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1a5672d5e6405489a740c904a18ba1\" img_width=\"2000\" img_height=\"1333\" alt=\"历史上的四部《水浒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泊梁山原型东平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后来朝廷又派人马征讨,宋江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1121年初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被知州张叔夜设计包围,宋江被俘投降,起义遂被镇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4d32be5de6a499ab3bcfd9a34c6089d\" img_width=\"549\" img_height=\"800\" alt=\"历史上的四部《水浒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施耐庵版《水浒传》\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确有宋江其人,也有宋江起义。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水浒传》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古代经典名著,但大部分读者可能并不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四部不同的《水浒传》,其成书年代甚至相差数百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4d32be5de6a499ab3bcfd9a34c6089d\" img_width=\"549\" img_height=\"800\" alt=\"历史上的四部《水浒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施耐庵版《水浒传》\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确有宋江其人,也有宋江起义。但历代史籍特别是正史中对宋江的记载却极为稀少,其生卒年月、籍贯、结局等皆不可考,可见宋江起义在当时的规模和影响都不是很大,但为什么后来梁山泊好汉聚义却在民间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以至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立下汗马功劳的就是南宋无名氏创作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该书将宋江起义的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文学化,可以说是《水浒传》的第一个版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大宋宣和遗事》从历代帝王荒淫误国说起,一直讲到宋高宗赵构南渡结束,其中穿插了宋江等36人聚义梁山泺(即梁山泊),最后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平定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书据说是宋人所作,但书中某些词句和语气又明显带有元人的口吻,估计可能经过后人增订,或者说作者就是南宋遗民。《大宋宣和遗事》口语化程度较高,体裁与话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俚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其“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应是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撰的小说。《大宋宣和遗事》为当时的说书艺人表演提供了底本,也为后世《水浒传》的创作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宋宣和遗事》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水浒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通行的《水浒传》其实是施耐庵与弟子罗贯中的合订本,施耐庵版共70回,到“梁山泊好汉大聚义”结束。施氏根据史料、戏曲、评书和民间传说,塑造了林冲、武松、鲁智深、杨志、阮氏三雄等众多栩栩如生的豪杰形象,梁山一百单八将之说便是自此开始的,这些人物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罗贯中在施耐庵《水浒传》70回的基础上又续写了50回,添加了宋江被朝廷招安后征辽、征方腊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目前学界还存在着争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后人为了区分这两部《水浒》,一般称施耐庵的为《前水浒》,罗贯中的为《后水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四部《水浒》便是清道光年间成书的《结水浒传》,又名《荡寇志》。作者俞万春,青年时代长期随父在广东任所,曾亲身参与镇压民变的行动,对《水浒传》中宋江等人受朝廷招安的内容极为不满,为抑制《水浒传》在民间的影响,也在施耐庵的70回以后,续写了70回。据其后人俞龙光在咸丰三年初刻本序中介绍,“草创于道光之丙戌(1826年),迄丁未(1847年),寒暑凡二十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由于俞万春和罗贯中对宋江起义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所以他们笔下的梁山好汉的结局也大相径庭,从《荡寇志》这个书名就可看出,俞万春笔下的宋江等人是被朝廷擒拿正法一举荡平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又是如何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5eb814270bc4ce8a037e0291853a5c2\" img_width=\"325\" img_height=\"400\" alt=\"历史上的四部《水浒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据史籍记述,宋江起义军中共有36员主要头领,分别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即《水浒传》中的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的李应)、花和尚(《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武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36人聚义后,正如小说中所言,占据了梁山泊。但他们很快就离开了此地,转战于今山东青州、济南一带,攻城掠地,杀富济贫,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这时,担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提了一个“赦过招降”的建议,宋徽宗于是便派侯蒙前往招安,结果侯蒙途中病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1a5672d5e6405489a740c904a18ba1\" img_width=\"2000\" img_height=\"1333\" alt=\"历史上的四部《水浒传》\"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泊梁山原型东平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后来朝廷又派人马征讨,宋江率众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官军周旋,1121年初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一带)被知州张叔夜设计包围,宋江被俘投降,起义遂被镇压。这段史实在《宋史·张叔夜传》中被描绘得活龙活现:“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可见,宋江的最后结局与罗贯中、俞万春所描绘的都不一样,他是被俘后投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几部不同版本和内容的《水浒》在市面上都有发行,但在清朝,因为俞万春死后不久便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清廷为丑化洪秀全等人,便将施耐庵的《前水浒》与俞万春的《荡寇志》合编成《水浒传》大量印行,以影射太平天国起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515629494932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