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日常生活中,大凡一樣東西好不好喫並不是取決於這樣東西的本身,而是你餓或者不餓。飢腸轆轆時你喫一口饅頭喝一口白水都是一種享受,反之,你在滿嘴流油打着飽嗝去喫一樣東西並且再對這樣東西做出評判時,你肯定會對這樣東西做出錯誤的判斷,因爲你的腸胃已經趨於飽和,感官已經趨於麻木。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在鄭州,在棉紡路,十多年前就曾在這家燴麪館就餐,和今天看到的情形一樣的綠色門臉和幾個白色的大字,二十幾年間已經數不清多少次從這家燴麪館門前來去匆匆,記得當時一碗燴麪的價格是八塊錢,外加一盤涼菜不過二十塊錢,今天再去,大碗十五,小碗比大碗少一塊錢。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燴麪館裏的陳設一如既往,還是那些熟悉的白鐵皮涼菜盤子,盤子裏依然是讓喝酒人一看就眼睛發綠的涼菜,一家燴麪館的生意好不好,除了看他的地理位置和服務員多不多,再就是看櫃檯上擺放的涼菜,涼菜越豐富,堆積的越高,不用問,這家燴麪館的老闆不發愁顧客。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因爲近期接連發表鄭州美食的文章,網友推薦說鄭州棉紡路上有一家燴麪館,而且是直言不諱的說出了這家燴麪館的名字叫殺人燴麪。這還是鄭州多年第一次聽說有這麼一個燴麪館,我這人不喜歡詭異,好奇心驅使,導航到棉紡路,眼前的綠色門頭讓我啞然失笑。自詡也算是老鄭州人了,竟然不知道這就是被多數鄭州人掛在嘴邊的殺人燴麪。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來了就是客,將近中午,不喫一碗燴麪不夠意思,順便說一下小編不認識這家燴麪館的老闆,一小碗燴麪是二兩,一分不少刷的是微信付款,落座等待,能坐兩個人的小桌子上還是那老三樣,醋,鹽和辣椒油。欣慰的是面還是那面,燴麪喫的就是傳統手工製作的面胚,那樣纔有嚼頭。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到這家燴麪館喫飯不要把自己弄得很紳士,店裏的幾個服務員都是清一色的大姐,她們不忙時會給你提一壺茶,而你也會短暫的享受的客人的優越感,她們忙的時候得由你自己親自動手,這是一個很隨意的地方,隨意的就像在自己的家裏一樣。在這裏喫燴麪,你隨時會聽到年齡在五十歲的男子打電話說。來吧,來喝一口。對方好像問他地方,回應一句。殺人燴麪。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約莫二十分鐘左右,我的燴麪在面前出現,不需要過多的描敘,海帶絲,粉條,香菜,如果單憑感覺來對燴麪的顏色進行評判,我不會給你擡槓,湯的顏色確實不會激起你的食慾,一縷濃郁的湯料卻已經浸如味蕾。如果確有改進的地方,那就是燴麪裏的豆皮是經過油炸後進行滷製的。

鄭州棉紡路這家燴麪館,招牌七個字,顧客卻偏叫別的名字

關於這家燴麪館,流傳多年的故事已無從考究它的真實性,有說是多年前在麪館裏發生過情殺,不過與我鄰座喫飯的一位顧客告訴我,是醉酒殺人,不過那都是多年前的事了。至於十有八九的鄭州人爲什麼習慣用殺人燴麪這個名字,從人性的從中心理與獵奇角度分析,很正常。而從經營者的角度,這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本文原創,做有價值的自媒體,歡迎留言評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