“以主上为戏,语尤悖逆绝理”!汉宣帝闻听此言,勃然大怒,将杨恽废为庶人。

杨恽非常愤懑,他觉着这种私下里的话,怎么能用来定罪呢?杨恽实在忍不住自己的心情,于是写出了那封著名的《报孙会宗书》。在这封书信中,杨恽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谁想到后来又有人告发杨恽不知悔过,《报孙会宗书》也被汉宣帝给搜了出来。结果杨恽被腰斩于市!

谁人背后不说人

相对于杨恽,曾国藩就要谨慎很多了。很多看过《曾国藩家书》或者《曾国藩日记》之类东西的人,很容易就被曾国藩给骗了,以为曾国藩简直比圣人还要圣人!其实曾国藩也是一个普通人,总是装出一副圣人的面孔,时间长了也非常累的。他也需要骂骂人。事实上,曾国藩也会骂人,甚至会非常刻薄地骂人。只不过,他很会选择发泄的对象。

曾国藩有一个贴心幕僚叫赵烈文,他们在公务之余经常聊天。他们聊天的时候,曾国藩毫无忌讳。有一次,曾国藩非常直接地对赵烈文说,大清朝估计也就是再撑五十年吧。这话要传出去,在当时是要被灭门的!至于臧否人物,更是他们谈话的重要内容。私下里,曾国藩一改道貌岸然的样子,评价一些同僚尖酸刻薄。比如他评价郭嵩焘:“人肉吃完了,唯有虎豹犬羊之廓。”他调侃毛鸿宾:“地皮刮尽,但余涧溪沼沚之毛。”

谁人背后不说人

这些话要是传出去,肯定要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的。但是曾国藩相信赵烈文不是那样的人。果然,他们之间的谈话,也就仅限于他们两个人之间。赵烈文把这些都写进日记,一直等到曾国藩过世多年后才公诸于世。

可见我们即便是背后说人,我们所要说的对象真的是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