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潘文捷

編輯 | 黃月

近日上映的《夏目友人帳·緣結空蟬》是漫畫家綠川幸作品《夏目友人帳》的劇場版。主人公夏目貴志從小能看到妖怪,並且和他們對話。在其他人眼中,他總是在喃喃自語,說着一些怪嚇人的話,因此,人們總是疏遠他。直到有一天,他在整理祖母夏目玲子的遺物時,找到了一本“友人帳”,它是祖母和妖怪簽訂的契約書,每一頁都是一個妖怪的名字。夏目貴志決定把名字一一歸還,他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一個個奇異、憂傷、感人的故事,並漸漸收穫來自妖怪和人類世界的善意,一向沉默孤僻的他也漸漸變得溫暖而善良。豆瓣網友評價《夏目友人帳》“會讓人覺得世界很美好”(seeme|北北),“很治癒很美好很溫暖”(薄荷),“在這個浮華焦躁的時代裏,閒下來看一看,所有的不快就都會煙消雲散”(麥壟風來翠浪斜)。

《夏目友人帳》爲何治癒我們?在日本的“言靈信仰”之下,人與妖之間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緣分,讓觀衆感到安心和撫慰,實現了“治癒”的效果。“物哀”美學則讓人看到普通人的溫暖和善意,放大生活細節之中耐人尋味的美,以及敦促人們珍惜轉瞬即逝的緣分。於是,孤獨的人不再孤獨,在被拯救的過程當中逐漸學會拯救他人,逐漸散發出溫暖的治癒光輝。

“言靈信仰”:姓名崇拜與信守約束

日本是一個神道教的國家。古代日本人相信,語言和世間萬物一樣,蘊含着靈魂和神力,人們說的話會對現實事物產生影響。因此就有了祝詞和忌諱語的概念。古代日本在引進漢字時,“言”和“事”的兩個字訓讀發音一樣,所以“言”即“事”——“言”不是說過就隨風飄逝了,它也等同於人做過的事情。“言靈信仰”就是認爲語言裏寄宿着靈力的信仰,是一種認爲說出去的話會變成現實的宗教信仰。

“言靈信仰”首先體現在姓名崇拜上。夢枕貘著《陰陽師》中,陰陽師安倍晴明和其好友源博雅之間就有過這樣的對話:

“世上最短的咒,就是名。你知道,名字正是束縛事物根本形貌的一種東西。假設世界上有無法命名的東西,那它就什麼也不是了,不妨說是不存在吧。以你的名字‘博雅’爲例,你和我雖然同樣是人,可你是受了‘博雅’這個咒所束縛的人,我則是受了‘晴明’這個咒所束縛的人。”

不同的稱呼定義了不同的身份和社會關係,成爲了束縛人的咒語。名字不僅僅是字符和讀音,它也是被命名之人或者物的一切關係的總和。“言靈信仰”在日本動漫中最爲典型的例子或許是《死亡筆記》:名字被寫在筆記本上的人都會死。類似的,在《千與千尋》中也存在着姓名崇拜。湯婆婆把千尋的名字拿走,只留下了一個字“千”,目的是讓千尋忘記名字也忘記在現實世界中的生活,從而永世爲奴。白龍告訴千尋:“名字一旦被奪走,就無法找到回家的路”,因此他把千尋來時的衣物和寫着名字的紙條讓千尋好好保存。這體現出名字就是和現實世界聯繫的最有力的紐帶。

“言灵信仰”与物哀之美:《夏目友人帐》何以治愈我们?

《夏目友人帳》也是建立在“言靈信仰”之上的作品。“友人帳”是夏目貴志的祖母夏目玲子和妖怪簽訂的契約書。因爲可以看見靈異,夏目玲子與同齡人疏遠,她爲了消磨時光,不斷向妖怪發出挑戰,並將戰敗妖怪的名字收下,從而建立起主僕的關係。這個契約書上被寫名字的妖怪,不能違背持有者的召喚。名字被撕碎的話,妖怪身體就會碎裂;燒掉的話,身體就會化爲灰燼。正因爲如此,不斷有妖怪找上門來,他們或是要求要回自己的名字,或是想要搶奪友人帳,從而率領名字在友人帳中的妖怪。

“言靈信仰”同時也要求人物做到言出必行。在《夏目友人帳》第一季第五話“心之色的車票”當中,夏目貴志收拾玲子外婆的遺物時,看到了一張從森口到霧沼的車票。夏目貴志來到賣票處,發現這裏早已荒廢。他不願意放棄尋找,於是沿路行走,遇到了一隻笨笨的妖怪三都。原來,幾十年前,玲子答應三都陪它去霧沼尋找好友,但因爲天色已晚,就約好明天再去。誰知道三都等了很久很久,都沒有等到玲子赴約,直到夏目貴志來了,他們才終於出發。“言靈”就使得夏目貴志替當年的玲子完成了和三都的諾言,這種信守承諾、真誠待人的品質在《夏目友人帳》的許多角色身上得到體現:臨終前一定要完成與幾十年前與小姑娘約定的響鈴樹妖;即使除妖人主人已死也一心想要完成主人心願的式神;想要奪得友人帳的妖怪“斑”——與夏目約定好在他死後接手友人帳,爲了這個約定,“斑”一直陪伴在夏目身邊,名義上是防止其他妖怪奪走和等待夏目喪命,但它其實已經不在乎友人帳,僅僅是爲了陪伴夏目而存在。

物哀之美:珍惜轉瞬即逝的相逢

“物哀”是日本重要的藝術美形態之一,一般用來指稱接觸外界事物之時自然產生的和諧沉靜的美感。《夏目友人帳》這類治癒系動漫就瀰漫着一種淡淡的情緒,不論是快樂還是憂傷,都不動聲色。

“物哀”情結使得人們善於捕捉萬物之美又悲哀美麗的稍縱即逝。在《徒然草》中,吉田兼好就指出:“櫻花並非唯有盛開的時候才值得欣賞,月亮並非皓月當空才最美麗。”古崎潤一郎也曾經寫過《陰翳禮讚》,稱“夜明珠置於暗處方能放出光彩,寶石曝露於陽光之下,則失去魅力,離開陰翳的作用,也就沒有美”。《夏目友人帳》中少有呼天搶地、轟轟烈烈的故事,而是逐漸瀰漫出傷感的氣氛,並且一直籠罩不散。《夏目友人帳》的粉絲們有一句著名的彈幕“不可結緣,徒增寂寞”,就來自第五季第五話“不可結緣”,講述了人和妖怪無可奈何的緣分——人看不見妖怪,妖怪卻可以看見人;人和妖怪的壽命又相差太多,與人類結緣的妖怪只能徒勞地看着人類逝去。這樣的邂逅看似是沒有意義的緣分,只能徒增寂寞而已。可是,即使是轉瞬即逝的相逢,也讓人珍惜其中的每個瞬間。綠川幸的另一部作品《螢火之森》也充分體現了這種“瞬間美”,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做螢的女孩和一個叫做銀的非人類男孩之間的故事,戴着狐狸面具的銀一旦被人類觸碰就會煙消雲散,他們約定無論如何也不會觸碰銀的身體。靈魂如此脆弱,但故事又以美好的情感來加深這種感觸,使得動漫充滿了淡淡的哀愁。

“言灵信仰”与物哀之美:《夏目友人帐》何以治愈我们?

在《日本動漫與日本物哀》一書中,作者萬柳指出,“物哀”帶來了審美的日常化和平凡化,因此重視平凡人身上的溫情和善意。《夏目友人帳》裏繼承了友人帳的夏目貴志,不是什麼英雄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因爲父母雙亡,輾轉於親人之間,而且由於他能看見妖怪的能力,飽受排擠和嫌棄,造成了他內心的封閉。在接手友人帳之後,夏目貴志決定把妖怪的名字一一歸還。正是在“把名字歸還給妖怪”的過程當中,貴志認識了更多的妖怪,他也逐漸學會了與人相處。

在《夏目友人帳》中,夏目的相反面是一位名爲的場靜司的除妖人,妖怪在的場那裏要麼被利用要麼被消滅,沒有第三條出路,而式神也不過是除妖的工具。在這樣的比較之下,內向而沉穩的夏目貴志可謂是一位“知物哀”之人。他不把妖怪看做是異類,而是帶着理解走入妖怪的世界。他看到:“無論是人還是妖怪,只要內心希望與他人接觸,那麼就是相同的存在。會因爲獨處而感到寂寞,也會害怕踏出第一步。”

治癒系:由孤獨而始的暖與萌

“治癒系”一詞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的日本。當時,日本社會競爭加劇,經濟發展陷入低迷,都市生活節奏反而加速,人際關係在現實利益中逐漸疏遠,人們也沒法在家族和團體中獲取歸屬感和依賴。許多人通過追求刺激來尋求自我治癒,而這種方法卻常常伴隨着危險和傷害。此時,“治癒系”文化大行其道,用舒適、平靜、避免攻擊的方法來實現治癒的目的。1999年,音樂家坂本龍一發表的《wura BT-TB》作爲治癒系音樂取得了極大成功,形成了“治癒熱”,坂本龍一也得到了“治癒音樂之父”的美譽。在文學領域,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吉本芭娜娜的《廚房》也成爲了“治癒系”重要作品。“治癒系”成爲了積蓄了很多壓力或者有憂鬱症傾向的人減輕壓力而使用的手段。漸漸地,“治癒”被應用於各個領域,例如治癒系少女、治癒系廣告、治癒系動漫等。

治癒系動漫主題的起始往往是孤獨。《論日本治癒系動畫的審美髮展》作者張冉稱,孤獨和悲觀需要英雄主義救濟。早期,治癒系動畫需要一個性格堅韌的人來拯救陷入孤獨中的人,例如《好想告訴你》中爽朗的風早同學,用溫暖、樂觀的行爲和溫柔的聲音來撫慰孤獨的心靈。而在《夏目友人帳》《狼與香辛料》等近年來的治癒系動漫當中,主角和配角形成了互助的關係,人、妖、神之間相互救助,獲得美好友誼或愛情。而且,由於治癒系動畫的主角本身性格存在缺陷,需要他人的拯救,也往往可以在被拯救的過程當中逐漸學會拯救他人,從而慢慢散發出溫暖的治癒光輝。故事本身雖然呈現出一種淡淡的傷感,但是主角常常會使用積極向上的語言,帶有勵志的傾向。“只要有想見的人,就不再是孤身一人”,“就算所處的世界不同,但是爲了能接近他,我願意努力一搏”,這些臺詞並不是十分熱血,卻堅定而樸素,給人帶來寧靜和希望。

“言灵信仰”与物哀之美:《夏目友人帐》何以治愈我们?

除了夏目貴志這樣的“暖男”,治癒系動漫也常常設置“萌”的人物形象,外形和舉止都十分可愛,捕獲觀衆的心。在《夏目友人帳》中,妖怪“斑”的化身爲“貓咪老師”,以可愛、貪喫的招財貓形象出現,只要一出場,就會被高呼“好萌”,讓人感覺輕鬆可愛。就連出場的妖怪們也不是《百鬼夜行》《百物語》中神祕莫測、陰森恐怖的妖怪,而更加貼近人形,並被賦予人性,成爲了人世的倒影,有些妖怪甚至毛茸茸、傻乎乎的,十分可愛。

“言灵信仰”与物哀之美:《夏目友人帐》何以治愈我们?

治癒系動畫的設定一般遠離城市,迴歸鄉村。例如在《夏目友人帳》中,故事發生在鄉間,神社廟宇、藍天綠樹、淙淙溪澗,清新自然的景觀與都市人熟悉的鋼筋水泥的世界截然不同。這樣的場景之下,治癒系動漫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簡單、瑣碎、沒有大起大伏,對生活中最平常卻最容易被忽略的細節進行描繪。同樣,人的慾望也降到了最低的層次,食物成爲了維繫人和人感情的牽絆,塔子阿姨爲夏目貴志做的飯菜,成爲了孤兒夏目生活中難得一見的親情的溫暖。饅頭、大福、稠魚燒,這些點心也成爲貪喫的“貓咪老師”和夏目貴志之間的感情的粘合劑。就連動漫的背景音樂也十分“治癒”,常常旋律簡單,舒緩柔和,例如《夏目友人帳》第一季的片尾曲《夏夕空》,主題溫暖,中孝介“島歌”唱腔中具有透明感的真假聲轉換,讓人沉浸其中。

不僅僅是在日本,治癒系文化在中國也廣泛流行。2011年,被譽爲“內地首部治癒系愛情電影”的《失戀33天》大獲成功。東野圭吾《解憂雜貨鋪》則長期盤踞國內各大圖書榜單榜首。《青年羣體治癒系文化流行現象透析》一文作者伍慷指出,在後工業化社會中,自我迷失和異化、生存壓力、人際交往的障礙、愛情和婚姻的困惑成爲一個壓力場。各種青年亞文化令人眼花繚亂,而在厭倦了狂歡和刺激之後,治癒系文化可以讓青年獲得替代性滿足。

人人都有心理療愈的需要,當社會的壓力使得人們越來越感到迷惘和焦慮,人們願意逃遁到理想世界。在觀看治癒系動漫的過程中,觀衆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少男少女、小動物,在舒緩的故事情節當中得到情感的滿足,治癒內心的創傷。樸素、簡單、接近現實的設定,把治癒的氛圍傳遞給了觀衆。“言靈信仰”之下,人與妖之間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緣分,讓觀衆感到安心和撫慰,實現了“治癒”的效果。“物哀”美學之下,瞬間之燦爛也進一步使得《夏目友人帳》成爲了一部既溫暖又憂傷、既熱鬧又寂寞的“治癒系”經典。

參考資料:

《從小泉八雲到水木茂——日本傳統妖怪形象的現代變異》

http://b.38zhubao.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5&CurRec=2&recid=&filename=1012294282.nh&dbname=CMFD2012&dbcode=CMFD&yx=&pr=&URLID=&forcenew=no

《論日本治癒系動畫的審美髮展》http://b.38zhubao.net:91/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4&recid=&filename=DSZM201506024&dbname=CJFDLAST2015&dbcode=CJFQ&yx=&pr=&URLID=&forcenew=no

《淺析“治癒系動畫”的治癒因素及其產業價值》

http://b.38zhubao.net:91/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0&recid=&filename=DZLU201612160&dbname=CJFDLAST2016&dbcode=CJFQ&yx=&pr=&URLID=&forcenew=no

《從日本“治癒系”動漫看日本“治癒”文化》

http://b.38zhubao.net:91/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1&CurRec=2&recid=&filename=1018173348.nh&dbname=CMFD201901&dbcode=CMFD&yx=&pr=&URLID=&forcenew=no

《從看日本“治癒系”文化》http://b.38zhubao.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5&CurRec=1&recid=&filename=1018173348.nh&dbname=CMFD201901&dbcode=CMFD&yx=&pr=&URLID=&forcenew=no

《日本治癒系影視作品的形式與風格研究》

http://b.38zhubao.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5&CurRec=4&recid=&filename=1017199687.nh&dbname=CMFD201901&dbcode=CMFD&yx=&pr=&URLID=&forcenew=no

《青年羣體治癒系文化流行現象透析》

http://b.38zhubao.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8&CurRec=1&recid=&filename=QLTS201705012&dbname=CJFDLAST2017&dbcode=CJFQ&yx=&pr=&URLID=&forcenew=no

《日本動漫與日本物哀》萬柳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11

……………………

| ᐕ)⁾⁾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衆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