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中國期貨行業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浙江期貨業在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上也一向非常積極,不僅踊躍參與期貨品種國際化的推廣、投教等業務,更有部分公司申請到了相關資質,參與到了境外國際化的競爭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現在,境內149家公司中在香港設立期貨公司的數量已經上升至20家左右,浙江系公司仍是推動市場國際化的主力,目前已有5家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子公司。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浙江在線7月29日訊(通訊員 翁申燕)\u003C\u002Fstrong\u003E隨着原油期貨的上市,我國期貨市場進入國際化的新階段。目前,我國市場除了積極“走出去”外,也在通過原油、鐵礦石、PTA等特定品種將境外資金“引進來”,這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大宗商品國際貿易,協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更是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中國期貨行業的先行者和開拓者,浙江期貨業在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上也一向非常積極,不僅踊躍參與期貨品種國際化的推廣、投教等業務,更有部分公司申請到了相關資質,參與到了境外國際化的競爭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馬當先,勇於探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實,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期貨行業就開始思考國際化的可能性。但受困於當時還不夠成熟的行業,始終未能找到真正“走出去”的有效辦法。直到本世紀,隨着中國加入WTO等國際化組織,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步活躍於國際市場。疊加大宗商品逐步進入牛市行情,期貨市場隨着快速壯大,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再次被提上議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6年, 6家期貨公司獲准在香港設立子公司,期貨公司終於邁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國內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正式開啓。而浙江系期貨公司(永安期貨和南華期貨)作爲國內期貨市場的引領、開拓者,從一開始就積極地參與到了這一進程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了現在,境內149家公司中在香港設立期貨公司的數量已經上升至20家左右,浙江系公司仍是推動市場國際化的主力,目前已有5家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實際上,很多浙江公司並未止步於香港,以永安期貨爲例,今年5月28日,永安期貨新加坡業務平臺——永安國際金融(新加坡)有限公司、永安(新加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正式開業,永安期貨與國際市場連接的紐帶再增一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首批獲批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的另一家境內期貨公司--南華期貨。也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了芝加哥、新加坡和倫敦公司的設立,做到了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都有佈局,爲更好對接國際、服務24小時交易的跨時區無縫銜接做好了準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浙商、大地等浙江系期貨公司也都已獲得了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的資格,甚至部分公司已經在開展相關業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隨着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境內客戶的跨境投資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在逐步市場化的今天,金融工具成爲企業快速發展、規避風險的必要工具,若不能有效使用,往往意味着將面臨更多的風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浙江期貨期業精確定位客戶,積極開發跨境客戶資源,努力做到承接國內產業客戶的需求,爲其提供定製化的服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截至目前,浙江期貨業已經與多方跨境客戶建立溝通與合作,主要包括海外現貨公司,需要並可在境外進行套期保值的國有企業;衆多上市公司以及礦產等民營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的來說,作爲全國期貨行業的先鋒,浙江系期貨公司已經邁出了走向國際的第一步。而這一步,是夯實基礎的第一步,搭建起了跨境交易、跨境風險管理、跨境現貨貿易等多種業務成熟的平臺;這一步,是開放自信的第一步,開展起與海外實體企業的合作往來,交流溝通;這一步,是敢爲人先的第一步,在經濟下行的壓力、期貨行業利潤下滑的背景下,爲行業提供出新的源泉和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迎接挑戰 浙江期貨業將從四個方面繼續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定價機制越來越重視中國的聲音。而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既是中國展示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參與全球商品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特別是近期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推出《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以下簡稱新十一條),進一步證明相關部門對國內期貨市場國際化的重視。雖然目前國內僅有銀河期貨、摩根大通期貨兩家合資期貨公司,但隨着“新十一條”的進一步放開,外資控股期貨公司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零的突破”。一旦外資引進,必將加大與中資期貨公司的競爭力度,這也是中資期貨公司提高服務水平的新的機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樣的情況下,浙江期貨行業將於國內所有期貨行業一起,從四個方面做好迎接國際化挑戰的準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就包括:第一,加強“專業化”,繼續加大對專業人才的投入和培養。海外衍生品市場發展成熟,產品種類豐富,需要掌握專業知識的人才對接。因此,一旦外資引進,將對國內期貨行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新的要求;第二,企業治理“創新化”,目前期貨公司經紀業務利潤下滑,資管業務因基金、證券公司競爭影響受限,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國際化是生存的必然通道。但如果繼續維持固有的企業管理模式,則無法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走得長遠。因此,必須在股權、治理結構上進行發展和改革,推陳出新,銳意改革;第三,風險管理“國際化”,海外投資者對於衍生品的運用也較爲熟悉,市場競爭激烈,中資期貨公司所面臨的競爭與當下國內的環境截然不同,所面臨的潛在風險量級也大爲提升。因此,要學習海外先進的風險管理水平,以應對境外開放、競爭激烈的市場;最後,腳踏實地,主動去理解和適應市場,並跟自身的特點結合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總的來說,本次“新十一條”的提出、以及各項開放政策的提出與實施,正彰顯了我國堅定不移加快對外開放進程的決心和信心,金融業的開放也將更大程度激發國內金融機構活力,提升其服務實體、防控風險的能力,爲下一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內生動力。相信通過不斷探索與努力,中國期貨市場終將成爲開放繁榮的國際化市場;中國金融市場也必將走向更廣闊的天空!\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3485900110285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