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始終沒有減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在他的戰友、同事詩詞中也多有體現。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王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 來源:學習時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7b6f389db434436b8a4a372cd688b18\" img_width=\"389\" img_height=\"270\" alt=\"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紅旗,中國革命的色彩。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山下旌旗在望”,到中央蘇區“風展紅旗如畫”;從兩萬五千里長徵“紅旗漫卷西風”,到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起五星紅旗;從離別韶山32年作“紅旗捲起農奴戟”,到重上井岡山“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都折射出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可以說,“紅旗意象”“紅旗情結”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中國歷史進程和民族命運的塑造之中,體現着強烈的革命時代精神,成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28年8月,陳毅向中共中央彙報紅四軍情況時,曾以稱讚的口吻說:“秋收暴動最先掛了紅旗。”8月20日,毛澤東即以中共湖南省委名義向中共中央報告:到湖南來這幾天,看到工農羣衆對國民黨則已另眼相看,認定“國民黨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旗子纔是人民的旗子”。秋收起義前夜,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趕製了100面有鐮刀斧頭的紅旗。毛澤東《西江月·秋收起義》:“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這是最早的紅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秋收起義後,紅旗插上井岡山。在井岡山兩年多的時間,毛澤東詩詞中體現了濃濃的“紅旗情結”。比如:“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如夢令·元旦》)、“頭上高山,風捲紅旗過大關”(《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0年1月的《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毛澤東在“紅旗情結”中,既感受現實,更關注理想。從這首小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毛澤東日後在藝術上提倡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相結合趣味的濫觴。這首詞正如毛澤東在同年同月寫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中描繪的那樣:“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一詞一文,展現了紅軍戰士的必勝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正如毛澤東所言,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當時,紅軍指戰員平均年齡不足20歲,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戰士犧牲。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是紅旗,是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爲了崇高理想而寧可奮鬥犧牲的精神。1935年10月,在長征到達六盤山時,毛澤東作詩:“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實錄毛澤東》裏戰士回憶,“戰士們舉着的紅旗在迎風招展,我們的隊伍像奔騰的鐵流,湧向前方。此情此景,真是壯觀萬分,我們的心情也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1935年10月是個節點,此前一年,長征開始;此後一年,勝利會師。此前14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再過14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經過“風捲紅旗過大關”“壁上紅旗飄落照”“萬水千山只等閒”“百萬雄師過大江”後,毛澤東終於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手按下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民族命運和國家面貌。天安門廣場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所說:“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始終沒有減退。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關鍵時期,詩人柳亞子作了“天安門上萬紅妍”。毛澤東作《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妙香山上戰旗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9年,毛澤東回到老家韶山,離別故土已經32年了,作《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在他的戰友、同事詩詞中也多有體現。1955年6月,周世釗陪同毛澤東遊嶽麓山後作詩:“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1959年底,針對國際上反華浪潮甚囂塵上,毛澤東作了三首《讀報有感》,董必武和詩五首,其中一句是“革命紅旗要擎緊,責無旁貸是神州”。1963年郭沫若作了兩首詞,《滿江紅·領袖頌》和《滿江紅·讀毛主席詩詞》,其中有“迎東風革命展紅旗”“紅旗卷地地如繡”等句。1964年10月,毛澤東觀看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在聽到《秋收起義歌》裏“秋收起義成了功,一杆大旗滿地紅”時,右手托住下巴,神情凝重。1965年,葉劍英寫了一首七律《望遠》,請毛澤東指正。這首詩首聯是:“憂患元元憶逝翁,紅旗飄渺沒遙空。”反映了馬恩列斯離世之後,共產主義的希望寄託在中國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身上。毛澤東非常欣賞,將題目改爲《遠望》,其他一字未動推薦到《光明日報》副刊發表。同年生日這天,毛澤東手書這首詩送給兒子毛岸青和兒媳邵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摘自2019年7月5日《中國紀檢監察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192113153643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