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天下的父母可以分爲這三類:成功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不稱職的壞父母。其中,成功的父母可以分爲這三種情況:普通人父母養育了優秀的子女,傑出人才父母培養了優秀的子女,不稱職父母養育了優秀的子女。通過對這三種情況進行案例分析,我們將會找到成爲成功父母的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普通人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裏的“普通人”是指在個人事業上沒有突出成就和貢獻的芸芸衆生。這方面的案例有很多,比較知名的三個案例是:讓13個子女都成爲博士的王淑貞老人(1897-2003);6個子女5博士1碩士的蔡笑晚先生(1941-);將兒子朗朗培養成世界級鋼琴家的郎國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d29016075ee48268d996f899923e3db\" img_width=\"640\" img_height=\"936\"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王淑貞老人的13個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王淑貞老人對子女的教導集中體現這十五個字裏:待人要好,做事要專心,少說話,多做事。這個教導看起來太簡單了,但結合老人的經歷去看,就會明白其中的不易。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13個孩子長大成人,生活之艱辛我們如今很難想象,在這樣的人生境遇裏,不抱怨命運不抱怨社會,\u003Cstrong\u003E不給自己設限\u003C\u002Fstrong\u003E(62歲學英語通過移民考試),\u003Cstrong\u003E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u003C\u002Fstrong\u003E這是需要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做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175f8450c31444aac892080203dd523\"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41\"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蔡笑晚與魯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蔡笑晚先生年輕時也曾雄心萬丈,迫於無奈才做了一名鄉村醫生。不甘心默默無名的他將希望放到了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嚴加管教,讓他們樹立遠大志向,最後果然將6個子女都培養成了人才。儘管有人批評蔡先生的教育理念“太功利”,“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但蔡先生其實是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的。他認爲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關鍵一點是培養了孩子們的良好品質,\u003Cstrong\u003E堅持不懈、有恆心和毅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f2adf219-9902-455d-9b0a-8d770c469d27\"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00\"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有關朗朗的故事裏,最觸目驚心的是郎國任與朗朗的矛盾衝突。他們的家庭條件很有限,爲了讓朗朗練鋼琴,可以說傾盡了一切力量。郎國任總對朗朗說,“你是第一名,永遠會是第一名。”巨大的壓力讓郎國任有一次失控了,對郎朗大吼大叫,讓他從租住的11樓跳下去。幸好從小刻苦練琴的朗朗並\u003Cstrong\u003E沒有那麼脆弱\u003C\u002Fstrong\u003E,在老師的幫助下突破了瓶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傑出人才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f9836f637794b959b96973fe870ef87\" img_width=\"733\" img_height=\"490\"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蔡美兒(中)與兩個女兒\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011年,美籍華裔媽媽蔡美兒的\u003Cstrong\u003E《虎媽戰歌》\u003C\u002Fstrong\u003E連續數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她堪稱嚴苛的教育方法引發了鋪天蓋地的爭論,《華爾街日報》半開玩笑地評價道:“上一次引發如此大規模的討論,還是蘇聯搶在美國前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候。”蔡美兒的做法可以概括爲“\u003Cstrong\u003E高標準、嚴要求\u003C\u002Fstrong\u003E”,爲了貫徹自己制定的標準,她甚至會恐嚇、威脅女兒執行命令。如今兩個女兒先後從哈佛大學畢業,大女兒到耶魯讀研究生後還加入軍法部隊做了尉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相比於虎媽蔡美兒,被稱作“狼爸”的蕭百佑的爭議更大。虎媽身處提倡“自尊”教育的美國,自然會引發爭議。蕭百佑奉行的\u003Cstrong\u003E棍棒體罰\u003C\u002Fstrong\u003E教育即便在中國也受到普遍懷疑,儘管他把四個孩子都送進了北大,人們還是普遍不看好他的做法。\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779fce2b-af78-45d5-9095-d189786fc924\"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793\"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從左到右:劉墉、劉軒、劉媽媽\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著名作家劉墉先生在子女教育方面很成功。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系博士,如今也成爲知名的作家。他的女兒劉倚帆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目前在影視行業就職。劉墉的教育方式可以概括爲“\u003Cstrong\u003E堅持原則,關注成長\u003C\u002Fstrong\u003E”。他曾經在女兒中學期間爲她寫了三本書,即《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再試一次,就成功》,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傾囊而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不稱職的壞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方面只舉一個歷史上的例子。腓特烈大帝(1712-1786)幼年時遭受了父親的嚴酷對待。腓特烈喜歡音樂、詩詞、哲學,他父親\u003Cstrong\u003E辱罵、體罰\u003C\u002Fstrong\u003E他,不允許他學這些東西,對他進行軍事化管理。腓特烈在18歲時不堪忍受父親的控制,與朋友逃離了普魯士,結果兩個人被抓住關進了監獄,據說他父親還逼着他去看他的朋友被斬首。讓人想不到的是,28歲繼承王位之後,腓特烈表現出\u003Cstrong\u003E卓越的軍事才華\u003C\u002Fstrong\u003E,通過一系列戰爭將普魯士的面積擴大了60%,讓人口也增加了將近70%。而在內政方面,腓特烈被譽爲那個時代\u003Cstrong\u003E傑出的開明專制君主\u003C\u002Fstrong\u003E,建立專門用來討論音樂、哲學、文學的宮殿,受到一大批文人學者的擁護、稱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類情況的共同之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前面不同案例的簡略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現象:不管父母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只要讓孩子培養出良好的品質,孩子就能取得成功,而最重要的品質就是\u003Cstrong\u003E能夠堅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淑貞老人以自己不屈不撓、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進行了最好的身教;蔡笑晚先生在《我的事業是父親》裏着重指出了恆心和毅力的重要性;郎國任的行爲給人一種孤注一擲的瘋狂感,但幸好朗朗是有天賦的,不過,和朗朗一樣有音樂天賦的人並不少,朗朗能夠成功,和他的\u003Cstrong\u003E堅韌、刻苦\u003C\u002Fstrong\u003E是分不開的,他從小學開始就每天堅持近六個小時的練習,這不是一般孩子能做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虎媽蔡美兒出身移民家庭,嚴於律己,也嚴格要求孩子,注意培養孩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這樣的習慣對於學業和工作都至關重要;狼爸蕭百佑的做法比較極端,他的成功很可能是偶然的,但他的成功必定和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律品質有關;劉墉先生比較講民主,但在原則問題上也是不會妥協的,他的長處是能夠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說服孩子遵守規則。\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f66b5d39-d4ee-4d66-909a-b677ab977ee7\" img_width=\"945\" img_height=\"1200\"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腓特烈大帝(1712-1786)\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腓特烈大帝不喜歡軍事,但卻被拿破崙皇帝讚譽爲軍事天才,或許他本身有軍事天賦,只不過出於逆反心理而一直和父親對抗。腓特烈沒有被父親的軍事化改造毀掉,證明發生了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u003Cstrong\u003E如何看待這些事情纔是最重要的\u003C\u002Fstrong\u003E。被父親辱罵爲軟弱懦夫的腓特烈用行動證明了自己,他的成功與他的自律、剋制是分不開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位心理學家的研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想做成功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一定要培養孩子\u003Cstrong\u003E與堅持有關的優良品質\u003C\u002Fstrong\u003E。而要培養這樣的優良品質,以下三個心理學家的研究讓我們事半功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卡羅爾·德韋克,斯坦福大學教授,她提出的概念“成長型思維”影響了整個世界。什麼是成長型思維?有\u003Cstrong\u003E成長型思維\u003C\u002Fstrong\u003E的人\u003Cstrong\u003E認爲“智力、能力都可以通過練習提高”\u003C\u002Fstrong\u003E。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爲依靠努力可以提高個人能力,在他們眼中,世界上的人是根據努力程度劃分出不同等級的,所以他們\u003Cstrong\u003E不害怕失敗,喜歡去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在\u003C\u002Fstrong\u003E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看來,失敗意味着一次學習機會,說明某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可以換一種方法去試一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羅伊·鮑邁斯特,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最早研究意志力的心理學家之一。沃爾特·米歇爾對斯坦福幼兒園的棉花糖實驗進行後續研究,發現那些能堅持15分鐘的小孩,長大後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成績比不到半分鐘就放棄的小孩高210分。其他研究發現,\u003Cstrong\u003E意志力強的小孩,長大後更受同伴和老師歡迎,工資更高,\u003C\u002Fstrong\u003E體重指數更低(更不容易中年發福),更不可能出現吸毒問題。鮑邁斯特則通過實驗提出了與意志力密切相關的概念\u003Cstrong\u003E“自我損耗”、“意志力賬戶”\u003C\u002Fstrong\u003E,爲增強人的意志力提供了科學依據。\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a6d4d834a2e47318af1dcf04a515ed9\" img_width=\"839\" img_height=\"474\"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安傑拉•達克沃思,又名杜李惠安\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安傑拉•達克沃思,\u003C\u002Fstrong\u003E2014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在TED大會所做的“堅毅”演講有一千多萬人觀看。安傑拉給出的成功公式很簡潔,\u003Cstrong\u003E成功=天賦X努力X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這裏的兩個努力\u003Cstrong\u003E一個是激情的努力,一個是堅持的努力。\u003C\u002Fstrong\u003E當你想要獲得一種技能時,你需要進行刻意練習來不斷地提升能力,沒有激情是做不到的,有了高超技能不等於能夠取得成功,本領夠了還要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這個過程中需要的努力一點不比第一個過程中需要的努力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如何做成功的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想把孩子培養成才,堅毅的品質是必不可少的。堅毅的品質與成長型思維和意志力密切相關。所以,要想做成功的父母應該在堅毅、成長型思維、意志力這三方面多下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成長型思維本質上是一種信念,\u003C\u002Fstrong\u003E最好從小就開始培養。\u003Cstrong\u003E誇獎孩子的表現,誇孩子聰明,\u003C\u002Fstrong\u003E這是很多家長都在犯的錯誤。這樣做\u003Cstrong\u003E容易讓孩子養成與成長型思維相對立的固定型思維,\u003C\u002Fstrong\u003E只關心自己是否表現得聰明,害怕挑戰有難度的任務。\u003Cstrong\u003E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行爲與個人品質聯繫在一起,\u003C\u002Fstrong\u003E假如做一件事失敗了,他們會感到羞愧、自責、難堪。在戀愛關係當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爲如果兩個人是上天註定的一對,他們就不需要努力就能維持很好的關係。該怎麼誇孩子呢?表揚的時候要關注過程而非結果,\u003Cstrong\u003E要誇獎品質而不是天賦和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比如誇會動腦筋想辦法、能夠集中精神做事,而不要誇聰明、動作快。另外,要\u003Cstrong\u003E對努力工作、嘗試新策略、聽取意見進行誇獎,\u003C\u002Fstrong\u003E沒有付出努力或者努力無效時不能誇獎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3f48ecabccb43028541f82e1db3b500\"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33\" alt=\"三類成功父母的案例分析,告訴你如何做成功父母\"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棉花糖實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意志力是一種心理能力,與人的習慣有關\u003C\u002Fstrong\u003E。鮑邁斯特用自我損耗的概念描述人們\u003Cstrong\u003E對自己的思維、感受和行爲的調節能力減弱的過程。\u003C\u002Fstrong\u003E實驗表明,\u003Cstrong\u003E控制情緒,\u003C\u002Fstrong\u003E無論是忍受悲傷還是忍住不被滑稽的內容逗笑,都會消耗意志力,\u003Cstrong\u003E控制思維\u003C\u002Fstrong\u003E也會消耗意志力,比如要求你\u003Cstrong\u003E五分鐘內不準想白熊\u003C\u002Fstrong\u003E。也就是說不同的事情都要從同一個“意志力賬戶”支取意志力。如果運用意志力\u003Cstrong\u003E用完了能量,\u003C\u002Fstrong\u003E人們就\u003Cstrong\u003E會屈服於自己的本能,\u003C\u002Fstrong\u003E或者無法抵禦誘惑,或者逃避困難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u003Cstrong\u003E勞逸結合,\u003C\u002Fstrong\u003E及時爲自己的\u003Cstrong\u003E意志力賬戶“充值”\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沒有自我意識的意志力,就像盲人指揮的大炮一樣,是沒有用的\u003C\u002Fstrong\u003E”。一定要培養孩子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的習慣,\u003Cstrong\u003E意志力就像肌肉,越鍛鍊越強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堅毅是信念與能力的結合\u003C\u002Fstrong\u003E。在《堅毅》這本書裏,安傑拉·達克沃思講了很多嚴厲家長的故事,這些家長很愛自己的孩子,很願意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但同時也對他們有很高的要求,不允許他們埋沒自己的潛能。怎樣讓孩子擁有堅毅的品質?記住這句話就夠了:\u003Cstrong\u003E比家長想要傳遞的信息更爲重要的是,孩子接收到了什麼樣的信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能夠從這三個方面下功夫,父母們一定會有巨大收穫。請不要低估做這些努力的難度。信念和習慣的改變需要較長時間的堅持,堅毅的培養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假如家長不具備這些信念、習慣和品質,一定要先改變自己提升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698391822668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