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8Cbr4wR969x\" img_width=\"700\" img_height=\"395\" alt=\"「記者再走長征路」海拔最高的紅軍墓:解答生命的高度\"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通往雅克夏雪山的蘆花溝(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夏恩博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不慌不忙地上山,30多人中的三分之二已漸漸被落在了後面,而且不少人氣喘吁吁、滿頭大汗。\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8CckAwDnwyS\" img_width=\"700\" img_height=\"395\" alt=\"「記者再走長征路」海拔最高的紅軍墓:解答生命的高度\"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雅克夏雪山紅軍烈士墓復原品,位於蘆花溝,海拔3300多米。

"\u003Cp\u003E央廣網紅原7月28日消息(記者 夏恩博)在7月裏30攝氏度的晴天,從海拔3180米的山腳下出發,沿着四川紅原縣刷經寺鎮亞休村一個叫做蘆花溝的地方上山,便進入了通向雅克夏雪山的原始森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只是閒庭信步,這裏絕對稱得上是一個環境優雅、景色宜人的休閒佳境。上山的碎石路踩在腳下,既不平坦也絕不坎坷,路邊是淙淙的山澗流水,山坡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高大的雲杉樹打碎了灼熱的陽光,樹林下是低矮的灌木叢,以及藍色、紅色、紫色相間的野花。\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8Cbr4wR969x\" img_width=\"700\" img_height=\"395\" alt=\"「記者再走長征路」海拔最高的紅軍墓:解答生命的高度\"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通往雅克夏雪山的蘆花溝(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夏恩博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不慌不忙地上山,30多人中的三分之二已漸漸被落在了後面,而且不少人氣喘吁吁、滿頭大汗。有人想坐在路邊休息一下,當地人連忙提醒:“不要坐下,站起來慢慢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等到達3公里處的目的地時,大多數人已經汗溼衣衫、滿臉通紅。這個目的地是一座紅軍烈士墓的“複製品”,用於對後人進行長征精神主題教育。而這條3公里的山路,以及海拔只有3300多米的目的地,不過是讓現代人淺淺地體驗一下當年紅軍翻越雪山時的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後,最後一次翻越雅克夏雪山。他們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卻以行軍的速度翻越海拔4743米的雪山時,會是怎樣的體驗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雅克夏雪山,是紅軍繼夾金山、夢筆山之後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它也是紅軍翻越次數最多的雪山,因爲紅四方面軍先後五次從這裏翻過。在氣候變暖的今天,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這段時間,雅克夏雪山戴着雪白的帽子,雪線延伸到原始森林的頂部。6月到8月,雅克夏雪山氣候最爲多變,經常傾盆大雨,或者雷電冰雹。但是,如果把時間回溯到85年前,在當地人的記憶中,早些年的雅克夏雪山終年積雪,而且“脾氣”比現在壞不知多少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當地人說,這是連飛鳥都不願意飛過的雪山。”紅原縣黨史研究辦公室副主任賀建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代人已經無法確切地知道當年紅軍翻越雪山時究竟會遭遇什麼,但是,從已有的資料來看,翻越雪山之艱難,已經難如登天。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紅軍到達今天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時,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最糟糕時期。翻越第一座雪山夾金山時,紅軍的裝備堪稱“慘不忍睹”。四川寶興縣澤根村的退休幹部馬文禮記得,給紅軍做嚮導的父親跟他講過,絕大多數紅軍身穿單衣,腳踩草鞋,有的小紅軍甚至光着腳板兒。紅軍翻越雪山前,不過是喝一碗辣椒湯來取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6年,紅軍翻越雪山之時,已經很難再籌集到糧食以及其它補給。所以,當最後一個班12名紅軍戰士翻越雅克夏雪山時,他們必然被死神緊緊跟着。根據後人的推測,他們可能是想在雪山那個海拔4400多米的避風平臺上宿營。或許他們真得忘了當地人的警告:“在雪山上睡去,不知道能不能醒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他們再次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16年之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X8CckAwDnwyS\" img_width=\"700\" img_height=\"395\" alt=\"「記者再走長征路」海拔最高的紅軍墓:解答生命的高度\"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雅克夏雪山紅軍烈士墓復原品,位於蘆花溝,海拔3300多米。原墓址海拔3400米。(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夏恩博 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水剿匪部隊西線部隊進入亞口夏山。解放軍輕騎師137團在駐營地亞口夏山椏口附近發現一排12具排列整齊的遺骨,頭北腳南,間隔相等,骨骼上看不到斷裂與槍傷的痕跡,而且從骨架旁還找到皮帶環、銅釦之類的軍用品。最後推測,這是16年前長征時紅軍戰士留下的。曾三度翻越此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41團團長唐成海判斷這12名戰士很可能是最後翻越雪山的一個建制班,夜宿雅克夏山,因缺氧而窒息犧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放軍戰士爲這12名紅軍戰士以石砌墓、用木立碑,上書“中國工農紅軍烈士之墓”,戰士們採擷鮮花,扎制花圈,在此舉行了一個莊重而簡單的祭奠儀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7年,紅原縣人民政府重建此墓。重修的墓碑以花崗岩雕刻,碑文是:“工農紅軍烈士之墓”,碑額雕刻了一顆紅色五角星。2006年5月,國務院將亞口夏山紅軍烈士墓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此,這裏成爲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人知道這12名紅軍戰士的姓名,如同千千萬萬犧牲的紅軍戰士一樣。他們的生命,定格在4400米的海拔高度,但是,任何一個徒步行至這裏瞻仰的後人,都知道,他們的信念,不會被這個海拔定格。\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73898531468134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