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觀光進與近

平身走過一些地方,也用無力之筆撰寫過一些遊記拙文。我寫的遊記全部都是“走近”之類,如《走進白鷺》《走近大湖江》《走近桃花島》《走進靈山寺》等等。

注意到一些機構組織旅遊採風活動,也都打“走近”旗號,如我有幸參加過的“‘走近白鷺’贛縣客家民俗.旅遊文化攝影”活動,便是冠名“走近”。那次“走近白鷺”,明明已經“進”入到了白鷺古村啊,怎麼就爲“走近”呢?帶着一臉的疑惑,我就“不恥下問”的問了同行的一位“學究”,該先生諱莫如深的說:“白鷺的文化底蘊那麼深厚,你能一次兩次就走‘進’得了?能慢慢的走‘近’一些就收穫大大的也……”過了幾年,我又隨同本縣客家詩詞楹聯學會的同志們再次來到了白鷺採風,的確有新的收穫,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原先用“走近白鷺”的英明正確了。

“走進”是進到裏面去,“走近”是靠近這樣東西的意思。比如:走近春天,說明離春天還有一定的距離,還要奮鬥不息,還要奮鬥到底。而走進春天,則是已經看到百花盛開,萬紫千紅了,那可是已經到達了成功的地步。這兩個字,音相同,義相近,只是一字之別,卻把所有的距離都拉開了。一個只能說是勝利在望,然而好事多磨,有可能煮熟的鴨子飛了。看到了曙光,說明仍然處在黎明前的黑暗,有可能衝不破黎明而迎來漫天烏雲。而走進則表明已經開始充分地享受勝利的喜悅,被成功的鮮花徹底包圍。然而,在這裏的“走進”與“走近”這也只能限於時間和季節,在風景名勝的“走”字上,是很難“進”的哦。我曾於1995年和2004年兩次隨鄉政府組織的外出考察團去過廈門,2002年到過廣東韶關的“紅石公園”,多次去過井岡山……每次去的感受都不同,都有新發現和新的感性的理性的收穫。因此,對與風景名勝,就我而言,永遠只能期盼靠近她、親近她、走近她……

由此,我又聯想到年輕人的戀愛,因爲我曾竟看到過一對對原本很要好的戀人一夜之間便成了路人。呵呵,從熱戀中的人來看,走近了,則還有可能會走遠。這樣便如兩條平行線,終是不相交,只在一些記憶深處,存一些對方的影像,偶爾思及,斷斷不會千迴百轉,愁腸百結,思念不忘的。而走進了,則意味着兩人有一段美麗故事。或如水乳交融,或如蜜裏調油,當然,亦有冰炭不融,那就只能走開了。但,總會有過深刻,或是傷害,或是甜蜜,或是難以言說,從這一點來看,走近如浮光掠影,輕風不染塵,走進則如刻骨銘心,彼此擁有,連筋連骨啊。同樣,我們在求知博學上,也應跟談戀愛那樣力爭“走進”而不要滿足於“走近”哦。

笑鈾

2018,10,08.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