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u002F渝西鋒光)\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LJBNxqPyD\"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文\u002F高永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NIGNgtvSV\"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品牌力量讓彩雲之南文化更醉人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品牌力量讓彩雲之南文化更醉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美雲南,文化醉人。

"\u003Cp\u003E雲南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生活着二十六個民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倘若一個民族是一種色彩,雲南必然絢麗多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昌族民歌動人、白族以“三道茶”敬客、哈尼族對火敬畏、獨龍族女性紋面……無論是語言、民居、服飾,還是生活習俗、婚喪嫁娶、民族節慶,各民族都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嚮往彩雲之南,不僅僅是要寄情山水,更是渴望感受火把節的熱烈、潑水節的純淨,希望看一看哈尼族、彝族的土掌房和景頗族、傣族的竹樓……每一點一滴都是民族文化的魅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追憶民族歷史,折射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與民族認同感的最佳形式,民族文化伴隨着各民族從遠古走來,還將在保護傳承中與各民族一起走向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KZ3wQvj8q\"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24\"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各民族親如一家人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各民族親如一家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基諾族傳說中,歷經千辛萬苦結成的葫蘆裏,走出來5個人,先後是基諾族人、漢族人、傣族人、哈尼族人和布朗族人。這個反映雲南各族人民同甘共苦、緊密相連的傳說故事,伴隨民族團結、平等互助的優良傳統世代相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1年元旦,被譽爲“人類民族史上唯一的豐碑”的“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立於普洱民族團結園,上刻“我們二十六種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區各族同胞,慎重地於此舉行了剽牛,喝了咒水。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爲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此誓。”今天,各族幹部羣衆仍聚集在民族團結誓詞碑前載歌載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努力成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成爲雲南人的共同方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時代,新起點,雲南省各個民族親如一家人,團結進步,共赴全面小康社會新徵程、共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盛舉,讓“民族團結一家親”之花永遠盛開於彩雲之南!(文\u002F渝西鋒光)\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LJBNxqPyD\"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對“大家庭”的溫暖、中國特色民族政策的優越性,直接由原始社會跨越幾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無疑體驗最直接、最深刻、也最有發言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雲南是“直過民族”最主要的聚居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因地制宜、務實行動,貫徹落實民族政策,大力幫扶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努力實現民族團結、邊疆安寧,作了很多創新性實踐和創造性探索。牽住深度貧困“牛鼻子”,採取“一個民族一個行動計劃”“一個民族一個集團幫扶”等超常規舉措,舉全省之力推動“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各族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不斷走向富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久前,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3個雲南“直過民族”宣告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其他“直過民族”也預計將於今明兩年脫貧。從溫飽不足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邁上全面小康之路,“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誓言變行動、行動見實效,少數民族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將持續不斷增強。(文\u002F滇萍)\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MYBtrPEXS\"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民族文化正成爲靚麗的雲南名片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民族文化正成爲靚麗的雲南名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稱雲南爲“民族博物館”,絕對名副其實。雲南民族構成豐富的背後,是文化的精彩和多元。白族尚白,彝族尚黑,傣族崇尚水文化,彝族崇尚火文化,阿昌族善於制刀,哈尼族以農耕謀生,布朗族、德昂族以茶爲業……每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服飾、節日、飲食、居所、生活習慣,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固化,既形成了本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色,也於無意之中豐富着雲南的民族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化傳承保護在雲嶺大地已成爲共識。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民族文化“雙百”工程啓動實施,一大批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音樂舞蹈、傳統技藝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阿佤人民唱新歌》《五朵金花》《阿詩瑪》《雲南印象》等民族文藝精品相繼誕生、廣受好評, “傣族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各民族文化共生共榮、和諧發展局面不斷鞏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民族文化從歷史中走來,奔着美好的未來而去。如果說各民族獨特的文化,昭示着一個民族從哪裏來,那麼把民族文化發揚光大,所有民族都將與希望長伴!(文\u002F高永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ckNIGNgtvSV\"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50\" alt=\"紮根民族文化,保護傳承中走向未來\"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品牌力量讓彩雲之南文化更醉人 李佳穎 餘思婷\u002F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品牌力量讓彩雲之南文化更醉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美雲南,文化醉人。這些民族文化元素蘊含着巨大的經濟開發潛能,堪爲雲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聚合多方力量,打造少數民族文化品牌。把雲南民族文化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打造出一系列國內外公認的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比如“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週”,助推雲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通過T臺走出去;傈僳族村民通過製作傳統工藝掛件、包袋、瑜伽墊等符合當下年輕人生活方式的手工藝品,走上脫貧之路。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資源產業化路子,已經成爲雲南民族文化實現自身突破和發展的關鍵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民族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需要重新認識,需要綜合開發。在歌舞節慶、村寨民居、旅遊景區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可以肯定,在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征程中,使民族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緊密結合,將對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和社會進步提供巨大動力,並將進一步擴大雲南對外影響力和國際傳播能力。(文\u002F楊飛)\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385296046822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