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卖了4万单 调了个税起征点降了投保热情 税延养老险试点遭“冷遇”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道

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醞釀研究了10年,推出試點了1年,原本各方各界都在翹首期盼這個“舶來品”能夠激發市場的投保熱情,然而市場並未積極擁抱它。

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在兩會間隙對外界透露,2018年5月1日起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等多部委聯合正式發佈在上海、福建(含廈門)、蘇州工業園區試點的稅延養老險,累計實收保費約7000萬元,承保件數約4萬件,自首單落地試點約半年,市場整體情況低於預期。

據瞭解,2018年共有16家保險公司開展個人稅延養老業務。《華夏時報》記者此前從各家相關養老險公司獲得的數據顯示,個人稅延養老險在三地市場推廣不理想,個人投保意願不強,尤其是當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從去年10月1日起由3500元上調至5000元,從2019年1月1日起,包括子女教育、獨生子女贍養老人、個人房貸三項資金同樣可以從個稅中扣除後,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個人稅延型養老險從去年以來市場推廣一直不好,一開始是保險公司、企業、個人、稅務系統之間的申報納稅的平臺搭建,個人投保困難重重。而後就遇到了個稅起徵點的上調,一部分原本可以將工資薪金的一部分用來購買這一險種可以免稅,如今則根本不需要買這個險種就不需要納稅了。所以保險公司目前也是兩相爲難。”3月10日,上海一家大型養老險機構負責該業務的負責人楊斌(化名)對本報記者表示。

市場冷遇是爲何?

一個險種的悲哀,是在尚未問世的時候,各界都在翹首期盼;然而真正推出來了,卻發現市場的需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叫好不叫座”,原先險企力推的個人稅優健康險遭遇如此,如今的個人稅延養老險也是如此。但是背後的原因卻沒有權威的定論。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發現,爲鼓勵個人建立商業養老保險支柱,在2018年4月,銀保監會、財政部等五部門共同發佈《關於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財稅【2018】22號)和配套政策。根據該政策的規定,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其繳納的保費准予在申報扣除當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限額據實扣除,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辦法確定。也是個人購買稅延養老險,每月繳費區間在200-1000元之間。

“現在的問題是,200-1000元的額度,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在新稅法實施以後,將原本需要納稅的部分已經覆蓋掉了。尤其是個人子女教育金和個人房貸(個人房租)每項可以扣除1000元,如果是獨生子女贍養一位及以上年過60週歲的父母,可以每月扣除2000元,也就是說,如果個人符合上述所有條件,那麼個稅的起徵點將提升至9000元。再加上已經扣除五險一金,也就是一個人的薪金每月至少要超過12000元,多餘的部分如果想要繼續免稅,可以考慮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工薪階層而言,達到12000元及以上的薪金水平的佔比不高。”楊斌對記者稱。

這也是爲什麼即使是在上海、蘇州工業園區以及福建(含廈門)經濟發達地區進行試點,首年效果也並不理想的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在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以157票贊成2票反對11票棄權,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新的個稅徵收方案最終敲定:從10月1日起,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俗稱起徵點)上調至5000元/月。從2019年1月1日起,贍養老人等5項專項附加扣除也將納入稅前抵扣範圍。

而從16家保險公司近一年來獲得4萬件個稅養老險的保單來說,平均到每家公司也就兩三千件。

“這四萬件保單中,絕大多是還是三地的一些企業內部讓員工購買的結果。”楊斌坦言。

醞釀全國推廣

由此可見,當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遇到個稅起徵點上調之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事實上,不僅是全國人大代表,太保集團的周燕芳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對個人稅延養老險未來推廣的建議。就在3月5日,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楊明生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他在提案中建言,將“個稅遞延養老險”的稅延額度,與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項一起作爲稅前扣除項目納入“個人所得稅”APP,以此簡化流程;在繳費方式上,爲進一步提升廣泛參與力度,建議可考慮將個稅遞延養老保險作爲類企業年金的半強制性“自動參保”計劃,默認員工自動參保,以提高整體效率。

楊明生建議指出,個稅遞延養老險稅延額度在APP中扣除,將大大方便個人購買此類商業養老保險。同時如果實行半強制性“自動參保”計劃,默認員工自動參保,將促使個稅遞延養老險銷售大增,加快發展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

沒有比較,就看不出差別。事實上,如果將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和個人稅優健康險保險在保費規模上相比,其窘境更見一斑。據記者瞭解,個人稅優健康險實行兩年以來,保險公司錄得的保費尚有6億多,而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則不到1億,即使2019年能全國推廣保費暴漲5倍,恐怕也達不到個人稅優健康險的水平。

對此,各家參與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的保險公司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正在和銀保監會等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希望今年能夠進一步加大試點範圍,在全國推行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