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环境优美、便民惠民、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今年,杭锦旗首先从农贸市场着手,建造了“食品安全屋”,给易腐变质高风险食品戴上了“金钢罩”。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筑造“食品安全屋”。过去农贸市场经营布局比较混乱,食品、蔬菜、肉类、凉菜销售摊位混在一起,人员嘈杂、摆放混乱、环境卫生较差,农贸市场是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应当满足“购物方便、环境整洁、布局合理”的基本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主动沟通协调市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将生肉、蔬菜、凉菜、食品销售者分别聚集到统一区域,并专门为12户生肉销售者打造起清洁、明亮的玻璃房,实行整体封闭,每个摊位的玻璃上只留了推拉式窗口对外,平时这个窗口是关闭的。房内安装了空调和紫外线灯,可随时调节温度和消毒杀菌确保肉类安全,玻璃房将销售摊位划分隔开、将消费者和经营者隔离,起到了很好的防蝇、防尘作用,形成了第一道安全屏障。

扫描支付减污染。现金支付时,人民币从消费者手里流转到食品经营者手里,经营者有可能在接触人民币后不洗手又直接接触食品,从食品安全方面来说存在一定的污染,为减少污染源,推荐微信付款,在公示牌上制作了交易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交易就可完成,方便、快捷、不会为找零而浪费时间,同时避免了食品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金,有效防止了污染的形成,形成了“双重”安全屏障。

信息公示“两证”可追溯。不少群众都会选择到农贸市场超市购买生肉,但是买回家的肉到底合格不合格呢?不少消费者表示“过去很少要求查看合格证,或者要他们出示《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肉类检验检疫合格证》等,有的销售人员就会以各种借口推搪。这样的肉,实在难以让我们放心。”为从源头上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我旗对肉类销售者进行备案,要求其制作专门的肉类食品监管信息公示牌,将《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肉类检验检疫合格证》张贴在公示牌上,并将公示牌悬挂在“食品安全屋”醒目的地方,努力构建肉类销售全程来源可溯、问题可查体系,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全,形成了“三重”安全屏障。

通过合力推进改造提升工作,农贸市场摊位大变脸,由过去的设施简陋、环境脏乱“重灾区”变身为如今的整洁、明亮“高颜值”,让人眼前一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服务了人民群众,共享了改造带来的实惠。我旗以农贸市场为食品安全示范样板,打造逐步推广至超市,目前,已完成3处打造,下一步,杭锦旗将制定并按统一的“食品安全屋”建设标准,持续对其他市场、超市进行改造提升,计划全旗将打造20处“食品安全屋”。

内容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王子豪

本期编辑:越晓慧 总编辑:刘晓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