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城市生活更有幸福感

你願意生活在如北上廣一樣的大城市,還是喜歡生活在諸如珠海、三亞、這樣的二三線小城市?

相信很多從全國各地前往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都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大都市擁有繁榮的商業,衆多的工作機會,以及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但激烈的競爭和較高的生活成本卻總讓人有種隱隱的不安。

相比來說,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更能提升人們的居住幸福感。《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公佈的最新一期的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福州、西寧、南昌、海口、南京等城市紛紛上榜。

在中國,幸福感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居住環境。

比如擁有一套舒適的大房子,離父母朋友家很近,離工作單位很近,想去哪兒都不受金錢、交通限制。

二、大城市一張牀?還是小城市一套房?

眼下很多朋友到了適合買房的年齡階段,可能都會面臨許多選擇,比如選擇1,大城市租一輩子房子,2,在一線城市買一套“蝸居”,3,在二三線城市買一套大房子。

小編有位單身的朋友小趙,在上海打拼多年之後,手上的積蓄加上父母的資助,加起來可以湊夠80萬。在綜合考慮了,限購政策、地段、升值空間等因素後,小趙決定去上海的周邊嘉善這個小城市,全款買了一套大戶型,然後出租出去。他自己本人仍然留在上海,一邊租房,一邊工作。

小趙認爲,嘉善這個城市本身就幸福指數很高,等他年紀大了可以過去養老。

同時,他也非常看好這個城市的升值空間,希望如果將來真的升值,他可以再賣掉房子,尋找合適的機會回到上海重新置業。

相信很多朋友都和小趙有着同樣的想法,如果打算去二三線城市買房,肯定要關注,是否適合家人居住、是否還有升值空間等重要因素。

三、小城市樓市的現狀如何?

很多數據都在顯示,最近一兩年,二三線的樓市,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根據媒體公佈數據,截至2018年4月,我國31個省會城市(不含港澳臺)中,22個平均房價都徘徊在1萬元/平左右,佔比超過7成;一些三級地級市、四級縣級市的均價也達到了1萬元/平。

比如,環京的唐山、保定、張家口、秦皇島、承德等城市,以及揚州、南通、常州等城市。

市場的變化也進一步反饋在庫存數據上。

截至4月底,易居研究院監測的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即庫存去化週期爲10.3個月,其中,一、二、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分別爲12.8個月、9.9個月和10.4個月。

從橫向對比看,三四線城市存銷比下跌較爲明顯,當前數值也是2010年以來月度最低值,即最近9年中三四線城市的去化週期達到了新低。

那麼,小城市的房價是否還有低估的可能性?還有沒有升值空間?

四、小城市的未來掌握在誰手裏?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影響小城市的房價的因素究竟是什麼?

其實早在2017年6月份的時候,國家就出臺了一份重要文件,那就是《關於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由5家單位聯合簽署,分別是發改委、住建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

當時,就曾經有一位地產界的大佬告訴過大家,“當住建部出手的時候,樓市變革往往已經上路。”

這位大佬還說過,“有幾個固定因素是房價漲跌的評判標準,比如是否有源源不斷的政策刺激,以及交通通達性有多好,就是其中兩個評判標準。”

我們都知道,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發達城市羣,交通一體化走得比較超前,城市羣的經濟互聯、人口互動也做得很好。所以房地產市場也較爲活躍。

而去年的這份文件則重點提到了成渝和長江中游城市圈。也就是說成都、重慶、武漢、南京、杭州這幾個二線城市以及周邊城市圈,將有望變成珠三角、長三角的狀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