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近年來,國內多地的博物館都舉辦了捷克大師阿爾豐斯·穆夏的作品展,這位生於19世紀的東歐廣告畫大家,百年後似乎在中國成了“網紅”。隨着“穆夏熱”的到來,另一個藝術史上的名詞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那就是——新藝術運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世紀末的視覺藝術領域,醞釀着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890年至1910年,從巴黎到聖彼得堡,從布魯塞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當時世界上最前沿最新潮的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們,正創造着一場新的風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它,就是“新藝術”(Art Nouveau),柔美曲線和自然主題是其特點,纖細唯美是其藝術特質,璀璨如流星卻又影響深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AC48HYOcf\"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37\"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穆夏作品(189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它燦若流星,是因爲誕生於世紀之交的新藝術風格,絢爛神迷又美麗短暫,最輝煌的時間不過二三十年,爲舊日歐美黃金時代留下驚鴻一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它影響深遠,是因爲它所至之處都掀起一陣轟轟烈烈的風暴,給傢俱、珠寶和平面設計帶來了新的設計語言,也爲建築、雕塑和繪畫注入了新的裝飾形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我們熟悉的穆夏外,王爾德的御用插畫師比亞茲萊,西班牙的建築大師高迪,蒂芙尼(Tiffany&Co.)代表性的彩繪玻璃燈,巴黎玻璃和鐵藝造型的網紅地鐵站,都與新藝術運動有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AiBDVf983\"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46\"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高迪的“桂爾公園”瓷磚拼貼(1900-1914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了那麼多,到底什麼是新藝術風格?它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是怎麼發展流變的?百年後回首,新藝術運動對我們今日的生活又有什麼深遠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運動》一書就試圖通過8個章節,從新藝術的起源,到新藝術運動在歐美各國的發展流變,以及市場反饋、工藝發展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這一現代設計史上的光輝篇章。而我們在這裏也借用《新藝術運動》裏的引言部分,爲大家一窺這顆現代裝飾界的璀璨明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風格是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風格是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也被稱爲“現代風格”(modern style),其發聲的標誌性節點是1900年巴黎世博會。柔美曲線、植物卷鬚和線條造型,成爲它的顯著特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新藝術”這個名字,誕生的時間還要更早。它最早出現在19世紀80年代的比利時,用於形容一羣自稱“二十人小組”的藝術家和評論家,他們的目標是革新藝術和整個社會。1895年,藝術品商人西格弗裏德·賓,開了一家陳列新式設計的畫廊,名爲“新藝術”(L’Art Nouveau),由此這個名稱正式確立。不久,新藝術就成了當時建築和裝飾藝術潮流的代名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Ax2yOiQLv\"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2\"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巴黎的王妃門地鐵站入口(1900-1901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大衆而言,新藝術讓人想起穆夏所繪製的撩人海報,巴黎地鐵站的曲線造型鐵藝,半透明自然主義玻璃製品,以及形態扭曲的傢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新藝術所波及的遠不止巴黎的街頭巷尾,其美學特點也遠不止奇異的動植物造型。除了當時諷刺漫畫中所描繪的阿拉伯式花式之外,新藝術風格還包含蘇格蘭和維也納藝術家創造的,激進簡潔的幾何造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BN7JLK2Dt\"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55\"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蒂芙尼的彩繪玻璃燈(1900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不僅風格多樣,遍佈世界各地,而且涉及的範圍也很是紛繁複雜,建築和裝飾藝術領域無一不受其影響。從門把手到椅子,從吊燈到公寓樓,從牆紙到商店門面,新藝術不在意階級或身份的界限。最精美的奢侈品與最廉價的首飾、最普通的工業生產餐具、各式非正式出版印刷物,都是以同樣的新藝術風格進行構思和製作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樣的對立統一意味着,世紀末藝術界、設計界和社會中的所有對抗,都體現在了新藝術中。新藝術因其豐富的表現形式,既是精英的又是平民的,既是私人的又是公衆的,既是保守的又是激進的,既是奢華的又是簡潔的,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運動誕生的背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00年世界博覽會期間,評論家們對新藝術大書特書,褒貶不一,證明新藝術是一種非常有自我意識的風格。這種獨特的自我意識,源自新藝術在19世紀末設計史中的角色,它在當時有着開創的革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所興起的世紀末,建築和裝飾藝術逐漸衰落,在歷史主義的陳腐中越陷越深,愈發缺乏獨創性。以往的風格不斷回湧,水平一再降低,直至最後幾乎淪爲模仿作品。19世紀的大型展覽將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主義風格混搭在一起,極不協調,表現出與工業時代技術發展的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Bh3hWq8tO\"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6\"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蒂芙尼的孔雀窗(1910-1912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激進的新藝術設計師們試圖粉碎歷史主義,創造出一種貼合那個時代的風格,一種與電影院、\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電話\u003C\u002Fi\u003E和汽車和諧共存的風格。不過新藝術中的保守派卻力圖拯救傳統手工藝,將其價值觀和精細品質保留下來,他們不想推翻,只想革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秉承哪種態度,新藝術在世人看來都是時代急需的,甚至可以說是期盼已久的。在經歷了漫長的醞釀階段後,它誕生了,經歷了燦爛但短暫的“一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場運動成形於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於\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199\u003C\u002Fi\u003E0年世界博覽會湧現至大衆視野內,卻在1914年便已幾乎絕跡。如果說新藝術運動的參與者將其視爲社會對一個藝術墮落的時代的回應,那麼這一運動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風格的在各國的流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法國的南錫、德國的慕尼黑以及法國的巴黎是新藝術的早期中心。除此之外,一些中歐和東歐的設計師也屬於此風格,他們的部分設計源頭來自本民族傳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的泛歐特點導致其在各地名稱不一。德國稱其爲青年風格,奧地利和匈牙利稱之爲分離派風格,在巴塞羅那,它是範疇更爲廣泛的現代主義運動的一部分,意大利人因倫敦的利伯提百貨(Liberty’s)將其命名爲自由風格(La Stile Liberty),他們認爲利伯提百貨是此種風格的誕生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如今所說的英格蘭和美國的新藝術,在當時被認爲是工藝美術運動的一部分。在許多東歐和北歐國家,此種風格的工匠和設計師,被看作是民族浪漫主義運動或是國際風格浪潮的一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JuBMt3NIn\"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2\"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高迪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宮(1905-1908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藝術不僅席捲整個歐洲,而且在歐洲人所到之處都留下蹤跡。它成爲一種全球性的風格,一種在不同設計師手中有着不同意味,可以兼具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屬性的風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今天如何看待新藝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世紀20年代後,新藝術風格幾乎死寂。首先到來的是一個充滿鄙夷的時期,現代主義運動的參與者,公開批判新藝術的動植物裝飾,稱其爲資產階級過度裝飾的苟延殘喘。曾經一度風靡的風格,不可避免地過時——20世紀30年代,巴黎的新藝術風格地鐵入口甚至一度不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新藝術逐漸成爲學術研究的題目。直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嬉皮狂潮纔再次將此風格領上時尚前沿。這場流行復興的爆發,逐漸演化爲一場知識分子對現代主義的批判,新藝術連同裝飾派藝術讓我們看到20世紀設計史的另一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BHtKQGxQT1w5\"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92\"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奧爾塔設計的住宅(1895-189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本書中,爲了闡明新藝術運動的特點,首先需要考察幾種風格對新藝術的影響。從哥特式復興和洛可可復興,到工藝美術運動和唯美主義運動,它們互相關聯,與新藝術的聯繫錯綜複雜。除此之外,還須考察催生新藝術運動的政治和經濟因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互相矛盾的各個方面,便也意味着研究新藝術運動是一個精彩的過程,我們可以藉此洞悉這一頻頻自相矛盾的時代的思想,可以看見19世紀末的恐懼、焦慮、希望和夢想。而近年來新藝術風格在中國的走紅,或許意味着其百年後的又一次復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粉絲福利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評論區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你對於“新藝術”的看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請勿直接從網絡摘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編將從中選出三位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送出《新藝術運動》一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止時間:\u003Cstrong\u003E7月24日中午1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00\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691t2b34ZMRyc\" img_width=\"22\" img_height=\"10\"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CwUF4b7XcZV5r\" img_width=\"400\" img_height=\"152\" alt=\"贈書丨穆夏絢爛夢幻的畫作背後,隱藏着現代設計史上最光輝的篇章\"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文 博 \u002F 歷 史 \u002F 文 化 \u002F 展 訊 \u002F 館 舍 推 薦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臺回覆關鍵詞\u003Cstrong\u003E“投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查看約稿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2\"\u003E微信\u003C\u002Fi\u003EID:atmuseum\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285935106299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