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上個世紀四十時代,沃爾特·迪士尼開始構思迪士尼樂園。1955年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爲世人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通往主題樂園的夢幻大門。它不再只是一個聚集遊樂設備的場所,更是爲遊客打造了一個遠離現實塵囂的世界。構建這個理想世界,打造獨特的樂園氛圍,景觀設計佔據着重要的位置。

一、鮮明的主題爲“原材料”(景觀主題化)

每個主題樂園都有屬於自己的定位,例如迪士尼爲遊客“提供夢幻般的非日常體驗”;環球影城使用“高科技結合電影的場景與特效”。爲彰顯自己的主題特色,相對應的景觀設計就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迪士尼主題樂園標誌城堡,它是整個樂園的中心,不論是規劃還是景觀都以城堡爲中心發散開來。

以上海迪士尼爲例,在入園之前只能看到廣場的噴泉與大門,進園之後只有通過抬高的地形才能看到屹立園區中心的城堡。運用的正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將園區內的主景藏起來,只有真正進入園區後才見其廬山真面目。通過入口線性的行道樹與城堡近處開闊的空間,強調其氣勢與主體地位。每個分區都與城堡連接,站在主幹道上,總是能看到城堡若隱若現,即使沒有地圖的指引,遊客也能順利地到達樂園中心。當然這得益於規劃時避免大型設備的視線遮擋,同時景觀設計中注重視線的通透也非常重要。通過這種方式,又再一次向遊玩其中的遊客暗示其城堡的地位,強化主題形象。

爲了突出“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的上海迪士尼主題,在樂園入口的設計就融入了上海的元素——上海的市花白玉蘭。從高空看,入口廣場的鋪裝就是一朵朵盛開的白玉蘭,而廣場燈具也宛若一棵棵屹立的玉蘭樹,綻放的花苞發出明亮的光彩。通過這個案例,我們感受到景觀設計能夠加深樂園的標誌性,傳達了樂園的設計理念,使得整個樂園在遊客心中的形象更加豐滿。

而在樂園中,能讓遊客體驗沉浸式遊玩感受就依賴於各個分區的主題景觀塑造。以沉浸式體驗聞名的迪士尼主題樂園,每個分區的景觀都有其獨特的風格, 而這別具一格的風情也將爲園區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已經運營一年半的奧蘭多迪士尼動物王國新區在開園前一小時,遊客隊伍就大排長龍,爲的只是一睹“潘多拉星球”區域的風采。

如何重現電影中的場景,讓遊客有置身於潘多拉星球的感受。除了利用先進的遊樂設備,更重要的是還原電影中的觀感體驗,這些體驗的實現大部分來源於遊客置身的景觀。在營造分區主題氛圍時,設計師通過植物、鋪裝、小品、標識與燈光幾個方面將想象的世界變爲現實。

(一) 植物奠定區域主調

主題樂園中很難看到大片的綠化,除非是像奧蘭多迪士尼潘多拉區這種以植物爲主的區域。一般的樂園內,綠化是遊客常常忽略的部分。那麼爲什麼這麼不引人注意的植物會掌控分區的主基調呢?在景觀設計中,除了對總平面的控制外,更重要的是以遊客的視角,從微觀的角度來營造分區的主題氛圍。

在人的角度看去,植物是最接近人,擁有最多類型,也最容易出效果的元素。層次豐富的密林加上高大的棕櫚樹,熱帶雨林主題呼之欲出;修剪圓潤的灌木加上造型詼諧的特形樹,肯定就是充滿奇幻色彩的兒童主題區;色彩絢麗加上蘆薈張揚奇特的形態,這樣的植物組合充滿魅惑而又危險的神祕之感,彷彿只屬於另一個時空;顏色單一枝幹挺拔的竹子與巍峨的雪山相呼應,連空氣都感覺變冷了。

通過使用不同植物的形、色多樣組合來凸顯分區的主題。爲景觀中的其他元素定下統一的主題基調,最終讓身處其中的遊客第一時間感受到沉浸式的體驗。

(二)鋪裝做畫布

鋪裝是主題樂園景觀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遊客在遊玩的過程中很少會將注意力放到腳下,沒有滑倒、絆倒,大部分人都不會低頭看。可是鋪裝在微觀角度的景觀設計中的佔比僅次於植物。它是什麼顏色,何種形式,呈現出哪種效果都會直接影響分區主題氛圍的塑造。

鋪裝的顏色與形式需要緊扣分區主題,顏色通常選擇與建築包裝的同色系,紋樣與建築包裝語言統一。未來主題的區域,鋪裝選擇灰色,以規整幾何形狀分割地面;兒童主題的區域,鋪裝顏色跳躍,分割形狀根據主題內容變換;歐式復古主題的區域,通常會用到石板,與建築的材質相呼應;自然風格的區域,鋪裝仿照自然界地面的顏色與肌理。

國內某些樂園,在鋪裝的設計花費大量精力,追求材料新奇,紋樣的繁複反而本末倒置,樂園鋪裝首先是要明確其服務對象。服務於遊客的公共區域,首先應該注重的是舒適、安全。然後,各分區根據其主題在色彩、材質上有所區別,也可以將該區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特有的鋪裝,如奧蘭多迪士尼潘多拉區地面印有葉子的脈絡,讓遊客彷彿行走在佈滿落葉的原生自然深林之中。用於後勤的道路,使用混凝土就足夠,不需要花費過多的精力做特殊設計。

(三)小品爲亮點

主題樂園中小品的分類龐雜:雕塑、構築物、景觀牆、欄杆、臺階等等。樂園中的小品首要滿足的是它的功能屬性,例如欄杆起到隔離、保護的作用,其次纔是它的裝飾屬性。功能屬性不需贅述,裝飾屬性纔是各樂園小品拉開差距的地方。

迪士尼每個區域的劃分如此清晰,小品的特殊設計也功不可沒。以雕塑爲例,各區的雕塑風格迥異,自是不必說。根據主題給人以驚喜的雕塑能成爲錦上添花的一筆。冒險島 “The Lost Continent” 區中有一個許願池,常常引得遊人駐足,當你丟下硬幣靜靜許願的時候,一個渾厚的嗓音響起。這常常令正在凝神的兒童欣喜不已,以爲自己的願望傳達到了神明耳中。

這樣的雕塑不再只是一個靜態的裝飾,而是扮演了故事中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景觀中不僅有重要節點帶給人驚喜,也存在一些必要卻不美觀的元素。例如井蓋,它在設計時一般是避免被看到,特別是在樂園的主要公共區域,它被視作減分項,將減分項變爲加分項正是景觀設計師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體現。一般的處理方式都是,將園區的元素與形象融入井蓋的設計,而東京迪士尼那個會說話的井蓋,卻成爲很多遊客拔草的項目了。這個在“卡通樂園”中的井蓋,只要你踩上去就會跟你聊天,內容很豐富,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

類似於這樣的景觀小品不勝枚舉,這些在場景中比重不大的元素,卻往往能成爲體驗的亮點,爲遊客提供別樣的樂園體驗。

(四) 燈光氣氛製造機

燈光在樂園中除了基本的照明功能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情境照明。利用不同的燈光色彩與照明形式來烘托氣氛,塑造主題,是樂園夜間景觀的重中之重。燈光色彩對環境氛圍的營造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科技的藍色、溫馨的黃色、魔幻的紫色等等。而景觀照明的方式以投光照明、輪廓照明、內透光式照明、探照燈照明爲主。

說到夜間燈光的視覺盛宴,不得不提到動物王國的潘多拉區,採用內透光式照明對異星球進行了完美的詮釋。白天形態怪異張揚的植物,到了夜間都散發出光亮,遊客彷彿在電影場景中身臨其境。燈具與景觀的完美結合還體現在它的燈光色彩上。

黑夜中,散發着藍紫色的植物使場景充滿神祕感,五彩的光點又增添了一絲歡樂的氣氛。

除了樂園原本的主題氛圍,各重大節日也需要營造不同氣氛,這也是主題樂園景觀設計師們大顯身手的好時機。特別是如今國外文化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加上國人愈發重視本土傳統文化,全年大大小小的節日無數,其中的商機自然不言而喻。樂園緊緊把握遊客的心理,配合節日主題,打造專屬於特定節假日的樂園。以萬聖節的迪士尼爲例,燈具及門頭等構築物上懸掛主題裝飾,再加上利用原有的景觀節點,打造專屬萬聖節的夜間互動表演。

首先,樂園將傳奇戲水灘破敗船隻、仿水底的景觀劃分爲幾個體驗區,加以萬聖節的骷髏、蜘蛛網等元素,配以燈光,最後由真人扮演的復活海盜,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體驗。這一表演吸引了一大羣遊客專門前往,甚至早早地就排隊等候。這個互動表演利用原有的景觀場景,緊扣海盜與萬聖節的主題,通過道具的增加,讓原本的景觀搖身一變就轉換了情境,使節日的氣氛越加濃郁,遊客也有了深刻的記憶點,於是,每個節假日遊客能獲得的特殊體驗都大大提高了樂園的重遊率。

二、調味的娛樂性和參與感(景觀體驗化)

樂園的大部分遊客都是衝着遊樂設備而去,受歡迎的設備動輒一小時的排隊時間,別說兒童,即使是對成人而言,漫長的等待也將消磨掉遊客所有耐心。

迪士尼動物王國的 Navi River Journey 通過小遊船,帶領遊客沿着蜿蜒的河流領略潘多拉夜間的樹林。故事的營造從一開始踏入排隊線就開始了。入口是用“樹枝”、“樹葉”、“藤蔓”搭建的帳篷,潘多拉特有的“發光植物”成了照明燈具,粗繩綁着樹枝形成欄杆,中心藤蔓的裝飾使排隊變得充滿驚喜,儼然一個納美人的生活場景。隨着前行的隊伍,環境漸漸變暗,遊客登上游船,探險之旅即將開始。

如果是細心的遊客,在這段排隊的時間會發現很多驚喜,屋檐垂下的葉子被穿了孔用粗繩固定着,邊緣經過風吹雨打已經裂開,腦海中不知不覺浮現納美人一起協作動手搭建帳篷,搭建好帳篷矗立在風雨中無數個日夜等待着遠方遊客到來的場景。在這一小時的排隊時間裏,遊客已經通過各種景觀細節融入了納美人的生活,進入了故事中。

排隊線的景觀除了可以用來欣賞,還能跟它們互動,這種互動的形式多用於更受兒童歡迎的設備。奧蘭多迪士尼 The 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 在室外排隊線就添加了兒童可以玩耍的裝置與互動屏幕。互動屏幕上彷彿被覆蓋了厚厚的蜂蜜,小遊客們只要不停擦拭屏幕,藏在蜂蜜牆後面的維尼和他的朋友們就會慢慢顯現。排隊線的景觀就是通過外來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元素刺激,使得原本等待的無聊排隊時間也充滿歡樂與驚喜。

互動項目在樂園中也非常受兒童的歡迎,既可作爲樂園景觀的一部分,又可以提供盡情嬉戲的場所。環球影城的 Curious George,迪士尼的驚奇戲水灘,古蹟探索營等。“Me Ship , The Olive” 漂流項目旁就矗立着一個巨大船型裝置,它可不僅僅是Toon Lagon區的端景、標誌物。遊客還能登船遠眺,窺探到底層漂流的遊客被巨大水流衝擊的滑稽場景,還可用水炮襲擊過往的船隻,爲船上的遊客“降溫”,這樣即使沒有親自漂流也能以不同的方式體驗項目的樂趣。

互動項目以景觀的形式融入互動的設備,使原本孤立的兩者結合成爲具有觀賞性與娛樂性的新型體驗,讓它變成另一個充滿歡樂的場所。

主題樂園景觀與傳統景觀的區別在於它具有明顯的娛樂屬性,那麼原本正經的景觀構築物,是不是也該注入一點詼諧和歡樂?

水能使原本了無生氣的環境瞬間充滿鮮活的氣息。作爲區域入口的標識因爲添加了旱噴,成爲小孩嬉戲的場所;店招與噴泉的結合,使得固定在屋頂的船隻給人下一秒就要遠航的動感;街角雕塑的小狗,因爲被噴泉濺到而歡呼雀躍的形象更加生動。

互動元素讓樂園籠罩着夢幻的色彩。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區中,憤怒的龍壓歪了柱子,時不時在建築頂部吐着火焰;衛斯理魔法商店入口,巨型人偶向衆人脫帽致敬,帽子裏還藏着魔術兔;遊客扮演“魔法師”,只要揮動手中的“魔法棒”,牆角的傘就下起了雨。它們讓人驚喜,讓人震撼,讓人莞爾一笑,不管是大如巨龍,還是小如雨傘,這些巧妙的互動形式讓遊客不用去回憶電影的場景,而是通過互動的景觀裝置身處其中。

三、人性化是樂園的防腐劑(景觀人性化)

主題樂園是爲“人”提供遊樂環境和體驗的場所,它的服務對象是“人”,設計圍繞的都是“人”的需求。由此人性化在主題樂園的景觀設計中顯得尤爲重要。

(一)安全需求

主題樂園作爲公共景觀,受衆從兒童到老人,遍佈各個年齡層,安全是第一位準則。除了常規的避免尖角,毒、刺植物、以及防滑等基礎的要求外,因爲樂園特殊的性質,設計景觀時還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例如花壇的設計,樂園中的植物一般都會用圍欄阻隔起來,一是爲了在遊客擁擠的情況下,避免植物被踐踏,遊客被絆倒發生意外;二是避免兒童過多接觸植物,引起過敏等反應。樂園中選用的植物都是無毒、無刺,避免有濃烈味道或者傳播大量種子的品種,可過敏源太過廣泛,不可能全部避開,只能選擇相對引起過敏比例較小的品種。再例如水景設計,樂園中的水景小的有噴泉、溪流,大的有瀑布甚至人工湖。景觀是否涉水,水的深度與水是否接觸皮膚均有詳細規範,這裏就不贅述了。

無障礙設計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現有樂園景觀設計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迪士尼的無障礙設計。樂園中的每個景點殘疾人都是可以到達的,出現臺階的地方必定設計殘疾人通道。道路的寬度也需要講究,樂園的客流量非常大,所以幾乎看不到狹窄的道路,爲保證安全,主道路寬度通常不低於12米。

(二)交往與歸屬

樂園是公共的娛樂場所,遍佈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起歡度娛樂的時光,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不僅不可避免,同時也非常必要。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就提到了人的社交需求與歸屬感。社交需求在景觀中表現在互動表演、人際交往、休閒娛樂的場所。一旦這些場所吸引了遊客參與,就會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遊客聚集,來滿足人之間的互動需求,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調動歡樂的氣氛。因此樂園中不可缺少廣場、舞臺與互動的場所,這些區域在景觀元素的設計中可使用跳躍的圖案、色彩並配以燈光。

歸屬感則強調的是不同羣體的區分,其核心就是針對區域服務的主要對象來進行景觀設計。例如,很多樂園都會有兒童區,兒童對外界感知敏銳,對顏色鮮豔、有聲效、能互動的景觀有明顯偏好,景觀構築物的尺寸應儘量滿足兒童使用的需求,綠化植物也適當根據兒童的身高調整尺寸。除了年齡的差別,功能屬性的差別也是需要注意的:休息與活動區,觀賞與表演區甚至是不同主題分區都需要用物理隔離的方式,將兩者區分開來。通常用的手法是保持物理距離,綠化隔離或者用構築物劃分明顯區域界線。

引人共鳴的景觀能樹立樂園形象,增加遊樂氛圍。提高景觀的主題化,增強景觀的體驗感,強調景觀的人性化,實現進入景觀環境,就從心底感受到主題場景並與之產生共鳴,最終通過“觸景生情”的景觀設計打造一座別具一格的沉浸式主題樂園。

*本文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

來源:新道信創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