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輔仁藥業鉅額資金去向還有待公司做出更進一步解釋,以涉案金額而論,監管此前已經公佈明確結論的ST康美、*ST康得,則是實際控制人、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更爲典型的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以往相比,如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手段,也是花樣翻新。

"\u003Cp\u003E直到7月22日,輔仁藥業(600781)的投資者也沒有領到公司先前承諾的6271.58萬現金分紅。按照原定計劃,現金分紅本應在這一天完成發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能如期分紅,公司解釋稱是“資金安排”原因。但這一說法,不僅投資者不接受,監管部門也不接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發現,輔仁藥業截至3月末尚擁有貨幣資金18.16億元。但7月24日晚間公告則表明,截至7月19日,其賬面貨幣資金僅有1.27億元——近17億元鉅額資金“憑空”消失了。受此影響,25日開盤封住跌停,報在每股9.07元,市值蒸發6.3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眼下輔仁藥業貨幣資金消失原因不明,但上市公司動輒數十億乃至百億現金消失,在 A 股市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輔仁藥業之前,已有先例:2019年1月,賬面有150億元現金的*ST康得(002450),無力兌付 15 億元到期債券。4月底,ST康美(600518)又將近300億元資金憑空抹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市公司鉅額資金頻繁消失,背後往往是大股東違規佔用的惡果。早在2006年11月,證監會就曾專門發文,要求清理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時隔十餘年,大股東違規佔用的情形非但沒有消失,反而再次捲土重來,金額也愈發巨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以往相比,如今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手段,也是花樣翻新。除了傳統的直接佔用、關聯交易、違規擔保之外,高溢價對外投資併購、借道理財投資精心設計騙局、過度分紅等,已經成爲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變種,而且直接佔用、違規擔保的手段,也是新招迭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結合此前的多個案例調查,發現目前股東佔用資金主要有6種方式。分別是:1、直接佔用大行其道,2、違規擔保又出新花樣,3、關聯交易隱蔽化,4、併購、投資大抽血,5、理財投資新變種,6、過度分紅導致失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先談談直接佔用大行其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輔仁藥業突然上演這麼一出,驚動了監管部門。上交所隨後發出問詢函,要求輔仁藥業對未按期劃轉現金分紅款的原因、辦理過程,資金餘額是否存在流動性困難等做出說明,並覈實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有無資金佔用、違規擔保等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輔仁藥業7月24日晚間回覆稱,截止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的現金總額,只有1.2724億元,其中受限金額1.2346億元,未受限金額377.87萬元。原計劃以從子公司取得的分紅來支付分紅款,但由於資金壓力較大,爲保證日常經營,資金安排未能及時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是一個鉅額資金不翼而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合併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輔仁藥業擁有賬面貨幣資金18.16億元,未分配利潤爲29.98億元。但對於近18億元資金爲何突然消失,該公司稱需進一步覈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輔仁藥業鉅額資金去向還有待公司做出更進一步解釋,以涉案金額而論,監管此前已經公佈明確結論的ST康美、*ST康得,則是實際控制人、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更爲典型的案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月29日,長期受到質疑的ST康美,突然進行“會計差錯”調整,將2017年末的貨幣資金餘額從341.5億元調減至42.017億元,近300億元資金被憑空“抹掉”。證監會5月17日通報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消失的資金中,近89億元以其他預付款的形式流向了關聯方,資金被用於買賣ST康美股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ST康得的大股東,康得集團僅通過下屬公司的銀行賬戶統一管理的形式,就在2014 年至2018年將金額65.23億元、58.37億元、76.72億元、171.5億元、159.31億元的上市公司體系資金,歸集到集團賬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曾經市值千億的白馬股,ST康美和*ST康得的大股東資金佔用、財務造假等問題所受到的關注遠超一般上市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除了預付款、資金歸集等手法之外,大股東通過其他手段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案例也屢見不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底暴露的*ST保千(600074)涉及金額多達73億元的佔用、轉移中,相當部分的資金就是實際控制人主導的資金佔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司當時實際控制人莊敏以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方式,轉移上市公司資金,到2017年底,該公司應收賬款餘額達到26.27億元,佔2016年淨資產的55.2%,且應收賬款涉及多家客戶大部分成立時間都不長,經營能力、還款能力存疑,後續應收賬款能否回收存在不確定性;預付及其他應收款15.09億元,佔2016年淨資產的34.49%,無法回收風險較大,該公司爲此計提壞賬減值準備34.79億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隱瞞大股東佔用的事實,一些上市公司大股東還利用第三方轉賬,將直接的關聯資金佔用僞裝成非關聯佔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天翔環境(300362)披露,2018年1月1日至7月17日,公司累計向成都正其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下稱“成都正其”)轉款21.64億元,成都正其隨後將款項轉入公司實際控制人鄧親華控制或指定的主體。同期,該公司還向另一企業轉款3100萬元,資金也被轉入成都正其,最終流入鄧親華控制的主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T升達(002259)則是通過向自然人簽訂借款合同的形式,在三名自然人取得借款後,資金隨即被轉入公司控股股東昇達集團的賬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還有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以上市公司名義借款,最終形成佔用。ST新光(002147)6月28日披露,其控股股東未履行相應內部審批決策程序,就以公司名義對外借款並被其佔用,金額高達14.54億。\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7865472792171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