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涛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刘金牌行到檀木沟附近时,已过午时。他远远看见一棵檀木,树高百丈,树围有十几丈,树下有一巨石,广十余丈,上面有一老者,鹤发童颜,在弈棋,时而黑子,时而白子,自弈自乐。老者很是入神,没有发觉刘金牌的到来。三百六十一格的棋盘把平而光滑的巨石占得满满的。棋子大如南瓜。黑白棋子犬牙交错,让人眼花缭乱。

弈棋罢,老者抚琴《高山》、《流水》,琴声时而有高山巍巍之状,时而有流水洋洋之景。

刘织娃溜进山谷在蛇道布下一百零八把蛇刀。天长日久,蛇道地面光滑,两边草木枯死。蛇大路宽,蛇道宽三四尺,明晃晃地在七峰山阳坡山间蜿蜒。

刘金牌上前施礼,老者微笑颔首。刘金牌向前看棋局,登时大惊,原来老者布下的是绝世之局——“草木局”。

金牌少时跟着父亲学捕蛇之外,也学棋、琴、书、画。祖传的琴谱、棋谱很多,据说是第一代祖刘刘传下了的,可能是他原创的,也可能是他收集的,年代久远,家谱也没记载,已不可知了。

老者不言语,只请刘金牌坐下,敬茶一杯。刘金牌凑近鼻子,右手轻扇茶上香气,叹曰:“香啊!泉白岩!”

泉白岩是澧阳川名茶,据说采自七峰山泉白峰泉白岩之上。茶树只有三棵,有父树、母树、子树。三棵树依傍而生,长在绝壁泉白岩上。泉白岩人上不去,猴子攀爬不了。岩石之所以被称为泉白岩是因为上面雾气弥漫,滋润茶树。雾气与冷成水,沿着岩石壁下流,阳光照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岩石上有泉水一样,故称泉白岩。泉白岩之上所产的茶被称为泉白岩茶。

刘金牌也只在捕蛇大赛勇夺金牌之时,被澧阳镇执事敬茶一杯,执事说是泉白岩。这是刘金牌平生第一次饮泉白岩。

老者示意刘金牌弈棋。刘金牌也不推辞,两人在大檀树下巨石上对坐,各踞一边,相距两丈。老者说:“你为客请执黑先走。”金牌就执黑先走。老者再不言语。

老者挥指一弹就是一子,刘金牌没那能耐,每落一子都是站起来搬动黑子重重放下,黑白攻守间,你围我突,你擒我活,目目紧张,目目胶着。这时日已西下,夜色苍茫。刘金牌忘了捕蛇的事,心思全沉浸在黑白世界中了。

老者右手一挥两把大火把高高飘在空中,二人继续对弈。刘金牌心中疑惑。忽然肚子咕咕作响,饿意陡生。老者看见,右手轻轻弹过来一粒小酸枣。刘金牌一口吞下,饿意顿消,心下觉得奇怪。老人自己则一边弈棋,一边也直吞酸枣,不吐核。

在你退我进,你进我退中,二人一直拼杀到第二天日上中天之时,此时二人都难以下子,形成对峙之态,刘金牌站起一看全局,眼前惊现绝世名局——“烂柯局”。

二人握手言和。

老者问:“你来我们七峰山南麓有何贵干?”

刘金牌谦卑地说:“贵干不敢当,就是来捕蛇,有大蛇危害人类。”

“人类不伤害蛇,蛇怎么会危害人类呢?”

“人们捕蛇是为了换取粮食、盐巴、布匹等,是为了活下去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

“你带多少把刀?”

刘金牌不假思索的说:“一百零五把刀。”

老者言罢,闭目抚琴,绝响《广陵散》铿然流出,琴声稀疏、低沉、悲切、幽怨、悲慨,激荡在山谷。

刘金牌揖手而别,想起捕蛇之事,沿着蛇道寻蛇而去。

刚到伏刀之处,忽然天昏地暗,风云变幻,雷声大作,远远有一巨蛇向刘金牌冲过来,两边树木被飓风扇倒。刘金牌也被冲倒,但他不慌忙,有一百零八刀给他壮胆。巨蛇足有三十丈,蜿蜒向前,跳绕着一百零五把刀后,又跳过两把刀,然后直奔刘金牌而来。蛇肚子被最后一把刀哗然剖开,瞬间蛇的内脏涌出,血流成河,汹涌山谷。

刘金牌斩首、断尾、扒皮、挖心、取胆、取肝。蛇肚里有成把的酸枣核淌出来,刘金牌一看似有所悟。

刘金牌用蛇袋装了这些东西,心满意足地背着下山。到达村口,一看村庄都变了模样,村口有老者和孩童,金牌一个都不认识,心生惊奇,到了家里,一看房子都变了模样,茅草朽烂,土墙坍圮,院子里杂草丛生,荒芜不堪。刘金牌很是疑惑,大叫:“爹,我回来了。”

没人应声,刘金牌去开门,木门一摸就朽掉了。刘金牌找邻居去问怎么回事。

邻居问:“你是何方人士?”

“我是刘织娃,人称刘金牌。”

邻人一听更是吃惊,邻人说:“村里有个传说,一百年前本村有个叫刘织娃进山捕蛇,就没有再归来。村人都以为他被蛇吃掉了。刘织娃父母在家等儿子、盼儿子,整日以泪洗面,后来悲伤而死。”

刘织娃一听放声大哭,“爹啊……娘啊……儿去捕蛇,就去了一天回来,您二老怎么就先走了呢?爹啊……娘啊……”

辛庄村人听见哭声,都来看热闹,听说是刘织娃,村人惊奇,因为刘织娃这个人在他们的家谱中和《澧阳镇志》中有记载。记载中说是一百年前的人物。

刘金牌详细向村人说明自己捕蛇的经历。村中老者宁景龙说:“你可能遇到神仙,入了仙界,仙界一天就是人间一百年啊!”

刘金牌告诉村人捕蛇的位置。村人三十多个青壮年劳力把蛇肉抬回来。大锅炖肉,香飘澧阳川,其他村镇的人都来吃肉喝汤。刘金牌威名更震。村人对刘金牌尊敬有加,因为他见过他们的祖先,和他们的祖先是发小。有时会来让他讲他们祖先的故事。

自此后,刘金牌不让人叫刘金牌了。他只想做刘织娃。于是人们都叫他刘老祖,虽然他只有二十多岁模样,虽然人们都不姓刘。

父母故去,刘织娃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他思念家人,思念和父母一起的日子。从此不去捕蛇,种地也是草草应付,精神有些不振。村人看着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生活,也觉得他可怜,不住唏嘘叹息,深表同情。

时间太久,不去捕蛇,飞行术刘织娃也已生疏,口诀和祈祷语似乎也忘记了。一日阳光明媚,刘织娃上山打柴,远远听见有琴曲《凤求凰》从山间密林流出,循着琴声向前,望见山崖之上,一长发女子在从容抚琴。有微风吹过,抚琴女子衣袂飘飘,恍若仙子。刘织娃心生爱慕之情,背口诀:“天地洪荒,玄鸟生商。火中涅槃,吾祖凤凰。舞动翅膀,昊天飞翔。翅膀兮翅膀,飞翔兮飞翔......”诵祈祷语,“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开始飞行。在女子身旁落下了,静静听琴。

白衣女子一曲终了,柔声问:“这位贵人,可知我所抚之音?”

“《凤求凰》。”

白衣女子腮生红晕,不再言语。

刘织娃说:“敢问,佳人,仙乡何在?尊姓大名?是否婚配?”

白衣女子说:“小女,七峰山南麓人氏,贱名燕敷,父母故去,无人做主,至今没有婚配。”

“我也父母故去,孤身一人,若小姐不弃,我愿求婚于佳人之裙下,只是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没人作主,怕委屈了小姐。”

女子说:“这也无碍。男女婚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固然重要,然而情相通、意相知、心相印才为可贵。”

刘织娃心想这正是我要的女子,真是蕙质兰心。

织娃说:“那我们以天地为父母,以山峰为媒妁,以草木为香烛,以百兽群鸟为宾朋成就百年之好,可好?”

女子纳头跪地和刘织娃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

刘织娃和燕敷一起回家,村人惊奇,但都来祝贺。看燕敷美若天仙,都说燕敷是仙女下凡。燕敷只是微笑。不久燕敷怀孕,织娃欢喜。然而怀胎十个月,就是没有生产的动静。二十个月依然没有动静。三十个月时,才生下一巨蛋。巨蛋落地便从里面钻出一男孩。男孩出来撒腿就跑,开口就叫:“爹、妈......”刘织娃夫妇是又惊又喜。

他们给孩子取名刘流。

这孩子与众不同,见风就长,三年后已是成人模样。村人都觉得奇怪。

一家三口生活幸福快乐。织娃种地,刘流放牛,燕敷纺花织布。

刘织娃每天必教孩子捕蛇之术,像父亲教他那样。不久口诀、祈祷语孩子都背得烂熟。这孩子聪明,学得快。刘流四岁就成为澧阳川有名的捕蛇人。

端午节到了,燕敷早早起床做好了饭。鸡蛋、粽子、蒜头、馒头、小米粥、炒鹿肉、焖狼肉、炖兔肉摆满一桌子。三口人吃过饭,各忙各的活。燕敷忽然感觉腹内剧痛,就地打滚,如人搅动肠子。

刘流飞行叫回在青山打猎的织娃。织娃到贾兽医家买药。村里也只有兽医。贾兽医说:“春暮夏初,肠胃柔弱。加之过节,肉食太多。异虫丛生,肠胃受伤。犯了绞肠痧。”

织娃急切地说:“贾姓儿,那咋办?”

“需用党参、白勺、黄芪、茯苓、砂仁扶正气;用雄黄、凤凰花杀异虫。药开三副。用白酒煎熬,饭前用黄酒送服,效果更佳。”

织娃匆忙回家,立马煎药。燕敷已经疼昏过去。刘流吓得抱着燕敷:“妈啊!妈......你醒醒啊!”

织娃和儿子一起扶着燕敷,把花慢慢灌下去。燕敷呼吸终于均匀,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织娃和儿子松了一口气。

大门外有人叫门,织娃和儿子一起出去看,是贾兽医。

“药,嫂子喝了吗?咋样了?”

话音未落,只听得身后房屋崩塌,痛苦嘶叫之声震耳。三人瞩目,废墟之中居然飞出一条巨蟒,天空舞动,遮天蔽日。织娃大叫燕敷,刘流大叫妈呀!二人狂奔向废墟中去寻燕敷。燕敷不见,织娃寻得桃木剑紧握在手。

织娃心下疑惑,燕敷被蛇吃了吗?蛇从哪里来的?找我复仇不成?

这时巨蟒张开巨口,向三人直扑下来。兽医抱头伏地,织娃父子旱地拔葱飞行而上,在天空与蛇共舞。织娃挥动桃木剑直刺蛇的咽喉。只听得哎哟一声,蛇轰然坠地。织娃父子奔过去看时,地上躺着燕敷。燕敷脖子鲜血汩流。

织娃黯然掷掉木剑,抱着燕敷喊叫:“老婆,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头子,你害我啊!居然在药中加入雄黄和凤凰花。”

“那你刚才怎么变身成蛇?”

“我是七峰山南麓蛇族。你杀我父母。我本要找你复仇,不料见你勤劳能干,宅心仁厚。本想和你白头偕老,共度一生。”

燕敷气若游丝,声音消失。蛇身再现,躺在院子里。

织娃跪地仰首哭着说:“老天啊!老天......”刘流号啕大哭。

织娃从腰间拔出蛇刀,直刺自己胸口。鲜血霍然而出,顺脚流淌。刘流大惊,抱着织娃大叫:“爹呀!爹......”

贾兽医过来捂着刀口,把脉时,织娃已经气绝。

刘流和贾兽医还没回过神,织娃尸身也变成蛇形。刘流和兽医大惊,赶来的村人也大惊。村人看着惨死的燕敷和刘织娃既惊奇又叹息。

刘流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心生疑惑:父亲怎么也是蛇身?

刘流在辛庄村人的帮助下,安葬了两条蛇身到祖坟里。他扔掉了桃木剑、蛇刀、捕蛇袋、夜行服、草药。

三百里澧阳川河流、湖泊、沼泽、山林里蛇影纵横。

刘流不再捕蛇。

刘流活了八百岁。他的后代,代代都是单传,皆蛋生。

(完)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