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隔着屏幕”的视联网系统

A02版

调解群众间的纠纷,解答市民难题,不再是过去的“跑断腿”局面。社区的网格员在网络上发起在线办理,社区、街道及市级综治中心可以通过视频实时办理业务。这种创新的举措不仅是对“只跑一次”的延伸,更加颇受群众好评。桦甸市的综治改革,在全省是首创,在国内也属于一流水平。

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与司法所“合署”:1+1>2

今年7月份,桦甸市宏达小区61岁的居民姜学礼来到社区反映情况,称小区1号楼单元门前的化粪池满了,下水井返脏严重。由于小区被物业弃管,居民间的维修意见不一致,疏通管道成了难题。

南环社区网格员胡秀云去小区了解情况后,回到社区找到了司法调解员李妍商量解决办法。这个在一般人看来比较平常普通的举动,其实透着不同寻常的背景:桦甸市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合署办公,共同负责信访接待和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加上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共同组建成了二级(乡镇 、街道)综治中心,统筹形成了“两中心、一站一所”的建设模式。

在李妍与胡秀云的共同努力下,宏达小区实际居住的60户居民同意每户出30元钱,完成疏通工作,圆满解决了问题。

“这个调解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利用到了综治中心的群众事务处理与公共法律服务功能,还没有涉及到高科技的范畴。”南环社区所在的桦甸市启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兴祥称,目前桦甸市综治工作的亮点部分,其实是视频系统。

尽管如此,社区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司法所、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有机结合,在日常服务中细致、有效地深化法律普及与应用,已经是有益的创新。

实现“只隔着屏幕”的视联网

王兴祥所说的“高科技”其实是视联网系统。今年以来,桦甸市按照吉林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关于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采取试点先行、全面推进的办法,高标准完成了市、乡(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以综治中心为龙头、以综治成员单位为依托,资源高度整合、贴近实战实用的一体化、信息化综治工作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利用这个平台系统,一个社区的网格员就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发起会议请求,上级单位在联网后可以实现与网格员或者社区书记视频对话,然后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其他单位、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及负责人员加入到视频联网中,实现现场视频办公。”桦甸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岩表示,这个举措可以真正让群众“只跑一次”,在视频联网会议中解决问题或者了解到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处理问题,避免为了咨询问题到处跑。

据悉,为进一步强化对基层综治中心工作的组织领导,桦甸市综治办调整了二级综治中心组织架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由党委副书记(办事处副主任)兼任,负责组织综治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设专职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运转和管理;信访、国土、民政、残联、派出所等站、办、所视实际情况分批分期进驻。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由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治保主任或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站长为副主任,明确1名具体人员(一村一名大学生或公益岗位)负责综治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综治信息管理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桦甸市还为市、乡(街)两级综治中心配备了38名信息员,负责指导和推进三级网格管理、数据融合和案事件综合处置工作。

张岩介绍,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将综治办的行政职能转变为综治中心的服务职能。“在这里,可以通过远程的视频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咨询服务、信访问题接待。在这里,可以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延伸,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生活,创造更佳的社会治安环境,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张岩表示,综治视联网,可以实现让党、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只隔着一块屏幕。

跑腿4小时=视频1分钟

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有多好?桦甸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程绍华讲了一个直观的例子:桦甸市红石镇有个老岭村,夹皮沟镇有个金沟村。其中老岭村距离红石镇大约75公里,而且山道崎岖迂回,交通不便。老岭村的村支部书记每次到镇里开会,需要骑着摩托车行驶4个小时。如果上午9点钟开会,他每次都需要凌晨4点多钟出门才能赶上会议。如果是市里开会,他还需要乘坐1个多小时的客车,上午的会议只能提前一天到市里住下才能赶上。如果是冬天呢,大雪封山,他甚至都无法到镇里或者市里开会。金沟村情况也比较相似,约40公里的山路,村书记每次要骑行2个多小时才能到镇里,然后再花2个小时坐车大约80公里到桦甸市。

有了视联网系统,情况就不一样了。除非需要纸质文件,大多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邀请相关部门、机构参与到视频网络中,现场办公,当场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也就是说,现在只需要用1分钟的时间,接通视频系统,就可以解决以前需要骑车、坐车4个小时才能解决的事情!

除了少跑路、快速且有效解决问题外,视联网系统还有其他好处。张岩介绍,村支部除了支部书记可以参与到视频会议中,其他的“三委”成员也可以加入到其中,克服了场地与距离的限制。其他的村子也可以加入到视频会议中,实现垂直与横向的立体化办公场景。

“原来与各村开会,二三百人需要一个大场地。现在有几台电脑,有几个办公室,就能给这二三百人开会了。”张岩介绍,目前桦甸市所有行政村都已经加入到这套综治视联网系统中了。

延伸———综治系统与防汛、治安等资源共享

据张岩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桦甸市的这套综治视联网共可以实现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实现了省、市、县、乡(街)、村(社区)五级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尤其是首次实现了全市三级行政视频会议系统全覆盖,极大地方便了政令畅通。二是实现了各级综治中心自由组织视频会议功能。各综治中心按照各自需要,经预约、审批,可在全市范围内(跨区划、跨层级)组织视频会议。目前,为尽快使该系统发挥效用,桦甸市每天坚持分级调度,即二级调度三级,一级调度二级,一级负责一级。三是实现了综治单一应用向行政广域应用的延伸。为方便桦甸市委、市政府及综治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作,桦甸市在此4个重要部位设立了视频会议终端,使其可以直接召开市、乡(街)、村(社区)3级干部会议,指挥全市应急度汛、抗旱工作。四是实现了视频查岗功能。通过打开会议系统,可以对有关综治中心的运转情况进行实时监管。特别是二级中心可以强化对三级中心的动态管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共享实战化应用。由市综治中心牵头,将各有关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资源连通接入,实现了视频监控资源跨部门整合共享应用。由于我们已经将公安与水利的视频资源整合到一起,所以,今年我们着重演练了其在汛期应急处置中实战能力。实践看,今年虽然没有发生较大雨情汛情,但就水位监测、路况分析、人员转移安置等方面的综合研判,对于做好抗洪抢险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张岩介绍,除此之外,这套系统还可以实现市、乡(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视频监看功能。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可以为各中心提供更多的视频资源用于监看重要部位、重点人群、重要时段,解决了基层视频监看投入不足的问题,也为综治网格事件处置提供了技术保障。

张岩介绍,桦甸市的综治视联网还会在将来增添更多功能。“目前计划的是开通远程视频开庭、诉讼咨询服务,这都将极大地方便群众。下一步,还计划将系统与农业、农村进一步结合,在基层党建、扶贫脱贫、帮助农民创收方面做更多努力。”张岩称。

新文化报·ZAKER吉林

记者 李洋 文/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