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暴富幻象”所埋沒的基金經理

來源:維基揭祕

作者: 柯智華

國聯安劉斌是一位被“暴富幻象”所埋沒的基金經理。

他管理國聯安穩健基金五年來,累計收益超過100%,年複合收益達到了14.53%,而且在每一個完整的年度(2014年到2018年)排名前1/2,綜合來看長期排名遠好於短期。

但在公募基金這個名利場,短期的業績滿足了投資者的“暴富”心理,吸引了最多的關注,而追求穩健長期收益的投資,門庭冷落。

維基揭祕見過很多追求長期收益的基金經理,但劉斌有着自己的顯著不同:他用工科的嚴謹性,考察現實的可操作性,最終令人信服。“投資就像人生本身一樣,有太多幻象,只求儘可能的不被這些幻象所影響。”

1

可追求的合理收益率

波動很大的A股,充滿了暴富的傳奇。如果剔除那些極少數的股神,在A股長期生存下去,最終能夠實現的收益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字?

劉斌通過兩個角度的統計數據,最終確定了自己能夠追求的收益範圍。

第一個參考數據是滬深300指數。截至2019年2月末,滬深300指數從2002誕生以的年複合收益率爲6.15%。

第二個數據是“倖存者”基金經理(即連續管理基金達到十年的現任基金經理)的歷史收益率。“連續10年管理基金的現任基金經理目前只有十幾位,他們的年複合收益率範圍是6%到15%。”

“這兩個數據說明,長期來看,8%-10%的年複合收益率是可以實現的。”

然後從這個收益率出發,劉斌甚至衍生出一套投入上市公司的估值標準。“理性的情況下,ROE(淨資產收益率)超過20%的公司,買入時的價格對應的PB在3倍。剛好對應了8%的投資回報。(ROE/PB)”

不過,現實中ROE超過20%的公司不多,退而求其次,“3倍的PB去買ROE在15%的公司。”劉斌說。

現實中,劉斌管理國聯安穩健期間(2013年12月28日至2019年3月11日)累計收益爲102.6%,換算成年複合收益率則爲14.53%,遠遠超過了8%到10%的可預期收益率。

2

兩個分散

在獲得超過14%的年收益同時,國聯安穩健基金的淨值並非大起大落過山車式走勢,而是一種相對平穩、波動較低的走勢。

比如在2015年,獲得了41.9%的收益,表現並非特別突出。但是在其後大跌的2016年和2018年,基金的虧損幅度分別爲4.97%和15.96%,在市場中都處於排名靠前的位置。

“我不希望掉進大坑,讓客戶虧很多錢。我希望所有買我基金的客戶,不要在我這裏受到很大的傷害。”劉斌告訴維基揭祕。

由此,在投資有數據支撐的公司的同時,劉斌還給自己制定了兩個原則。其一,規避投資組合出現行業集中;其二,規避投資組合中的風格集中(比如不同行業裏但都是小市值公司)。

“這些都是爲了避免風格一致,導致投資組合同漲同跌,使得基金的淨值波動加大。”

與此同時,國聯安穩健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淨值大漲(比如2019年集中押寶券商的基金),投資者不會短時間內暴富,劉斌也不會成爲“短時間內最耀眼的明星基金經理”。

這種穩健性還體現在對“便宜”的追求上。

“其實買便宜的東西錯的概率比較小,畢竟牛市是消滅便宜,反而只買純確定和白纔會在牛市裏跑輸。”劉斌說。

3

看好未來三年

舉兩個具體的投資案例。

去年四季度,劉斌認爲券商處於估值低位(PB)同時行業景氣度也不景氣,於是買入了券商股。另一個案例是,國聯安穩健的持倉中一直都有萬科,並且每年都給基金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不做擇時,因爲和選股的長週期相沖突。但是會根據市場調整持倉結構比例,市場低迷時,會多拿一些低彈性的優質公司,市場好的時候,則會多拿一些長期向好但短期有瑕疵的公司。”

在和劉斌的採訪中,除了工科的理性邏輯之外,另一個感受是博學和紮實研究。

在採訪現場,無論是提及的心理學還是哲學,劉斌都能夠信口拈來並進行具體的展開,而這些閱讀雖然和投資沒有直接的關係,卻能讓他站在更高的格局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探索。

此外,劉斌還深入研究了日本的經濟發展。“這些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我們也在學習和模範,他們的經驗當然值得我們去借鑑。”

而對未來兩三年的A股,劉斌相對看好,但“不太會是單邊的牛市。”

他分析說,從宏觀經濟面來看,自2007年至2018年,宏觀經濟增速從15%一路下行至6.5%左右,宏觀經濟的快速下行階段基本結束,同時M1增速也已見底,部分行業的景氣度開始從低點回升。企業的設備更新、改造增速都在見底回升,預示着新一輪上升週期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