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游尖峰山

30年前他们告别母校,各奔东西

10年、20年、30年

每一个十年,他们都约好在浙师团聚

看看美丽的尖峰山,看看母校的变化,看看牵挂的恩师……

任何一个理由都足以让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

只为整整30年不变的同学情、浙师情

在时光的沉淀中越来越浓、越来越真

再回母校,政教系84级的校友们都有哪些故事?

你又可曾想过,你的三十周年浙师同学会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不如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起看看吧

情起浙师,难忘四载韶华

过去那么多年,不少记忆中的校园模样早已与当初大不相同,因此,去校史馆自然是同学聚会最不能少的议程。相比上一个十年前的聚会,校史馆里新添的沙盘为大家寻找记忆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这十字路口应该是当时我们的宿舍楼吧”“不对,还得再前面点,你看旁边。”“对对,就是前面那里。”

沙盘中,整个校园尽收眼底,老同学们仔细地比对着每一处变化,从中搜寻当年生活学习的印记。不仅宿舍楼完全变了样,曾经水田的地方有的变成教学楼,有的变成绿带。凭着记忆,王顺发“抢过”激光笔指着沙盘,“这本是教学楼,然后往东,图书馆电影院。”

用高科技电子屏幕留个念,还能签名留字,果然高科技!

一张老照片的出现让大家又重新围在一起,顺着照片的场景,同学们回忆起了当年的恩师们。“陈根荣老师那时带着我们,我们把他当作兄长。他会经常来宿舍转转,我们也会去他家坐坐。”王伦光说。

当时政教系两个平行班,系里的老师都可以直接喊出学生的名字来,“像强羽旼和郑祥福老师就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他们关心学生,就像是兄弟姐妹间的感情。”一旁的陈朝毅连忙补充,“还有周祖亮老师。”

30年前尖峰山游玩

除了回忆恩师,同学们四年间学习生活的点滴也如老电影一样在眼前不断地回放,每一帧都充满着温情,令人无限感慨:早上六点半起床,跑步,做操,吃早餐,七点多就跑去教室背英语单词,一天下来,直到晚上十点多自修结束回宿舍,大家还都是成群结队。陈朝毅回忆,“东西两大教室上课,每堂课都要抢位置。”陆志龙紧接着说,两个班80多人,没有谁不珍惜能好好学习的机会。

毕业纪念册上的同学惜别留言

想起当年为梦想拼搏的过程,邵德兴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他在学长曹志伟一对一的帮助下报考了硕士研究生,并成为当时两个班中唯一一个考研成功的人,“考研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浙师是我深造的起点。”邵德兴十分感激地说。

毕业之际舍友留影

心系浙师,一生心怀师恩

负责筹办这次同学会的蔡志良和张啸尘,1988年毕业后就留在了浙师,一待便是整整三十年。作为与母校最亲近的人,他俩自然不忘随时分享浙师每一点一滴的变化,群里发发照片和资讯的时候,老同学们也会十分起劲,纷纷追问这是哪儿,以前的红楼、文科楼变成什么样了,母校现在发展地如何,恩师是否还留任岗位等等,群里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开了个线上的同学会。“我心里很高兴,无论距离多远,大家都情系浙师的成长。”蔡志良感慨道。

认领校友树

陆志龙回顾30年从教经历,“在当时严谨的学风教风下,打下扎实的基础,有了如今的成就,感谢浙师的培育之恩。”一晃30个春秋逝去,回到母校,王顺发有感而发,感觉自己就像昨天刚入学,今天就快要退休了。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下一代,还有很多想要教给接班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我们还不想服老。”

学校旧影

当日晚宴,89岁的系主任强羽旼、83岁的班主任陈根荣等10位老师纷纷到场,“师生相见分外亲切,系主任一坐下来就说‘读四年政教书,做一世马家人’,这是刚入学那时他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蔡志良说。难得师生齐聚一堂,同学当晚都很激动,纷纷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

老友们纷纷感慨相聚不易,平时都各自忙于工作,联系有限,见面更少,十年一次的母校聚会,自然是再困难都要挤出时间见上一面的。当年的绰号还能找出来笑上半天,你的学生原来就在我的学校实习,各种各样的话题在不知不觉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一场聚会,能聊得有限,却在彼此的寒暄中维系着难得的情分。

母校,我还有些话想对您说

毕业30年再回母校,见到往日朝夕相处的同学,见到日夜思念的恩师,我感触颇多。

我为母校的发展而自豪。短短60多年,母校就从一所专科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作为师大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我为母校的培养而感恩。师大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浓郁的学习氛围和优雅的校园环境,为社会培育了众多的名师、大家和才俊,我们能在这里度过大学生活,是幸福的。饮水思源,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将始终牢记自己是师大的一分子,是师大精神的发扬者、传承者和实践者。砺学砺行,维实维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做到无愧于母校!

在此,向母校老师道一声谢谢,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祝愿师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伦光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难忘四载韶华,感恩一生情怀。”这是我们政教84级认捐校友林的寄语。这两句话写出了此次我们每个同学参加毕业30周年同学会的心声。如果说30年来我在基础教育工作岗位上作出许些成绩的话,那主要得益于师大母校“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优良学风教风;得益于师大母校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同时也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因此,同学会上我们都怀着感恩的心去寻觅求学踪迹、畅谈同学情谊、祝福老师安康、传承教育精魂。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学会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仪式感的感恩会。

——(陆志龙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跨出母校大门,我在中学任教几年后转到地方党政部门工作,期间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化,对母校的情结、同学的情谊不但没变,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觉得更加浓厚。每次举行同学会,都尽量赶回母校看看老师会会同学,重踏往日的路径,驻足旧日教室和宿舍地点,感慨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大学四年,不只是一段学习经历,更是非同寻常的人生阅历,母校精神滋养、老师无私教诲、同学亲密相伴,为个人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无论以往在中学政治教师岗位上,还是现在有幸为一方百姓谋发展谋福利,都有源自在大学期间的形成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追求。

——(王顺发 中共龙泉市委)

大学毕业30周年了,再次踏进校园,眼前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当年那上课的教室,走过的小径,住过的宿舍,还有那电影院、红楼、情人坡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所现代化、国际化的浙师大。那笔直宽阔的校园马路,清澈宁静的小湖,鲜花灿烂的小山坡,以及那清晨林间小道不时传出的ENGLISH读书声,浓浓的学习氛围都让人印象深刻。母校,浙师大,真是一个读书成才的好地方!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祝贺母校,感恩母校!

——(邵德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芙蓉苍苍,

婺水泱泱,

难忘四载韶华,

感恩一生情怀。

浙师的校友们,

母校随时欢迎你们回家!

记者 | 甘素凡

摄影 | 池亨颖,老照片由蔡志良老师提供

今日编辑 | 钱浩楠

责任编辑 | 姜旭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