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S1 《南方財經報道》

  繼續關注系列人物報道“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致敬平凡的勞動者,致敬時代的奮鬥者。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民族音樂帶向世界。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講述一個關於教學與傳承的故事,她就是廣東實驗中學藝術科的老師,省實民樂團指揮陳丹黎。

  TVS1《南方財經報道》

  每晚6~7點

  播出

  廣東實驗中學民樂團指揮 陳丹黎:

  “大家好,我是廣東實驗中學藝術科的老師,民樂團的指導陳丹黎。這是我從教的第十五年。”

  陳丹黎老師生活在一個教師家庭裏,因爲受到薰陶,從小,一顆成爲人民教師的種子便種在了她的心裏。

  “這些老師對學生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教授技巧的時候也是傾囊相授的。所以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了這種亦師亦友的情誼,還有作爲老師這種桃李滿天下的幸福感。

  陳丹黎進入廣東實驗中學以來,就擔任學校藝術科的老師和省實民樂團的指揮。因爲從小受到前輩的影響,陳丹黎也不斷將傳承的精神賦予新的力量:以老帶新,以大帶小,在樂團裏形成一種以優秀影響優秀的氛圍。

  “在樂團當中以老帶新的這種方式,傳承的不僅是演奏的技藝,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優秀的學習習慣和優秀的品質。然後學生在相互之間的影響下,他們會希望自己成爲更加優秀的。”

  然而,這個如今獲得世界樂團大賽金獎第一名的省實民樂團,在多年以前剛剛起步的時候,只是一個五六個人組成的小樂隊。

  每晚6~7點

  播出

  “慢慢地因爲我們在校園內的演出,就有更多的同學來加入。然後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反響之後,有很多的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加入我們的樂團。”

  從開始的五六個人,到如今的五六十個人。當面對越來越多的學生處於學業和排練相矛盾的時候,陳丹黎總是耐心地引導着學生。

  “作爲老師,尤其是中學的老師,我們不會給學生列出框框條條必須怎麼做。我們更多的是想要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去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排練。”

  陳丹黎認爲在學生中傳承廣東音樂,能在國際大舞臺演奏民族音樂,收穫掌聲,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想要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面臨着各種壓力。

  “所以這些對於學生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孩子因爲體力不支,會有生病。他們自己都會比較着急,趕快調理好回到樂團來。因爲我們是合奏不是獨奏,必須要一羣人擰成一股繩,來進行每一次的排練,少了一個都不行,所以孩子們是有這種責任感。

  2017年中下旬,陳丹黎帶着民樂團的孩子們參加“第五屆世界樂團大賽”時,同場競技的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管樂團、交響樂團。但當《我的祖國》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裏響起的時候,陳丹黎看到自己的學生,他們眼中,充滿自豪。

  每晚6~7點

  播出

  最終,廣東實驗中學民族樂團一舉奪得“同一個未來”第五屆世界樂團大賽金獎,這是該項賽事創辦以來中學生民樂團獲得的最好成績。但是,在這光榮的成績背後,往往少不了老師和學生們的辛苦付出。

  《南方財經報道》實習記者 徐於婷:

  “這裏是孩子們平時排練的地方,同學告訴我們,他們一個星期大概會有三天的排練時間。而每次他們都會提早來到這裏,就是在這裏,他們把民樂帶出了國門,帶向了全世界。”

  從教十五年中,陳丹黎致力於讓學生在音樂中享受快樂,就像團訓裏的一句:樂者,樂也。多年以來,最讓陳丹黎感動的還是看到學生,有了美好的未來,但依舊記得自己,記得學校,常“回家”看看。

  在排練現場,我們也看到了一位民樂團的“老團長”。如今在國外留學的林同學,此次也是專門回來看望老師,看看民樂團。

  每晚6~7點

  播出

  廣東實驗中學民樂團畢業學生 林同學:

  “很多時候還會額外地關心我們喫飯了沒有,下雨的話有沒有換鞋子換衣服

  不要着涼等等。”

  從小受到前輩的薰陶,立志成爲一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以老帶新”的精神。並帶領着學生將民族音樂帶向全世界,陳丹黎無一不在詮釋着一個“傳承者”的角色。

  廣東實驗中學民樂團 學生:

  “在生活中,我覺得陳老師是一位十分和藹,十分暖心的老師。在排練中她又是十分嚴格,要求每個音符發揮到極致。”

  “教師這個職業,讓我感覺到確實是有收穫。收穫了學生對我的感情。帶給我很大的幸福感。

  每晚6~7點

  播出

  在我們記者的採訪中,陳丹黎老師並沒有過多地談論工作和家庭如何平衡的問題,儘管她坦言,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比放在家庭的時間多一點,但她認爲很多老師都是如此,自己也沒什麼特殊。但更多的是,她也跟很多家長一樣,希望能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愛崗敬業的好榜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