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訊(記者 徐斌)《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於10月1日起施行,條例要求在機場、地鐵車站、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客運碼頭、口岸等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等醫療急救設備和器材,並鼓勵具備急救能力的公民參與社會急救。爲了配合條例的實施,深圳市社會急救協會日前正式成立,計劃3年爲200萬市民提供急救培訓。

  爲了促進醫療急救事業發展,規範醫療急救行爲,提高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深圳市將醫療急救事業納入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急救條例要求市衛生行政部門編制醫療急救網絡佈局規劃,制定醫療急救相關政策和標準,對全市醫療急救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和評估考覈,統籌協調重大社會活動醫療急救保障工作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工作,並組織醫療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普及培訓。並要求在機場、地鐵車站、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客運碼頭、口岸等公共場所逐步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等醫療急救設備和器材。

  據悉,醫療急救包括院前醫療急救、院內醫療急救和社會急救。院前醫療急救,是指在深圳市急救中心統一指揮調度下的醫療和救護活動;院內醫療急救,是指醫療機構在急診科室爲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緊急救治和監護的醫療活動;社會急救,是指由非醫療急救人員現場實施的救護患者的活動。

  根據條例規定,除了依法保障公民獲得醫療急救服務的權利外,鼓勵具備急救能力的公民參與社會急救,倡導自救、互救,鼓勵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捐助醫療急救事業。

  深圳市社會急救協會於9月23日正式成立,是深圳市民政局註冊的社團組織,業務主管爲深圳市衛計委。市社會急救協會會長陸樂介紹,人們常說的“黃金四分鐘”,是指心臟驟停4分鐘內急救復甦者半數可被救活;4分鐘後腦細胞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而60%以上都發生在院外。“黃金四分鐘”只有在身邊的人才來得及出手,所以社會急救對挽回生命十分重要。

  深圳市社會急救協會計劃在3年內,爲10%的深圳市民約200萬人,提供基礎自救互救技能培訓;爲3%的深圳市民約60萬人,提供AHA美國心臟協會的國際急救員培訓,爲深圳市公共AED提供物聯網運營管理服務;以儘早實現黃金四分鐘社會急救,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和安全感。

  協會將聯合深圳市家庭醫師協會、深圳市應急管理學會、深圳市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協會,在深圳的社區、公共空間,商辦樓宇等,建立互助互救的社會急救體系,更好地爲民生實事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