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羣,顧名思義就是以誇獎爲聊天內容羣聊。其實誇誇羣這一概念起源於豆瓣的誇誇小組,吸引了衆多內心壓力山大,渴望減輕壓力,得到他人安慰和讚揚的網絡青年。隨後便在高校大學生羣體中備受熱捧,浙大、復旦等諸多高校都開設誇誇羣,參與羣聊的學生一呼百應。

誇誇羣的火爆多源於日益劇增的社會壓力。大學生們作爲處於學生與社會間的特殊羣體,面臨着多重壓力,學習與學生工作、人際交往、就業等等……於是大家漸漸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減緩壓力,爆火就如期而至。

心理學研究顯示,情感因素很多時候是增強自信心的關鍵。表揚與誇讚讓人們做事的態度更加積極,更有動力,也能很有效的減輕對失敗的心理負擔。但誇誇羣裏誇獎實則是不符合誇獎心理學的邏輯的。

一般來說,被誇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你有沒有值得誇獎之處?另一方面他想不想就此誇獎你?而在“誇誇羣”裏,第一個方面不再是必要條件,只要羣內成員願意,無論你說什麼都會被誇獎。翹課去上網被誇——“互聯網作爲二十一世紀人類文明最重要的工具,值得我們通過逃課去學習去掌握;在抨擊教育制度的同時,掌握先進的技術,這真是曾經一位長者的教導:我們要始終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而互聯網,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忘記ddl被誇——不是你錯過了ddl,而是ddl錯過了你,等更多毫無邏輯的誇獎。爲了獲得這種滿足感,一條夸人產業鏈已經形成。在閒魚上可以購買此服務,三分鐘起15元,按時間、人數收費略有差異。

我們對誇獎的需求其實是從小就有的,孩子們努力表現期望得到家長、老師的表揚。在我們價值觀尚未形成的時候,其他人的肯定、誇獎是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向。但已經步入大學校園的我們,甚至很多走上工作崗位的人,爲什麼還會沉浸在這種虛假的誇獎之中?是非對錯,我們並非沒有自己的判斷,但我們缺乏面對的勇氣,渴望尋求一個藉口,而誇誇羣正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誇與被誇雙方都心知肚明這種誇獎何其的虛僞、沒有憑據,但是你信了或者說你接受,那麼它才能起到作用。

當然,我並不是說誇獎並不重要。誇獎固然重要,但我們千萬不能沉溺於誇獎,養成只能接受誇獎、聽好話的習慣。育兒專家們都強調,“孩子需要誇但不能亂誇”,“誇孩子必須誇到點子上”,況且,我們還是孩子嗎?

時常覺得,中國的社會環境不鼓勵孩子長大,彷彿覺得自己永遠可以是父母掌上明珠,被呵護、照顧;又時常覺得不安,因爲步入二十歲的我們,應該學會承擔責任、照顧他人。

在如今的社交環境下,太多的東西會約束我們情感的表達,主動大方地向別人表示讚賞似乎越來越難做到,網絡上存在的個別槓精和噴子也讓很多人心存餘悸。但我還是希望這種不分青紅皁白、沒有原則的誇誇羣可以少一點,多一點鼓勵羣,認清現實羣之類的,畢竟生活並不這麼美好,但我們也要努力擁抱生活!

文/黎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