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城市生活更有幸福感

你愿意生活在如北上广一样的大城市,还是喜欢生活在诸如珠海、三亚、这样的二三线小城市?

相信很多从全国各地前往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都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大都市拥有繁荣的商业,众多的工作机会,以及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但激烈的竞争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却总让人有种隐隐的不安。

相比来说,在二三线城市生活,更能提升人们的居住幸福感。《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公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福州、西宁、南昌、海口、南京等城市纷纷上榜。

在中国,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居住环境。

比如拥有一套舒适的大房子,离父母朋友家很近,离工作单位很近,想去哪儿都不受金钱、交通限制。

二、大城市一张床?还是小城市一套房?

眼下很多朋友到了适合买房的年龄阶段,可能都会面临许多选择,比如选择1,大城市租一辈子房子,2,在一线城市买一套“蜗居”,3,在二三线城市买一套大房子。

小编有位单身的朋友小赵,在上海打拼多年之后,手上的积蓄加上父母的资助,加起来可以凑够80万。在综合考虑了,限购政策、地段、升值空间等因素后,小赵决定去上海的周边嘉善这个小城市,全款买了一套大户型,然后出租出去。他自己本人仍然留在上海,一边租房,一边工作。

小赵认为,嘉善这个城市本身就幸福指数很高,等他年纪大了可以过去养老。

同时,他也非常看好这个城市的升值空间,希望如果将来真的升值,他可以再卖掉房子,寻找合适的机会回到上海重新置业。

相信很多朋友都和小赵有着同样的想法,如果打算去二三线城市买房,肯定要关注,是否适合家人居住、是否还有升值空间等重要因素。

三、小城市楼市的现状如何?

很多数据都在显示,最近一两年,二三线的楼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根据媒体公布数据,截至2018年4月,我国31个省会城市(不含港澳台)中,22个平均房价都徘徊在1万元/平左右,占比超过7成;一些三级地级市、四级县级市的均价也达到了1万元/平。

比如,环京的唐山、保定、张家口、秦皇岛、承德等城市,以及扬州、南通、常州等城市。

市场的变化也进一步反馈在库存数据上。

截至4月底,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库存去化周期为10.3个月,其中,一、二、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2.8个月、9.9个月和10.4个月。

从横向对比看,三四线城市存销比下跌较为明显,当前数值也是2010年以来月度最低值,即最近9年中三四线城市的去化周期达到了新低。

那么,小城市的房价是否还有低估的可能性?还有没有升值空间?

四、小城市的未来掌握在谁手里?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影响小城市的房价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其实早在2017年6月份的时候,国家就出台了一份重要文件,那就是《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由5家单位联合签署,分别是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

当时,就曾经有一位地产界的大佬告诉过大家,“当住建部出手的时候,楼市变革往往已经上路。”

这位大佬还说过,“有几个固定因素是房价涨跌的评判标准,比如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政策刺激,以及交通通达性有多好,就是其中两个评判标准。”

我们都知道,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发达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走得比较超前,城市群的经济互联、人口互动也做得很好。所以房地产市场也较为活跃。

而去年的这份文件则重点提到了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圈。也就是说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杭州这几个二线城市以及周边城市圈,将有望变成珠三角、长三角的状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