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示意圖

記者從規劃部門獲悉,在搬往南部新城後,南京市中醫院原地塊作爲夫子廟窗口片區,將恢復江南貢院的歷史軸線,保護飛虹橋等知名文物建築。

增設文化旅遊及停車配套

項目位於夫子廟地區,東鄰平江府路,西鄰金陵西街,用地性質爲文化設施用地。從規劃部門的設計方案來看,地塊將在科舉博物館內明遠樓兩側建城市花園,增加綠化空間,增加文化配套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以及文化配套內的公共空間。

醫院和景區交融,以往這一帶停車困難。此次規劃顯示,該地塊今後的主要功能爲文化和旅遊配套設施;地下建築面積約51800平方米,除了文化、旅遊配套,還將豐富區域停車。

500多年的飛虹橋取消通道功能

江南貢院簾門外不遠,一條清水池上架有一座石橋,便是老南京熟悉的“飛虹橋”。這座橋經歷500餘年風風雨雨,歷史滄桑,至今仍在南京中醫院樓羣間保存完好。文史專家認爲飛虹橋在科舉時代有着重要作用,它是江南貢院內、外簾的分界點。當年爲防止外簾官員(監考官員)與內簾官員(閱卷官員)相互勾結舞弊,貢院立有嚴格規定,考試期間任何人員不得逾越“飛虹橋”半步。作爲省文保單位,此番改造明確將原址保護展示,取消原有通道功能;其兩側新增過河通道功能。

凸顯科舉軸線疏通步行系統

緊挨着江南貢院和科舉博物館,此前的市中醫院相對科舉文化軸線,一直顯得風格迥異。此次搬遷後,規劃設計方案明確既要凸顯出軸線,同時也要給予科舉文化軸線行進過程中簡潔明瞭的視覺背景。

未來,貢院街區的城市公共環境將得到品質提升,周邊道路同步調整,原地塊北側路幅寬度將由原8.8米調整爲8米,西側由原12米調整爲7米,且要對東西向規劃道路進行調整,使規劃道路與保留更新改造建築之間的關係更協調。而夫子廟歷史街區的公共步行交通系統,亦將進一步疏通,爲節假日期間的洶湧人流“疏堵”。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倪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