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12年來,這位退休老人帶領一位老友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500多畝。這位老人被評爲今年3月“安徽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讓子孫享受更美青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夏時節,天氣炎熱。在蚌埠市禹會區塗山風景區東面的小獨山,每隔幾天都會看到兩位老人揹着麻布包,手裏拿着植樹工具,上山栽小樹苗,給大樹剪枝丫,直到日落西山,才下山歸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兩位老人就是王惠民和姜忠聲。懷着對綠水青山的情懷,王惠民帶領老友姜忠聲從2007年開始,堅持給獨山植樹造林。12年來,兩人省喫儉用投入近百萬元,在510畝宜林山地上種了約\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4\"\u003E30\u003C\u002Fi\u003E萬株樹苗。如今,成活樹木超過10萬棵,昔日荒蕪的獨山滿目蒼翠,草木蔥蘢,煥發勃勃生機。王惠民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樹不爲名利,只想給後代增添綠色,這也是我們這輩子幹得最有意義的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份情懷 播撒綠色希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9日,記者徒步行至獨山半山腰,一路綠樹成陰,淡淡花香撲鼻而來,幾隻蝴蝶在草叢翩躚起舞,不時還有幾聲鳥叫從林中傳來。在一處茂密的麻慄樹林中,67歲的王惠民和63歲的姜忠聲正揮舞手中的大力鉗,仔細地給一棵棵麻慄樹修剪枝丫。不多時,兩位老人的臉頰佈滿汗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多餘的枝丫需要定期修剪,以免造成養分流失,影響樹的茁壯成長。”王惠民擦了一把汗告訴記者,從小他就喜歡花花草草,家裏到處都是綠植。正是這份對花木的喜愛,讓他於一次偶然機會開啓了植樹造林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7年,王惠民的親戚承包了塗山2000畝的綠化任務。因爲資金不足,親戚找到老王,希望由他代爲承包獨山北510畝土地。“第一次上山看到獨山光禿禿一片,心裏很不是滋味。如果通過植樹造林可以讓這片荒山改頭換面,該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啊!”王惠民說,他本在機關單位工作,後來下海經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個人植樹造林,力量畢竟有限,王惠民便找到了多年好友姜忠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姜忠聲對大山有着偏執的熱愛,每次出門遊玩必去有山的地方。“徒步登山,看綠林,聞花香,心境一下子就開闊起來,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了。”姜忠聲告訴記者,老王說要一起給獨山植樹造林,他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下來,“當時就想,獨山荒着太可惜,一定要讓山綠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幹就幹。2007年2月9日,王惠民買了幾萬棵高稈女貞樹苗,運到獨山腳下的塗山村,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造林。兩位老人和聘請的村民們扛着鐵鍬和樹苗,一路上山一路種樹,雖然很累,心裏卻無比興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這樣,年復一年,兩人在獨山種下樹苗,播撒綠色希望。如今,獨山層林盡染,尤其是春天山花爛漫之季,吸引衆多遊客前來觀光遊覽。“你看這麻慄樹,都是我跟老薑親手種下去的,剛開始樹苗還不到我身高一半,如今有的都長到8米多高了。”王惠民動情地說,從小樹苗到參天大樹,每一棵樹的成長都花了很多心血,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份堅持 荒山披上綠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種一棵樹簡單,綠化一座山卻不容易。就在第一次大規模造林的第二年,獨山上的一場大火燒掉100多畝山林,泛綠的山頭變成黑糊糊一片。看着剛剛成活的樹苗付之一炬,王惠民和姜忠聲痛徹心扉。“山林最怕火災,一旦火着起來,成片的林就毀了。”姜忠聲說,最初5年間,這個山頭失火幾次,有的是遊人抽菸引起,也有是上墳祭祖導致,很多都是半夜起火,讓人措手不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兩位老人重整旗鼓,相互鼓勵,一次次上山補植。後來每到森林火災高發季節,兩位老人乾脆在塗山村租了民房,週末便住下,白天一起上山轉悠,夜裏輪流看護。王惠民還自費聘請了一名護林員,平日巡山護林。加之森林公安加強監管力度,多重防護終於讓山林火災發生率\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大\u003C\u002Fi\u003E降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獨山地質情況複雜,山上石頭多,土壤少,水源少,並不適宜種植所有種類的樹苗。“比如剛開始種香樟樹,選的都是根莖2.5釐米粗的大樹苗。大樹需要養料多,貧瘠的土壤滿足不了生存的條件,種一棵死一棵。記得損失最嚴重的一次,購進2萬多元大香樟樹苗全部打水漂。”王惠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懂就多問多學。王惠民不怕麻煩,請教有關技術人士,查閱植物學書籍,學習種樹知識和技巧。爲了掌握獨山各個區域地質情況,王惠民的足跡遍佈獨山每個角落,雙腿經常被刺草刮出一條條血痕。爲了解決澆水的難題,王惠民請人在山上挖坑蓄水。遇上春旱,便僱村民往山上拎水澆樹。他自己也加入澆水的隊伍。一桶水重40斤,提着登上約200米的獨山,一天幾趟來回,晚上回家連胳膊都抬不起來。老伴趙翠玲看了心疼:“都一把年紀了,還天天往山上跑,年年往裏面貼錢,受累又受氣,到底圖個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也打過退堂鼓,可是幾天不來山上,心裏就不舒服。索性要幹就幹到底。”如今,王惠民對獨山各個區域的土壤條件瞭如指掌,並根據不同地質情況,選擇栽植不同的樹種,\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5\"\u003E大大\u003C\u002Fi\u003E提高樹苗存活率。比如,山腰部分土質稍好,選種香樟小樹苗和高稈女貞;山頂一帶種溼地松,耐寒耐旱。頭幾年,栽樹量大,老王和姜忠聲經常到肥西、肥東、明光等地採購樹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2年的堅持。如今,獨山遍佈欒樹、桂花樹、麻慄樹、馬尾松,紅葉李、紅葉石楠等10多種植物,引來喜鵲築巢搭窩,時常還能看到野兔、野雞出沒。王惠民說,尤其是每年四五月,滿山翠綠,鳥語花香,“看着自己栽種的樹苗長成一片綠林,很有成就感,疲勞也一掃而光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份守護 共享青山美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夏日清晨的獨山,微風送爽。三三兩兩的村民順着小道漫步上山,呼吸新鮮空氣,好不愜意。“12年前的獨山,到處是裸露的石塊,荒草遍地。現在這裏空氣清新,已成爲風景優美的休閒地。”採訪中,塗山村村委會\u003Ci class=\"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 chrome-extension-mutihighlight-style-6\"\u003E主任\u003C\u002Fi\u003E韋雲光介紹,王惠民和姜忠聲兩位老人植樹造林的行爲,不僅改變了獨山的面貌,也讓當地老百姓的生態環保意識發生了很大轉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過去,村民王兆會經常在山上放羊,影響小樹苗的生長。近幾年,看着獨山一年比一年綠,王兆會也不放羊了,週末就帶着家人上山觀光,偶爾看見其他遊客在山頂有亂丟垃圾的不文明行爲,便上前制止。“現在山上環境這麼美,要我放羊我也不幹啦。美好環境需要大家共同愛護。”王兆會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6歲的村民王家喜成爲巡山護林的一員。每天喫過早飯就到獨山上轉悠,風雨無阻。“現在村民們自覺意識顯著提高,即便清明節也沒人上山燒紙。”王家喜告訴記者,塗山村如今呈現全民守護山林的景況。村裏每天安排村民義務上山巡邏,一旦看到毀林的現象,立刻制止;遇到失火,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動,在村幹部的指導下,各司其職,配合救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村民姚登亮還在塗山村開起了農家樂,經營農家土菜,節假日生意好得都忙不過來。“週末很多市區的人都會選擇自駕到這兒,看山間景色,嘗農家菜餚。”姚登亮介紹,如今,塗山村有4家農戶經營農家樂。村民收入多了,生活條件也得到很大改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些年,村民都把獨山當作家園,主動幫助管護山林。有時我們在山上忙活,中午有些村民還會送來燒好的飯菜。”王惠民說,他和老薑改變了荒山,個人的思想境界也得到昇華,不再計較榮辱得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經常上山鍛鍊,王惠民的身體一直健朗。看到老王每次從山上回來都很開心,家裏反對的聲音也逐漸消失。王惠民還學習運用互聯網,在網上購買樹苗;學習電子相冊製作軟件,將植樹造林的照片製成影集,配上文字,留作紀念。“現在獨山枝繁葉茂,我們會小規模補種一些樹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養上。”王惠民告訴記者,每隔兩三天,他和姜忠聲就揹着乾糧到山上,修剪枝丫,拔拔草,一呆就是一整天,感覺十分滿足。“等幹不動了,我和老薑打算搬到山腳下住着,天天看着這片山林。我們的願望是讓子孫享受更美青山。”王惠民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安徽日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孫言梅)\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552363857351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