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Hm8Aua8Nc3y1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192\"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上週,小余兒公示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0名餘杭區優秀退役軍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名最美退役軍人名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我們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qNyFnrvVIT\"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09\"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優秀退役軍人”和“最美退役軍人”頒獎活動在餘杭某駐地部隊隆重舉行。完整優秀退役軍人、最美退役軍人名單點擊瞭解詳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qORITtCzo4\" img_width=\"978\" img_height=\"551\"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參加表彰活動的老兵們觀摩子弟兵隊列、軍體拳等訓練科目,參觀營區部分裝備和部隊內務,爲他們過硬的軍事素養、雷厲風行的作風點贊。\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LqTedLHCtukDK\"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82\"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今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小余兒還想與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位退役軍人楷模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竹海連綿、羣山環抱的毛竹之鄉餘杭區百丈鎮,\u003Cstrong\u003E提起泗溪村的老書記張炳泉,人人都會豎起一個大拇指說:“那個老功臣老書記老黨員,好人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皮山塢出去的僱工放牛娃,南征北戰負傷回來的一等功臣,帶着大夥搞合作社讓大家喫飽飯的老社長,帶頭開山造田種茶葉引領鄉親致富的老書記,90歲高齡依舊關心山村建設的老黨員。\u003C\u002Fstrong\u003E一樁樁,一件件,無不讓人爲之動容。村裏的人都說,張書記參加革命打仗的故事就象電影《南征北戰》裏的情節,而他退役回來之後的故事簡直跟《農民將軍甘祖昌》一模一樣。如今,期頤之年的老英雄耳朵已經不太聽得見了,而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毛主席的教導,“我們這個隊伍是爲着人民的,是徹底爲人民的利益工作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征北戰10年不回家的一等功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45年3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隊伍來到皮山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時年22歲的張炳泉告別親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毅然加入這支隊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此走上了南征北戰的革命道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這一走就是10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10年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炳泉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渡江作戰、舟山戰役、抗美援朝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大大小小的戰鬥21次,3次負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差點就犧牲在朝鮮的戰場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表現突出,先後被授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師級戰鬥模範、工作模範、模範黨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榮立戰鬥一等功1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工作一等、三等、四等功各1次。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qOv7FJwetw\"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qPE9xjB7on\"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我爸爸作戰英勇,又非常聰明。他參加革命的時候是文盲,部隊領導看他機靈,送他去學習,後來當上了通訊員、宣傳員、俱樂部主任、指導員、教員,入伍僅僅10個月就火線入了黨。他還發明過竹杆榴彈筒作戰法,可以降低部隊人員傷亡。”說起老英雄的故事,兒子張再松臉上掩飾不住的自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所在部隊曾用一個排的兵力俘獲國民黨200多名官兵;在如皋阻擊戰中擔任機槍手與國民黨99師戰鬥7天7夜;在孟良崮戰役中深夜行軍與敵軍周旋;在渡江戰役中表現英勇,所在班被評爲模範班;在抗美援朝攻打美軍572高地成功後掩護連隊撤退時,全班戰友全部陣亡,他受傷昏迷後被朝鮮羣衆救回.....”說到這裏,張再松聲音低沉了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4年,時任浙江省軍區訓練團教員的張炳泉響應毛主席“到農村搞合作運動”的號召,放棄部隊幹部身份回到闊別10年的家鄉。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8年躬身山村建設的人民公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54年7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炳泉到餘杭縣委報到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分配到老家皮山塢所在鄉——溪口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剛剛熟悉工作2個月時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他就帶頭搞起了初級農村合作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合作社是個新興產物,經過宣傳發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差不多60戶人家、100多口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抱着將信將疑的態度參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炳泉當時就想讓社員們能喫上飽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於是和公社的幹部商量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決定把傳統的中稻改種成晚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秋收過磅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畝產達到了513斤,比中稻增產近一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vxBGcmewNG\"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5\"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前所未有的高產,在整個溪口鄉引起了轟動。很多社員就找到張炳泉要求入社。到1956年的春天,合作社已發展到300戶,人口超過了1000人。後來又組建了高級農業合作社,仍由張炳泉擔任社長同時兼任聯盟鄉黨總支委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時候,黃湖區委要求合作社改種雙季稻。作爲社長,他要對1000多口人的喫飯問題負責,而且聯盟鄉地處山區,光照和土質都沒有平原好。但有了上次晚稻的經驗,合作社的領導們一起商量後,決定在確保社員口糧的情況下,種40%的雙季稻試驗。結果秋收達到畝產670斤,又取得了大豐收,社員們歡天喜地的。”說到這裏,張再松眉飛色舞,彷彿跟他的父親一起親歷了那個激情澎湃的歲月,而邊上坐着的老英雄也笑了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擔任合作社社長的三年中,張炳泉雖然身上有傷,還得過肺結核,但他還是堅持和社員們一起在田間勞作,並在冬春農閒時大搞水利建設,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多個山塘,爲農業生產奠定了基礎。1958年,全縣召開生產隊長以上的萬人幹部大會,張炳泉在會上被餘杭縣委授予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榮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61年,黃湖區公社轉製成黃湖、鸕鳥、百丈三個公社時,張炳泉被安排在百丈公社並選任爲公社黨委委員。在之後的15年裏,張炳泉先後兼任了全公社最窮的鋪前、泗溪、勤儉三個大隊的黨委書記,均取得明顯成效,社員羣衆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斷好轉,村裏的大部分人家拆除了茅草屋住上了泥坯房。張炳泉還帶領村民開山造出一百多畝水稻田,墾荒山丘三百多畝種植茶葉,以前要靠國家供應糧食的貧困村個個變成了自給自足,還能向國家投售餘糧的富裕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75年,公社黨委經過充分考慮,安排有文化、肯動腦、能喫苦的張炳泉擔任農機站站長,之後又擔任了公社農辦副主任,歷時6年。當改革的春風吹到浙東大地時,泗溪村利用農閒辦起了拖拉機配件廠。“當時村裏生產的拖拉機配件在山裏沒有銷路,我爸就憑他當年打仗時的那股勁兒,隻身前往東北農業大省。生性豪爽的東北人說,只要把酒都喝下去,生意就談成了。他打仗可以,種地可以,就是喝酒不行。但爲了談成生意,他還是硬着頭皮把面前的三大碗酒都喝了下去。”就這樣,村裏生產的拖拉機配件終於打開了銷路,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村民們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初心不改的老黨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炳泉退役回鄉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離家前的那一間半的茅草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早已破敗不堪,漏得不能住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張炳泉拿出一部分退役安置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建起了三間泥坯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誰曾想這房子一住就是半個世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餘下的錢在合作社最困難的時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都無償捐贈出來幫助社員購買種子、化肥等物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張炳泉34歲才結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結婚以後一心撲在了工作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當大隊書記的時候,幹活是算工分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時的一工分覈算爲七到八角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老張從來都沒有給自己多算過一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拿到工錢還經常去救濟有困難的村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裏嗷嗷待哺的四個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本上是靠愛人掙的工分養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日子過得比普通村民還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vto8ZIxek\"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7\"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我小的時候,我爸幾乎不管我們,家裏的事情都是我媽在操辦。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我上小學的時候,沒有錢做衣服,都是穿幾個姐姐穿舊的花衣服上學,經常被別人笑。”說起這些往事,兒子張再松臉上流露出辛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對於老英雄的付出,剛開始愛人也不理解,經常埋怨他。在部隊當過政工幹部的張炳泉就給愛人講毛澤東思想,後來愛人也慢慢理解並漸漸支持他了。對於親戚和孩子們,老英雄的要求是“自力更生”,從來不幫助他們謀一點私利,所以把親戚都得罪光了,孩子們對他也有怨言。三個女兒長大後全部在家務農,兒子張再松也是自己找工作、自己成家立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常有村民問張炳泉,爲什麼放着部隊的軍官不做,跑回這山坳裏喫苦受窮當農民。張炳泉就說:“當兵打戰,就是爲了咱老百姓能喫上飽飯。那麼多的戰友兄弟犧牲在了戰場上,我能活着就要替他們完成使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3年,因爲年齡原因,張炳泉離職回家。回家後,他還是閒不住,經常義務幫村裏做工作。1987年,64歲的張炳泉被餘杭縣政府評爲復員、退伍、殘疾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餘杭區“三改一拆”工作開始的時候,要拆除張炳泉當大隊書記那會兒村民建起來的那些老房子,他雖然非常捨不得,但年事已高的他還是走門串戶勸導村民要響應政府的新農村建設號召,拆除那些不雅觀且破舊的房子,建設美麗鄉村。因爲張炳泉做人正派且誠實,村民們都非常敬重他,也願意聽他的,爲村裏的“三改一拆”工作的順利開展,貢獻了不少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張炳泉的影響下,兒子張再松於2008年放棄原先鑄造廠的高薪工作,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當起了泗溪村的村幹部。在工作中,張再松繼承父親的優良傳統,始終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百丈鎮“8.30”和“9.7”洪災發生時,他舍小家爲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洪防災工作中;在杭長高速公路徵遷時,他們家是泗溪村第一個簽約的......如今的泗溪村,交通發達、洋房林立,在綠水青山環抱下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jvuKDIo1BOx\"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810\"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老英雄張炳泉常說:“\u003Cstrong\u003E我對國家和人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貢獻和奉獻,只是做了一個黨員應該做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功勞苦勞,只是完成了黨組織交給我的任務和使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RvLErOBKaT8wY\" img_width=\"640\" img_height=\"80\"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 餘杭區優秀退役軍人、最美退役軍人名單公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徵兵季!@少年,逐夢軍營,你的世界從此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習近平同志關心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紀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內容支持\u002F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區融媒體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u002F言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GSBlfK4Da7sCr\"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0\" alt=\"今天,爲這羣可愛可敬的人頒獎!還有一位南征北戰10年的一等功臣……\"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314617326802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