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博會倒計時百日:溢出效應顯現,紅利加速釋放)

“這款烏克蘭葵花籽油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上第一次展出,現在每月銷售額大概是200萬元,下半年進口額和銷售額預計都將翻一倍。”7月26日,在上海虹橋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烏卡貿易寧波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任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藉着進博會的東風,更多烏克蘭的優質食品正走進中國普通百姓家。

任晨說,第二屆進博會前,他們還將搬進該中心的二期項目,和更多進口品牌一起迎接更大客流。

上述二期項目包括即將投運的海關監管B型保稅倉庫、將於2022~2023年竣工營業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與今年4月初啓用的部分一期項目一道,構成了總面積達60萬平方米的“升級版”進博會常年展示交易主平臺。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正在這些集聚越來越多進口品牌的平臺上加速釋放,並助力中國的消費升級。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城市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尚玉英7月26日表示,去年至今,上海的30多家常年展示交易平臺引進了558家首屆進博會參展商、13609種商品。截至7月15日,實現進口額752億元。

7月27日,在第二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上海城市服務保障工作推進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瞄準創新點、找準對接點、聚焦發力點,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促進貿易升級、產業升級、開放升級。深化線上線下展示交易平臺建設,集聚更多高能級貿易主體。

李強還指出,要加強投資對接,促進招商引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國際企業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落戶。積極與長三角各省市共建平臺、共享機遇,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提高配置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水平。

助力開放和消費升級

就在距離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不遠處,B型保稅倉庫已經封頂,6月底通過上海海關向海關總署申報B型保稅物流中心。

據東方國際集團進博會推進辦公室主任張磊透露,這是目前國內開放程度最高的保稅倉,可同時滿足保稅延展和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前店後倉”業務的功能需求,將於8月底建成,爭取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之前局部投入使用。

這種新型模式,把保稅倉和直面消費者的實體店合建在一處,消費者可直接在店內選購商品,登錄APP下單,經過短時間的線上清關後,即可在倉內直接提走商品,整個過程可能只有30分鐘。對於貿易商而言,進口商品可先行銷售,再集中繳納進口稅費,“可以幫助減輕前期資金壓力,加快商品週轉,最終得益的還是廣大消費者。”張磊說。

除了該中心,臨近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自去年11月開業以來,已累計接待客流超過35萬人次,接待國內外專業採購商700餘組,幫助150家全球客商成功對接下游渠道。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貿易港已有來自45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家客商入駐平臺,涵蓋食品、酒飲、日用品、小家電等品類22000種商品,其中首屆進博會參展客商20家、同款商品300種,“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客商15家商品、700種。今年下半年,貿易港還將增設法國、白俄羅斯、南非、挪威、馬來西亞等國家館及以色列鑽石館等18個新館。

與此同時,貿易港還從上下游企業痛點出發引入“保姆式”服務,包括爲客商辦理經營證照及市場準入,提供國際貨運、國際貨代、倉儲冷鏈、零售分銷、市場推廣等全流程服務。

今年5月30日,阿根廷進口館在貿易港開館。近200平方米的館內展出肉食、水產、酒飲、水果等近百款當地特色商品,同時還特設烹飪區,讓參觀者可享用到由阿根廷主廚烹飪的特色美食。阿根廷駐滬總領事奧帕羅(Pablo Obregon)表示,將把更多優質阿根廷商品帶入中國市場。

綠地貿易港

綠地貿易港

在7月26日舉行的食品及農產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上,紐仕蘭新雲董事長盛文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博會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和溢出效應讓新西蘭鮮奶直達中國消費者餐桌的時間從原先的8天縮短到了3天,也讓該公司乳製品今年一季度的線上銷售同比猛增309%。

在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看來,首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引進了更多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了我國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既讓世界分享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機遇,也爲各國經貿合作搭建了公共平臺。

消費升級和更加開放的中國正在爲世界各國帶來巨大的機遇:具有近14億人口的市場,預計將在未來15年裏進口超過30萬億美元商品和10萬億美元服務。

展會能級再提升

商務部7月26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二屆進博會參展的企業數超過了3000家,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超過250家,展覽面積以及簽約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量均已超過首屆,擬發佈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預計也將超過首屆。

另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的數據,3000多家企業中,有上千家企業爲初次參展。絕大多數首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都將繼續參展,而且半數以上企業的第二屆參展面積較首屆有所擴大。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2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第二屆進博會仍由國家綜合展、企業商業展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組成。截至目前,國家綜合展已有61個國家確認參展,法國、意大利等15個國家確認擔任主賓國。企業商業展規劃展覽面積兩次擴大,增至30多萬平方米,但仍然是“一位難求”。今年參展企業平均展覽面積約93平方米,比首屆增加20%以上。

昕諾飛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洪岸禮(Eric Rondolat)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將把展覽面積從200平方米擴至300平方米,繼續展示最新的照明科技及應用。公司在首屆進博會上和中國建材集團簽訂的關於農業照明的戰略合作協議也已取得了首個成果——位於四川眉山的中國西部最大溫室已成功把照明用於蔬菜種植。

作爲首屆進博會上“噸位”最大的展品,德國機牀設備“金牛座”龍門銑在現場簽約成交。今年的進博會,生產商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還計劃展出一臺更加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移動龍門加工中心並進行動態展示。

乳品企業新西蘭恆天然在首屆進博會上籤下的訂單總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今年進博會的展臺面積也將比去年再擴大一倍。

路威酩軒、資生堂、龐巴迪、禮來等知名品牌則將成爲今年進博會的“新面孔”。

禮來中國總裁兼總經理季禮文(Julio Gay-Ger)在上述供需對接會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公司發佈了5個新產品,希望通過進博會做高效的推廣,讓更多國內患者儘快用上新藥。

國內參展商同樣積極性高漲。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在首屆進博會上採購的33臺大型醫用設備,已有27臺在上海多家醫院投入使用。該中心資產監管部主任李斌表示,“在進博會上大訂單集體採購,價格可優惠10%至15%”,今年的進博會還計劃採購更多大型醫用設備,包括全球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

王炳南介紹稱,全國各地和國資委、衛健委等已組建了39個交易團、近600個交易分團。

新政陸續落地

除了爲期6天的進博會和365天的常年展示交易平臺及相關業態創新,市場主體和廣大消費者更關注的是營商及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

李強在上述推進會上指出,要把進博會作爲改進工作的重要抓手、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打造更具魅力的城市環境、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主動服務參展企業及採購企業,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貿易便利化政策。

知識產權保護向來是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德國水處理品牌漢斯希爾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參加首屆進博會的最大感受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尤其好,這讓外資品牌敢於展示最新的產品”。而第二屆進博會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還將進一步升級。

在7月25日舉行的第二屆進博會支持政策及一流服務宣介會上,上海市知識產權副調研員林國良表示,爲了保護進博會參展商及參展商品生產商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參展商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將在2019年進博會期間爲參展商品提供專利優先審查服務。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黨曉紅表示,在首屆進博會期間,海關總署量身定製並落實了13項便利舉措,上海海關高效完成了1046批展品的監管,總貨值達10億元,企業整體通關時間壓縮2/3,大大降低了通關成本。

首屆進博會後,兩項創新政策——“ATA單證冊海關簽註期限由6個月延長至1年”和“展覽品結轉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准予覈銷結案”已經固化,將在每年的進博會中持續保留,並擴大到國內的其他進口展會。

上海在新的政策制度供給方面亦頻頻出招,全力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包括:提出了進口商品檢驗結果採信制度,在滬首發的新品海外預先檢測試點、新品“預歸類”制度,優化大型活動安全許可流程,以實現活動安全許可審批“一事不兩跑”“一事不兩批”;制定“全球新品首發”“首店旗艦店落戶”等相關標準,加大對首發新品的商標維權保護力度,把符合條件的首發新品品牌列入“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在加大新品發佈財政扶持力度之外,還對符合條件的“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相關項目予以支持。

今年4月,上海還正式下發《關於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增長的實施方案》,爲“推動市內免稅店儘快開業,推進機場免稅店儘快擴容”明確了時間表。上海首家市內免稅店已明確將落戶陸家嘴,預計年內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