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食物禁忌:不吃耕牛,让其老死 网友:不做牛排可惜了

有的食物禁忌是由对动物的喜好面引起的。 臂如:汉族有些地区有禁食牛肉的习俗。对于农拼民族来说,牛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有时显得比人本身还重要。因其有助于人,终年劳苦,又通人性,所以不忍杀食。食者,良心受谴责,便想到会道鬼神的报应。过去,苏州人不食牛肉,牛死后常将其抛人苏州河里。《白蛇传》里有一情节,话说许仙被老师处罚,只好将白蛇送到学堂门口的苏州河里。白蛇在苏州河里天长日久,吃不上东西,饥饿难挨。正巧当时有条耕牛死了,而苏州有不食牛肉的习俗,就将死牛抛人河里。白蛇见了,拼命啃吃,最后还钻进牛头里,把河水搅得翻翻滚滚。人们还以为真龙出现,急忙摆案祈祷。宋代人洪迈在(夷坚志》中也多次记载了这种禁食牛肉的传闻。如“食牛梦戒”一篇,说泰州一人因酷嗜牛肉面梦见被拘斥,从此戒食。汉族民间至今还有不食马肉的习俗,认为马也与牛一样,有功于人,所以不忍心杀食之。南昌、瓯江一带百姓忌食理、整肉。据《清特等类钞》云:“南昌人畏鼋与鳖,呼之为老爷。南康府近有老爷庙,所祖为鼋老爷,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战时,曾救御舟出险。赣人祀之甚度,且相戒不食尾鳖,恐犯老爷之怒也。”赣人认为鼋是有功之物,是它在唐僧取经时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八百里通天河,又驮回了经书。所以人们敬之如神,禁忌杀食。

中国古时食物禁忌:不吃耕牛,让其老死 网友:不做牛排可惜了

有些食物禁总只是针对一部分人的,如江南带祭礼灶神的糖果,禁忌幼女吃食,大人则无忌。有的地区在一定时间里总食某种食物,如南京带过去以正月初二为米娘娘生日,河南泌阳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各忌食米饭一天。

伙食禁总远不止上述内容,在饮酒、伙茶及节日饮食等方面皆有不少禁总。中国人历来注重饮食,并将饮食与人的身心健康联系起来。饮食禁忌习俗正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对人自身的护卫和保养。当然,它们或多或少都含有迷信的成分。不管怎么说,饮食禁总是我国丰富发达的伙食文化的部分,反映了民族的、宗教的信仰及习惯,不能一概否定。

酒席酒器二三事

中国宴会之礼大约起源于三代,至于样式、盛器与菜色则古今有其流变,一朝一代各有其礼节。

譬如古时宴客有所谓“五族”(即五个菜) 之说,其实这五个菜不一定五保皆全,

中国古时食物禁忌:不吃耕牛,让其老死 网友:不做牛排可惜了

、镬、爵、觥并不定齐备。至于整桌筵席,大约到明清才有。我们可以在故官看到雍正时代的白底青花、康照时代的五彩龙纹,这些瓷器都有成套的陈列,至于再早期的盛器,则只能凭出土的少数器皿来猜测了。

从前请客还有所谓的干鲜果碟子,通常是高脚的,现在大概是为了夹菜方便,已不流行高脚碟了。至于盛菜的碗,有所谓的海碗,又可分为大海、中海和打游,花样是很多的。

北京有家山东馆子叫“东兴楼”,它有道菜叫炸肫去边, 用的是极大的仿乾隆时代的瓷盘子,里头却只摆了一碟心炸肫。时常有顾客问堂信:“这么大-个盘子只装这么点儿菜不是很难看吗?”堂信通常回答说:这是酒席,所有大菜都得用大盘子,肫之所以不多来几块,主要是吃它的脆劲儿,一个人嚼个一两块可以回味无穷,如果来得大盘子都是肫,把大家的腮帮子给嚼酸了,不但吃不出味道来,恐怕下次再也不敢吃了。这样说来,这种盛菜法也是技巧呢!北京另有一家“丰泽园”,也是个山东馆子,有一道“醋蒸鸭肝”。鸭肝做好后切半,摆在盘里,端上桌来像一盘图章似的,一个个巍然而立, 真是又香又好看。所以中国人讲美食,还要美器来配合才够得上完美呢!

中国古时食物禁忌:不吃耕牛,让其老死 网友:不做牛排可惜了

照说,酒席上的器具是不能有丁点儿磕碰痕迹的,否则人家会觉得你不够隆重,缺乏气派。在内地的饭馆里,如果你或小孩不小心把碗碟给打翻摔碎了,那茶房必一声不响地给您换上一副干净的,绝对不会有丝毫不愉快的表情或是要求赔偿的嘴脸。据说:在北京某饭馆有位颇有地位的老者带着小孙子来吃饭,那小孙子正值四五岁的淘气年龄。一下子,“啪哒”一声把饭碗、调羹、碟子全给胡噜到地上摔碎了。饭馆算账的时候,就把碗、碟、调羹的钱都给算进账里去了。老头儿见状又拉着孙子回头坐下,点了个汤菜,对堂信说:“给我十把调羹。”老者拿了调羹,一把一把往地下拽,只听得啪啪几声,十把调羹应声而碎,堂馆当时就愣住了。老头说:“反正你们有价钱,摔坏几把我赔几把的钱,有什么关系呢?”原本一套瓷器,经这一摔,都不能用了,真是得不偿失。所以北京各大饭馆,都没有让客人赔小家伙什么的做法。

中国古时食物禁忌:不吃耕牛,让其老死 网友:不做牛排可惜了

中国谈吃的书极少,较早的要算是元朝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本书的编携,一方面是配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内容以牛羊肉为主:再则,它是太医院的太医所编,可以说是一本营养保健食谱,不是单单一般谈吃的专书。至于袁子才的(随园食谐》,亦不过是限于他个人喜好而已。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是以证明古人也是喜欢吃的,谈吃的书之所以唯独圈如,可能是一般人心目中认为饮食乃“徒醒酸也”,觉得吃是极不上品的事,故而谈吃的书少,进而谈关于吃的用具的书就更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