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每次只在冷庫內工作半個小時,但楊軍都是全副武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記者走進位於界首高新區的安徽楓慧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鑄軋車間爐前工段,雖然有幾臺大風扇不停地運轉,車間內依然熱浪灼人,令人喘不過氣來,汗水很快浸溼了衣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熔鍊工曾建偉正在熟練地爲熔煉爐加料。

"\u003Cp\u003E室外35度,冷庫內零下18度,鍋爐旁50多度。大暑時節,烈日當空、酷熱難耐,爲了逐夢工業強市,在阜陽市各地,大量產業工人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經受着冰與火的考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冷庫搬運工:進門一層冰,出門一層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4日上午10時,潁東區經開區戶外溫度已達到了35度。在安徽鑫松亞食品有限公司的一間冷庫內,40歲的楊軍正穿着軍大衣、戴着棉帽,和同事們一起裝卸貨品。彼時,冷庫內的溫度是零下18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冷庫搬運工楊軍的普通一天。“我已經從事這項工作四年了,春夏秋冬,早就習慣了。”楊軍說,其實,他每天真正在冷庫工作的時間並不太長,“一般一次單子來了,二三十分鐘就能裝卸完畢,然後就可以到冷庫外的休息區休息,那裏的溫度基本保持在10度左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每次只在冷庫內工作半個小時,但楊軍都是全副武裝。“大衣、棉鞋、帽子、耳暖、口罩,一樣不能少。”楊軍說,在零下18度的冷庫裏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凍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到酷暑時節,楊軍還需要注意更多的細節。“尤其是下午,來上班時,路面溫度都能達到三四十度,這時候不能一到單位就進冷庫,要在過渡區休息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慢慢進入冷庫,工作幾分鐘還要出來一會,然後再進去。”楊軍說,同樣,在冷庫工作一段時間後,也不能立刻走到戶外,也要過渡一段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冰火兩重天的考驗中,楊軍堅守着、快樂着。“看着企業發展越來越好,想着自己裝卸的貨物發往全市各地、被端上人們的餐桌,成就感便湧上心頭。”楊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鍋爐精煉工:既要有技術,又要耐高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冷庫“酷冷”難耐,鍋爐旁炙熱烤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3日,記者走進位於界首高新區的安徽楓慧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鑄軋車間爐前工段,雖然有幾臺大風扇不停地運轉,車間內依然熱浪灼人,令人喘不過氣來,汗水很快浸溼了衣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熔鍊工曾建偉正在熟練地爲熔煉爐加料。自2013年從河南省長葛市來到界首,他就一直堅守精煉工的崗位。“爐內溫度高達800度,我的工作就是爲鍋爐填料、抄爐灰。”曾建偉說,幹這個活不僅需要熟練的技術、強烈的責任心,更需要能夠忍耐高溫的炙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溫鍊鋁的熔煉爐,爐口溫度高達300多度,熔煉爐周圍溫度常年在50度以上。“每次工作都要穿特製的阻燃服裝並戴上安全帽。”曾建偉說,對於普通人來說,在盛夏的戶外穿上這套服裝也會大汗淋漓,更別說在鍋爐旁幹活了。好在現在鍊鋁自動化程度逐漸提高,不需要時刻守在爐座前,但看火、加料、測溫、取樣等工作,還必須站在離爐子很近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令曾建偉欣慰的是,公司一直關心車間工人,每年高溫期間都準備茶水、西瓜、綠豆湯、冰棒、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用品,不遠處還裝了幾個水冷式空調。曾建偉表示:“公司努力爲我們創造舒適的工作條件,作爲精煉工,我們更應該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生產出更多優質的產品,爲公司發展貢獻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徐風光 通訊員 劉阿娜\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9938657951749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