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夏訓武 通訊員 胡建根 蕭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7月25日,南縣步步高廣場三樓金話筒藝術培訓學校,傳來讀書聲。南縣民營企業家張女士告訴記者,常年商海打拼,走南闖北,與各界交往,普通話成了她的軟肋,加入“金話筒”後,誦讀漢語國學的文化經典,不但口語進步神速,還提升了自身的藝術素養和氣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瞭解,南縣金話筒藝術培訓學校,15年前從一名學生起步,到如今常年在校學員200餘名。談及辦學初衷,校長劉豔紅無奈地笑着說,“還不是爲當年自己那個有點小叛逆的孩子”。劉豔紅是南縣第一代電視播音主持人,她從一線退居幕後時,剛上初中的兒子有些厭學。劉豔紅利用自己的專長,從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開始。劉豔紅的業餘時間,約定和兒子從漢語起步,從唐詩宋詞,到現代散文,再到英語故事,她幾乎成了“陪讀媽媽”。後來,劉豔紅驚喜地發現,兒子變了,不但克服了厭學毛病,各科成績開始向好,並有了自己的理想。兒子的意外成功,讓劉豔紅感受了朗讀的力量,於是,在朋友同事的鼓勵下,南縣第一個簡易的語言朗讀培訓班學步走來,一走15年,到現在的南縣金話筒藝術培訓學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話筒”的前行之路,就是文學藝術、閱讀朗誦推廣之路。採訪時,在學校新舊校區,看到最多的是書架。書架上陳列了上萬冊圖書,其中不乏國學經典。劉豔紅說,所有金話筒的圖書,隨時向社會開放,免費借閱。南縣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15年來,“金話筒”在南縣閱讀推廣、普通話培訓普及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社會認可。同時,“金話筒”勇於擔當社會責任,被南縣圖書館確定爲首家圖書分館,爲南縣精神文明建設不遺餘力。15年來,“金話筒”經常性的免費小課和“朗讀沙龍”,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朗誦高手、優秀主持人。他們從這裏起步,走向全國,活躍在各地傳媒主持舞臺……如今,從南縣“金話筒”考入廣州大學、湖南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全國118所高校的308名傳媒人才,成就了南縣的傳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展開全文\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1064315797556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