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水城县光明村里生长的野生山桐子

在大家都忙着出游的国庆期间,六盘水水城县的一座小山村中,一株株高大的树木结出了果实。

“瞧,就是红色的那个东西,既好看又管钱,真是个好宝贝!”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的虎桥珍,压根想不到在自家房前屋后长了几十年的树能这么值钱。

这一株株“摇钱树”生长在水城县杨梅乡一个叫光明村的地方。

拿起这个“好宝贝”仔细观察,感觉这种被称为山桐子的植物更像是一串红玛瑙珠子。

“我们以前都叫它水冬瓜,不甜也不苦的,连牲口都不吃,哪个会想着靠它致富哟!”

“是宝贝就得让所有人知道,更何况是村里原生的财富,有多大的质疑就要做多大的实际成绩来证明!”接过话茬的人名叫李德贵,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村里的山桐子。

李德贵查看山桐子苗长势

去年10月14日,李德贵作为六盘水市领导挂帮督导深度贫困村联络员,来到杨梅乡光明村开展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在第二天走访贫困户家的时候,林学专业的李德贵便惊讶地发现,光明村里居然隐藏着山桐子这个不为人知的宝贝。

山桐子除了果实能榨油之外,因为根系发达,本身有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它的落叶能增强土壤肥力,死后的山桐子树干还能被制成木屑,作为制作菌孢的原材料之一。

从那天起,白天,李德贵就随身带着一株山桐子,走到哪介绍到哪,遇见谁便告知谁。晚上,他就一头埋进实验室,提炼、研究、做实验。

经过35天的埋头实验,奇迹出现了!理论上只有17%发芽率的山桐子,在他这里发芽率居然达到了78%。

“一方面还是得益于光明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在这里,雌雄山桐子的比例非常恰当;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研制了特别的药水,还自己制作种子。同时,我们还对种子储存的温度进行了多次测量,选择最佳的储存环境。” 李德贵道出了其中原委。

大棚中育出的山桐子苗

目前,光明村有野生山桐子3万余株,部分已进入盛果期,大田育苗50亩,托盘育苗大棚育苗14个,预产苗木180万株。

“我们村里的合作社收购农户采摘来的野生山桐子,用于榨油的,2元一斤,品质更好的,可以用于育苗的,我们支付5元一斤的费用。此外,农户还可以在育苗基地、种植基地里打工,也能增加一份收入。”

“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和期待呢?”返程路上,记者问李德贵。

“下一步,我们打算创建一条从育苗、种植、加工再到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打造一个全产业包装项目。”李德贵笑眯眯地补充道,“期待,也肯定是有的,希望山桐子越长越好,光明村的明天越来越光明!”

(来源:今贵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