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b55020d9a944a68986f70f9b11e2ed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440\" alt=\"92年前,第一槍爲何在南昌打響\"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的雕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起義部隊駐防地的巧妙部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7月25日、26日,葉挺率第11軍第24師,賀龍率第20軍部隊先後到達南昌,準備參加起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揮起義作戰的有3位:第20軍軍長賀龍。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週年紀念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它標誌着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八一南昌起義猶如一聲春雷,好似黑暗中的燈塔,使中國人民在漫長的革命鬥爭中終於找到了依靠武裝鬥爭才能最終取得革命戰爭勝利的光輝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92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的目光回到當年的現場就會發現,在南昌起義中,依然有着許多鮮爲人知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昌爲何是最理想的起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被後人稱爲軍旗升起的地方,不是由於一次擦槍走火,也不是因爲一場毫無預料的遭遇,它是深處重圍中的一絲空隙,更是慎重考慮後的前進方向,內憂外患帶來的不穩定因素爲它增添了神祕色彩,時移世易蘊含的戰略藝術纔是它的本來面目。\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c7150e49e614a8dae64b8d5401b1f64\"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49\" alt=\"92年前,第一槍爲何在南昌打響\"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這是反映南昌起義的油畫(據新華社)\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寧漢合流”後的立足之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民主革命,史稱“寧漢合流”。大革命高潮時期,國民政府從廣東發展到湖北、江西、福建一帶,中共中央機關隨之從上海遷往武漢。國共合作破裂後,隨着國民黨反革命面目的日益明顯,大革命開闢的民主土壤逐漸被白色恐怖的陰霾籠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共產黨失去了國共合作時期的立足之地武漢,急需找到新的立足之地,於是選擇了廣東的海陸豐一帶。這種選擇基於三點考慮:一是希望掌握海陸豐的港口,儘可能得到共產國際的指導幫助;二是考慮廣東作爲國共合作開始的地方,革命思想較爲活躍,以二次北伐爲旗幟有利於革命發展;三是避開寧漢鋒芒,遠離中原這個諸侯角力的戰場,免受傾軋波及。目的地有了,接下來就要規劃路線。彼時東有蔣介石、西有唐生智,只有控制贛北南潯線的國民黨勢力沒有公開反共,而那條自九江至南昌而後南下的“中間路線”本就不是爲中國共產黨設計的,可此時卻成了我黨臨時的庇護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依張回粵”已然行不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起義一個月前,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派遣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等赴江西九江,準備組織共產黨大部分力量聯合張發奎重回廣東,這就是“依張回粵”。提起“依張回粵”,就不能不提張發奎的“回粵運動”,就不能不提張發奎這個人。張發奎,1912年加入同盟會,同年參軍,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後因戰功升任,被譽爲鐵軍的第4軍軍長,後被以汪精衛爲首的武漢國民黨當局任命爲第2方面軍總指揮。他對時局的態度極受各界重視。張發奎不願同汪精衛、唐生智“東征討蔣”,又在兩湖沒有地盤,所以企圖率部南下廣東另開局面,即“回粵運動”,行軍所用路線即上文提到的“中間路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汪精衛醞釀“分共”圖謀時,張發奎擁兵自重本就對汪三心二意,部下中亦有不少中國共產黨黨員且多爲骨幹,他又是格外愛護袍澤,因此並不熱心反共,甚至曾明確表示保護中共黨員。因此,我黨在四面環敵時把目光望向了身邊的張發奎。然而張發奎沒有認準中國共產黨。7月14日,武漢國民黨召開祕密會議,張發奎同意“分共”。隨後的種種跡象使中國共產黨人意識到,此刻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昌城內我強敵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7月份的華中地區,正經歷着一個各方矚目的大事件,即國民黨武漢政府的“東征討蔣”,汪精衛集團打算東擴地盤,同時藉機掩蓋反共叛變陰謀,因此調動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革命力量參戰。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在醞釀着轉移中央、南下廣東,因勢利導地將自己的力量向江西集中。一時間,九江匯聚了國共兩黨大量部隊。隨着發現張發奎已經站在汪精衛一邊,特別是察覺張發奎命令賀龍、葉挺上廬山開會,實際是要把賀龍、葉挺部隊調往德安解除兵權後,我黨決定緊急動員,從速移師南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何是南昌?起義前夕的南昌地區,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部隊有第11軍第24師、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3軍軍官教導團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此外還有預定參加起義的第4軍第25師第73團、第75團,總兵力約2萬人,隊伍中更是雲集諸多後來名列開國將帥的將星們,可謂是兵強馬壯。相比之下,國民黨守軍的力量就顯得十分薄弱了,唯朱培德第5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頗有戰鬥力,算上第3軍、第6軍和第9軍的幾個團,全部兵力不到1萬人。南昌本就不是中國共產黨的久留之地,集中兵力形成我強敵弱態勢,出其不意速戰速決,以此爲起點打出武裝革命旗號,趁國民黨主力部隊趕到之前快速轉移,是當時中央貫徹南下方針的最好選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誰倡導了南昌起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改組,將陳獨秀停職,指定張國燾、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和周恩來5人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職權。臨時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黨組織轉入地下和中央機關從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時考察打回廣東以圖再舉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沒有南昌起義計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立三到了九江後,利索地將籌劃撤退的任務變成了組織武裝起義。7月20日,在與譚平山、鄧中夏進行的九江會議上,李立三敏銳地分析了臨時中央“南下廣東”並不可行,轉而提出將一些可以爭取的部隊儘快集中於南昌,在南昌舉行起義!這就是南昌起義的最早提議。隨後,李立三和鄧中夏立即向中共中央彙報,並得到了周恩來的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羣英薈萃的南昌起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起義中,走出了一大批後來的人民解放軍將帥。1955年授銜的將帥中,有8位元帥、4位大將都與南昌起義緊緊相連,這還不算未被授予軍銜的周恩來等中共重要領導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8位元帥和4位大將,並非都是直接參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揮起義作戰的有3位:第20軍軍長賀龍;指揮部參謀團參謀長劉伯承;第3軍軍官教導團團長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長朱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2日拂曉,從回馬嶺又趕回了兩位:前軍委書記聶榮臻;第4軍25師73團3營7連連長林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10日,時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准尉文書的陳毅從九江趕過來。起義時,在張發奎的第2方面軍內,還有兩位後來的解放軍元帥——葉劍英和徐向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義前,徐向前沒能和黨組織聯繫上。起義爆發後,張發奎集合指揮部軍官宣佈:“共產黨員三天以內保護,三天以外不負責任!”當天晚上,徐向前就悄悄離開九江,去尋找黨組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在南昌城頭指揮作戰的元帥們,葉劍英對於“八一”南昌起義的貢獻是祕密的,以至多年來很少爲人所知。起義發動前,時任張發奎第2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利用與張發奎等人的關係,探知賀龍、葉挺等人將要被扣留,解除兵權。他馬上約了葉挺、賀龍等人到甘棠湖划船。正是在這艘小船上,葉挺、賀龍得知了自己的危險處境,最終定下了起義的決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起義中還走出4位大將:陳賡大將、粟裕大將、許光達大將、張雲逸大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南昌起義背後的保密故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功的保密工作,是南昌起義順利舉行、一舉殲滅敵軍的重要保障。其中,起義部隊駐防地巧妙部署,起義戰鬥命令傳達過程嚴密,起義聯絡偵察方式高度隱蔽等一系列保密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知密範圍,降低了泄密風險,確保了整個軍事行動計劃的安全實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b55020d9a944a68986f70f9b11e2ed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1440\" alt=\"92年前,第一槍爲何在南昌打響\"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的雕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起義部隊駐防地的巧妙部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7年7月25日、26日,葉挺率第11軍第24師,賀龍率第20軍部隊先後到達南昌,準備參加起義。爲了更好地出敵不意,起義部隊駐防地點可謂精心部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駐守南昌的敵軍主要有朱培德的第5方面軍警衛團,王均的第3軍第8師第23團、第24團;程潛的第6軍第19師第57團;金漢鼎的第9軍第27師第79團、第80團,兵力總共約6000人。爲了使起義軍採取行動時,不需大範圍長距離調動軍隊,有效保證行動的快速、隱蔽,當時葉挺、賀龍部隊駐防地大都靠近南昌城內敵軍的駐地。葉挺第11軍軍部駐在心遠中學,其所屬部隊駐紮在附近,毗鄰敵第3軍第23團(駐紮在貢院)、第24團(駐紮在新營房),第6軍第57團(駐紮在天主堂、匡廬中學)。賀龍的第20軍指揮部設在宏道中學(子固路165號),與當時設在章江路口藩臺衙門內的敵第5方面軍警衛團地處鄰街,距離只有200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些駐地的選擇要歸功於朱德。起義前夕,根據黨的指示,朱德祕密返回南昌開展起義的情報蒐集準備工作。這是因爲朱德到南昌工作,有着特殊的便利條件。早在1927年1月,朱德就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轉到國民革命軍第3軍朱培德部工作。朱德到南昌後組建了第3軍軍官教導團,擔任團長,並在3月、4月間擔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6月下旬,他被朱培德“禮送”出境,去了武漢。7月21日,朱德回到南昌後,立即投入緊張的起義準備工作。他根據中共中央的要求,精心繪製南昌市區的地圖,並對敵軍兵力部署與駐地等情況作了詳細瞭解。在此基礎上,他爲起義軍選擇了合適的駐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義時的戰鬥部署,也主要根據部隊駐地來安排。當時南昌起義的作戰計劃是: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負責攻打敵第5方面軍總指揮部,佔領江西省政府,殲滅大營房、牛行等處敵軍,警戒南潯鐵路,封鎖贛江水道;葉挺率領第11軍,負責攻打南昌衛戍司令部,殲滅貢院、天主堂、匡廬中學、新營房、高昇巷等處敵軍。以朱德爲團長的軍官教導團學兵營,負責永和門一帶的警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這個作戰計劃可以看出,葉、賀部的駐地基本上就是起義時部隊作戰部署的位置。比如負責攻打敵第9軍第79團(駐紮在大校場營房)的第20軍教導團與第20軍第6團換防後,與敵營房只隔一道一人多高的矮牆,戰鬥起來只要翻過牆去,便可直到敵軍的住室。戰鬥打響後,戰士們翻過矮牆像潮水似的擁進敵人院子,戰鬥很快取得勝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戰鬥命令傳達過程的嚴密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能否成功打響第一槍,保密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起義軍主要領導人保密意識強,在傳達作戰命令的時候,採取了佈置崗哨、調換幹部等有效的保密措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30日下午2時左右,起義代前敵總指揮葉挺在百花洲畔的第24師司令部所在地一棟教學樓的教室內,召開營以上軍官祕密會議。爲了保密,會場周圍佈置了衛兵站崗警戒,閒人一個也不許進來,以嚴防計劃泄露。在會上,葉挺強調,行動前要絕對保守機密,行動時要勇敢迅速消滅敵人。與此同時,起義代總指揮賀龍在第20軍指揮部也召開了團以上軍官會議。在宣佈起義計劃、下達作戰任務後,爲防止消息走漏,決定把部隊中一些不可靠的下級軍官換成共產黨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命令逐級下達,過程十分嚴密。在葉挺、賀龍下達作戰命令給團、營級軍官後,命令一級一級往下傳達,連一級幹部7月31日晚在部隊移防前才接到戰鬥任務。直到深夜戰鬥即將打響前一刻,連長才將命令傳達給排長,排長傳達給班長,最後才傳達給戰士。據袁也烈(第24師第72團第3營營長)回憶:“連的幹部一直到隊伍出發之前,才接到戰鬥任務,得知今晚這一震天動地的行動。他們興奮,他們鼓舞。雖然略感時間有些倉促,但檢查一下,準備工作已做得差不多了。”夜深人靜後,“露營部隊開始活動了。首先連長召集三個排長睡在一起,小聲小氣地談了一陣;然後排長又和三個班長睡在一起談了一陣;最後班長照樣和戰士談一陣。接着,大家就輕輕地打上綁腿,穿好衣服,紮好皮帶;每人左臂纏上一條作爲戰鬥時識別用的白毛巾。這些,全部作得很迅速,很巧妙,然後依舊躺下假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爲了控制知密範圍,沒有作戰任務的非軍事人員大都對發動起義不知情。比如南昌起義參加者胡毓秀回憶說,起義當晚正在睡夢中,忽然聽到四面炮聲隆隆。直到天明,纔得到軍隊已經起義的消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起義偵察方式的隱蔽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義偵察方式的隱蔽性,最大限度減少了泄密隱患,確保軍事祕密的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31日,各部隊的指揮員根據本部的戰鬥任務,進入戰鬥發起地點。同時以會朋友、拜訪友軍等名義,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敵情和作戰環境進行偵察。比如起義前,第20軍教導團團長侯鏡如帶着各總隊長前去“拜會”敵第79團團長,受到敵團長的熱情接待,帶領他們在營房內外參觀,並將自己團人數、裝備、武器,甚至連每個戰士有多少子彈都做了詳細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次,部隊換防、戰前演練大多是以打野外、日常訓練的名義進行。戰士塗國林後來回憶說,他所在的教導團駐在大營房幾天,每天半夜都要緊急集合,後來才知道這是起義前的演習。第4軍第25師也是以打野外的名義把部隊拉出九江前往南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戰鬥前敵軍的反應情況來看,起義軍採取的保密措施是切實有效的。他們對起義消息並不知情。我們可以從袁也烈的回憶中窺見一斑。袁部到達敵營房附近後,派營部副官帶着傳令兵與敵部聯絡露營一事。敵參謀對靠近他們營房露營未加反對,而且還抄給了去聯絡的人普通口令和特別口令。有了這個口令,起義軍可以毫無阻擋地進出敵營房了。值得一提的是,敵參謀長還善意提醒我們的副官說:“剛纔接上級通知,說今夜城裏部隊移動頻繁,要注意防止發生什麼事情,請你們加強警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昌起義成功的保密工作,使得起義部隊能順利按照預先偵察好的目標、方向和道路,對敵人發動突然襲擊,達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效果,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南昌起義各級將領高度的保密意識,嚴密的命令傳達方式,隱蔽的聯絡方式等,也爲後來革命戰爭保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鑑。(來源|讀者報 作者|胡錦武 樊永強 姜廷玉 謝宏維 張富華 朱宏博 魯文帝 徐湯峯 劉小花 楊飛 張曉祺 代烽 徐政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走過萬水千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依然眷念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歡迎訂閱2019年《讀者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郵發代號:61—9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訂閱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淘寶店鋪:https:\u002F\u002Fshop269196912.taobao.co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讀者報》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5.《看熊貓》雜誌微店地址:https:\u002F\u002Fweidian.com\u002Fitem.html?itemID=2244146540\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786425227187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