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在金融街15000元\u002F月\u002F工位的共享辦公產品秒光後,桉樹IBC的CEO吳崢感慨,還是賺有錢人的錢更容易。在投中網近期舉辦的一場聯合辦公行業沙龍上,15000元\u002F月\u002F工位秒光這個信息一放出,所有人都好奇吳崢是怎麼做到的。畢竟,這個價錢可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10倍之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麼樣的“土豪”放着高大上的5A寫字樓不租,跑來租價格這麼高的共享辦公位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解開這個疑惑,吳崢說要回到201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回到2015\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共享之火燒得最旺,共享辦公細分賽道的元年也在這個節點。之後的四年時間,共享辦公賽道經歷繁榮、廝殺、價格戰、戰略分化,直到現在洗牌之後,格局重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短短4年時間,這個賽道已經上演了一部濃縮的商業競爭史。當然,大家也走了不少的彎路,整個賽道也承受着來自不同渠道的質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時間撥回2015年,你會怎麼開始共享辦公賽道的創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崢此前在氪空間擔任CTO,可以說是共享辦公創業的那批老人之一,他一路看行業競爭、分化、洗牌,現在重新反思,他總結了幾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回到2015年重新出發,第一,不會做聯合辦公;第二要做多元化產品;第三要注重品牌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業孵化階段本來沒有一個統一的名字,2016年Co-Working這個詞的直譯詞彙“聯合辦公”勝出,此後成爲行業代言名詞。但聯合辦公特指的是像WeWork那樣擁有開放的工位,大面積的共享區域,雷格斯、世服宏圖這樣的商務辦公中心並沒有被包含在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時間,仿效WeWork一半工區一半公共空間的選手增多,人們凡提及聯合辦公想到的就是啤酒、活動區、開放工位。產品的同質化,直接導致賽道選手商業模式的同質化。之後,以納什空間、創富港這樣的包間模式在2016年異軍突起,成爲差異化的主導選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不管模式如何創新,這個聚集資本最多,受媒體關注最廣的賽道,在產品模式上依舊離不開“聯合辦公”單一產品的制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質化直接導致的就是價格戰,當行業帶頭大哥WeWork在2018年因爲規模擴張需求開啓全球降價模式,中國本土的聯合辦公品牌長期陷入1000-3000元\u002F月\u002F工位的價格困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告、補貼打得稍微猛一些,行業全線就會被集體拉至1500元\u002F月\u002F工位的實際成交價激烈廝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回到2015年,吳崢反思,他不會做產品單一、價格競爭力單薄的聯合辦公。因爲共享辦公廣闊的賽道里不只有聯合辦公這個品類,往上走,在金字塔的塔尖還有雷格斯、世服宏圖這樣的選手無人去搶他們的生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如果把時間拉向未來,在終局思維裏,這個賽道選手們的目標幾乎無二——大家不約而同都是要做一家資管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資管,資產管理,管的首先是空間,然後是寫字樓,之後甚至要拓展到更爲複雜的園區,城市。產品單一的聯合辦公模式,不足以支撐賽道選手們向資管模式挺進,只有多元化纔是出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確實,這幾年的聯合辦公是個被資本急速催熟的行業,規模越大的選手在商業模式上越難掉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崢再創業做了桉樹IBC後,首先開始在產品模式上重塑。桉樹IBC目前只開了3個店,但每一個新店都在前一個店的模式上進行了迭代,而不是複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最傳統的聯合辦公,到嵌入喬福芳草地裏的標準化定製產品,再到金融街佈局多元化產品,桉樹IBC在起規模之前,能夠隨着客戶需求變化輕巧的轉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這依然不能解答15000元\u002F月的工位是如何秒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進擊甲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桉樹IBC15000元\u002F月的產品位於金融街的甲級寫字樓裏,普通租賃價格是20元\u002F天\u002F平米,是名副其實的甲寫。在此之前,2018後半年,是共享辦公賽道選手們瘋狂進擊甲寫的階段。尤其是頭部的選手,認爲各自產品能力和資管實力已到,開始高價拿樓擴張甲寫,但現實卻是慘淡,在甲寫泡沫破裂後,賽道選手們紛紛流血退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聯合辦公要不要進甲寫,實際上業內一直有分歧。但其實背後的爭議焦點,吳崢總結說,實際大家有爭議的一直是適不適合拿服務小微企業的聯合辦公進去服務甲寫的租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產品模式不改變,客羣就不會改變,小微企業入甲寫,對於甲寫原本要維持的客羣就會造成衝擊和運營上的偏差。是帶着解決方案去升級服務甲寫原有的租戶,還是讓原來租不起甲寫的小微通過聯合辦公進入甲寫,這是底層分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一點上,目前業內實際上已經有一定共識,一定是升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作爲甲級寫字樓的升級解決方案,共享辦公還是要以開放工位爲主嗎?這是存疑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吳崢在桉樹三代產品升級後,拿寫字樓的整層來打造,招商先行,客戶定製。一個平層裏,既有針對人數較多的大企業的解決方案,又在空餘的零散空間安排了針對3-15人不等的小團隊辦公解決方案。但這些客羣,總得來說本身就是甲寫的目標客羣,這些人的時薪一定是高的,對於辦公場所要求的更多是私密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同於聯合辦公散租的招商模式,往往被幾家企業看中後,桉樹賬面價格15000元\u002F月的產品就批量秒光了。在採訪中,吳崢反覆強調,桉樹IBC早已經跟WeWork們不在一個賽道競爭,他們其實對標和搶奪的是雷格斯、世服宏圖這些老牌外資商務辦公中心的生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端市場沒有本土選手,都是外資的。”目前,從好租共享辦公頁面查詢,雷格斯、世服宏圖的產品價格分佈在3000元-7000元\u002F月\u002F工位的區間。桉樹爲什麼能以高於這些老牌外資選手的價格從他們手裏搶生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智能化。這又是一個共享辦公選手們從2016年就開始強化的標籤。不管是自建研發團隊還是外部收購,圍繞空間軟硬件產品智能化的競爭實際上已經進行了3年。智能會議室、智能升降桌、可控玻璃牆、智能門禁……共享辦公選手們在智能化板塊的競爭也是水深火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位於北京高端購物中心喬福芳草地的桉樹IBC,其智能化程度也不低,進門人臉識別,機器人送快遞,記憶升降桌……但他們在這上面的研發成本一點也不高,得益於母公司的投資矩陣佈局,桉樹IBC的線下空間實際上是公司旗下黑洞資本投資的智能辦公公司的一個實驗場景。37度公司研發的最新產品都會第一時間送到桉樹IBC進行使用,而桉樹空間裏的展示又會反過來爲智能產品研發公司獲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智能化喊了這麼久,研發資金投入也不菲,真的有客戶會爲空間智能化買單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智能化對於客戶來說也許不重要,但心裏價格會受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還沒有看到租戶會單獨爲智能化產品付費,但對於桉樹來說,智能化是他們跟雷格斯、世服宏圖們的差異化之處。由於進入中國市場較早,雷格斯、世服宏圖們的裝修也相對老舊,智能化的產品沒辦法馬上更新換代。但桉樹不同,哪怕在小小的電話亭裏,配備的也是比較先進的智能化解決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在吳崢看來,即便客戶不會單獨爲智能化產品買單,但智能化配備會影響客戶的心理價格預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說賺有錢人的錢更容易,但吳崢看到的是,哪怕是金字塔頂端的客羣,他們也是在乎性價比的。所以在兄弟技術公司的矩陣優勢下,多一套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就成了桉樹IBC的一項競爭優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品牌重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想要靠這些要素進擊甲寫,搶奪金字塔端的客戶還不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後別叫桉樹空間,叫我們桉樹IBC。”吳崢覺得之前行業同質化的競爭,一方面給了市場鮮明的認知,但另一方面也固化了市場對於共享辦公的產品認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聯合辦公因爲開放工位,服務小微企業的印象深入人心,進擊甲寫的時候,高端客戶看不上“聯合辦公”這個產品品類。所以,吳崢的當要之急是要重塑品牌,“沒有人喜歡在自己的名片上印我入駐某某空間,”彷彿一寫空間就掉價。明明租的是價格高昂的甲級寫字樓,但空間二字瞬間會把檔次拉到嗷嗷待哺的孵化階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空間二字,不足以凸顯企業實力,有實力的企業不一定靠規模。尤其一些時薪高的諮詢行業,一個團隊人數就十幾人,但不代表他們就是創業團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換名字,品牌差異化,就成了吳崢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桉樹IBC代替桉樹空間,就有了很廣闊的想象,更加不設限。不再強調聯合辦公,而是放在更廣闊的共享辦公、商務辦公當中去暢想未來,這是吳崢做塔尖生意拓疆域的新思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做聯合辦公,產品多元化,注重品牌建設,如果回到2015再出發,這是吳崢給行業和自己的忠告。\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8768214435763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