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年餐飲營收42716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大關,同比去年增長9.5%。看似大數據安好,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已經過去2個月時間裏,不少餐飲人充滿忐忑。面對今年的經濟形勢,都說保命比什麼都重要。

1)行業競爭加劇,房租持續走高

2019年,全國擬開購物中心982個,商業總體量約8622萬平方米。其中上海擬開33個商業綜合體,體量之大,面積之廣。

商業體數量暴增、競爭加劇,但房租成本與數量齊升。做餐飲,房租就像一座逃不過的大山,壓得餐飲老闆喘都喘不過氣。

2)市場越來越嚴格,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過去是人無我有,現在是人有我優,餐飲從“喫飽”上升到“喫好”。

5年前的餐飲,綜合成本幾乎只有今天的50%。競爭加劇的今天,如果還能有15%-20%的淨利潤就算不錯了。

什麼導致餐飲利潤越來越薄?消費追求健康,食材越來越好,品質越來越高。體驗追求 ,環境不能太差,贈送零食、水果、甜點一樣不能少。

更優質的食材、更舒適的體驗,缺一不可,變相加重的是餐廳運營成本。餐飲競爭在多維度發生改變,隨之而來是成本增加,“保命線”的縮短。

那麼餐飲成本管控的紅線到底在哪裏?

更近從資深業內人士處瞭解到,2019年要維持業績平衡,必須要達到這五大基本保命線。

以 保守的營業額數據來預估,租金成本佔比低於13%;綜合毛利成本大於69%;人工成本低於20%;半變動費用小於8%; 重要的是單平米投入要小於8000;這是經營餐飲的紅線,五個條件有一條未達成,均不開店。

總體計算下來,餐廳淨利潤率能達到15%以上,已經算是成本控制比較好的餐企了。

2019年,餐飲人該如何自救?

1)規範品牌各項經營成本

在日本、香港、臺灣等餐飲競爭較爲成熟的地方,大多數餐企的淨利潤不到15%甚至更低。

那麼國內餐飲迴歸常利後,利潤也會變低。應對趨勢,勢必要快速構建起符合品牌實際經營的標準。

例如:採購標準、產品標準、人員成本……必須要結合自身定位與經營狀況制定合理的經營標準。

服務家府的時候就發現,上海大都是小家庭,小聚會,那麼2-4人消費需求更爲旺盛。另外,結合潮汕菜品類的清淡特性,家府的人羣定位聚焦在家庭朋友的聚餐上。

一切服務人羣爲核心,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的運營標準。結合坪效,商場店面積不能過大,門店小桌數量必須多於圓桌。如果不達到標準,均不開。

2)品牌革命迫在眉睫

餐飲企業被規範經營和各項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個體戶和體量較小的將會被淘汰或者邊緣化,未來將會是“職業選手”的時代。

業內人士曾說:餐飲行業已經由曾經的“產品驅動型”的時代轉向“營銷驅動型”的時代,未來將會是“管理驅動型”的時代。

今年作爲餐飲的重要分水嶺,品牌的自我迭代很重要。不進行自我升級和鞏固管理的情況下,很可能被市場所淘汰。

接下來必須構建起品牌標準,以長期的發展目標,必須加快自我迭代,提升品牌勢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