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1a5672d5e6405489a740c904a18ba1\" img_width=\"2000\" img_height=\"1333\" alt=\"歷史上的四部《水滸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泊梁山原型東平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後來朝廷又派人馬征討,宋江率衆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與官軍周旋,1121年初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一帶)被知州張叔夜設計包圍,宋江被俘投降,起義遂被鎮壓。\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4d32be5de6a499ab3bcfd9a34c6089d\" img_width=\"549\" img_height=\"800\" alt=\"歷史上的四部《水滸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施耐庵版《水滸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據史料記載,北宋末年確有宋江其人,也有宋江起義。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水滸傳》是一部深受人們喜愛的古代經典名著,但大部分讀者可能並不瞭解,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四部不同的《水滸傳》,其成書年代甚至相差數百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4d32be5de6a499ab3bcfd9a34c6089d\" img_width=\"549\" img_height=\"800\" alt=\"歷史上的四部《水滸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施耐庵版《水滸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據史料記載,北宋末年確有宋江其人,也有宋江起義。但歷代史籍特別是正史中對宋江的記載卻極爲稀少,其生卒年月、籍貫、結局等皆不可考,可見宋江起義在當時的規模和影響都不是很大,但爲什麼後來梁山泊好漢聚義卻在民間產生了極爲廣泛的影響,以至於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立下汗馬功勞的就是南宋無名氏創作的講史話本《大宋宣和遺事》,該書將宋江起義的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文學化,可以說是《水滸傳》的第一個版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後一個年號,《大宋宣和遺事》從歷代帝王荒淫誤國說起,一直講到宋高宗趙構南渡結束,其中穿插了宋江等36人聚義梁山濼(即梁山泊),最後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平定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書據說是宋人所作,但書中某些詞句和語氣又明顯帶有元人的口吻,估計可能經過後人增訂,或者說作者就是南宋遺民。《大宋宣和遺事》口語化程度較高,體裁與話本相似,都是首尾有詩,中間以詩詞爲點綴,辭句俚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認爲其“近講史而非口談,似小說而無捏合”,應是文人模仿話本形式編撰的小說。《大宋宣和遺事》爲當時的說書藝人表演提供了底本,也爲後世《水滸傳》的創作勾勒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和框架,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宋宣和遺事》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水滸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現在通行的《水滸傳》其實是施耐庵與弟子羅貫中的合訂本,施耐庵版共70回,到“梁山泊好漢大聚義”結束。施氏根據史料、戲曲、評書和民間傳說,塑造了林沖、武松、魯智深、楊志、阮氏三雄等衆多栩栩如生的豪傑形象,梁山一百單八將之說便是自此開始的,這些人物至今仍爲人們所津津樂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羅貫中在施耐庵《水滸傳》70回的基礎上又續寫了50回,添加了宋江被朝廷招安後徵遼、徵方臘等內容,但這些內容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目前學界還存在着爭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後人爲了區分這兩部《水滸》,一般稱施耐庵的爲《前水滸》,羅貫中的爲《後水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四部《水滸》便是清道光年間成書的《結水滸傳》,又名《蕩寇志》。作者俞萬春,青年時代長期隨父在廣東任所,曾親身參與鎮壓民變的行動,對《水滸傳》中宋江等人受朝廷招安的內容極爲不滿,爲抑制《水滸傳》在民間的影響,也在施耐庵的70回以後,續寫了70回。據其後人俞龍光在咸豐三年初刻本序中介紹,“草創於道光之丙戌(1826年),迄丁未(1847年),寒暑凡二十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由於俞萬春和羅貫中對宋江起義的認識和態度不同,所以他們筆下的梁山好漢的結局也大相徑庭,從《蕩寇志》這個書名就可看出,俞萬春筆下的宋江等人是被朝廷擒拿正法一舉蕩平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又是如何呢?\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5eb814270bc4ce8a037e0291853a5c2\" img_width=\"325\" img_height=\"400\" alt=\"歷史上的四部《水滸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滸傳》中的奸臣高俅\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據史籍記述,宋江起義軍中共有36員主要頭領,分別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即《水滸傳》中的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的李應)、花和尚(《水滸傳》中的魯智深)和武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此36人聚義後,正如小說中所言,佔據了梁山泊。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此地,轉戰於今山東青州、濟南一帶,攻城掠地,殺富濟貧,引起了朝廷的注意。這時,擔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提了一個“赦過招降”的建議,宋徽宗於是便派侯蒙前往招安,結果侯蒙途中病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1a5672d5e6405489a740c904a18ba1\" img_width=\"2000\" img_height=\"1333\" alt=\"歷史上的四部《水滸傳》\"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水泊梁山原型東平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 後來朝廷又派人馬征討,宋江率衆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與官軍周旋,1121年初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一帶)被知州張叔夜設計包圍,宋江被俘投降,起義遂被鎮壓。這段史實在《宋史·張叔夜傳》中被描繪得活龍活現:“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可見,宋江的最後結局與羅貫中、俞萬春所描繪的都不一樣,他是被俘後投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這幾部不同版本和內容的《水滸》在市面上都有發行,但在清朝,因爲俞萬春死後不久便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清廷爲醜化洪秀全等人,便將施耐庵的《前水滸》與俞萬春的《蕩寇志》合編成《水滸傳》大量印行,以影射太平天國起義。\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55156294949325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