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传播红色火种、积极宣传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矿工们自发组成了“工人团”,与红军密切配合,宣传革命道理,协助红军搞好筹粮筹款、扩红等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当年红军在锡矿山开展工作时的参加者和见证人的“独臂将军”、原济南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左齐,在《八千里路云和月》和《唤醒了的山城》等回忆文章里,高度赞扬了红军和锡矿山工人的战斗情谊。

"\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ckFjvDOTJQ4c\"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传承红色基因丨红六军团在锡矿山扩红筹粮\"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革命烈士陵园)\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ckFnfIdw4VMD\"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传承红色基因丨红六军团在锡矿山扩红筹粮\"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锡矿山红军长征纪念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ckFkL30gZo2p\"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传承红色基因丨红六军团在锡矿山扩红筹粮\"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复绿后的锡矿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邓涛 谭小斌)7月24日,阳光灿烂,碧空如洗。复绿后的世界锑都锡矿山漫山遍野都是一片蓊郁醉人的绿。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传播革命火种、宣传北上抗日而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巍然屹立。84年前那些难忘的红军故事虽早已载入史册,却至今仍流传在当地每一寸洒满红色热血的土地上,深镂于每一个锡矿山人的灵魂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军队伍刚到锡矿山的时候,晚上就睡在陶塘街边上那块大空地上,他们是从不扰民的,纪律非常严明。”82岁的老锡矿山人杨尊礼向记者述说着他从父辈那里听来的红军故事,红军在锡矿山上搞宣传、打土豪、筹粮款、招新兵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11月29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约千人,由新化经石窖、独树岭进入锡矿山。为迎接红军进入锡矿山,锡矿山工、农、商各界人士专门推选了24名代表担任接待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红军分别驻在北区的宝大兴、德华盛、畴富堂、大德生等公司,公益炼厂、康家院、陶塘街、谭家冲及飞水岩源和炼厂、同利公司等地,红军司令部则设于宝大兴公司内。红军进山后,发动群众,传播火种,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并进行扩军筹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锡矿山锑矿志》记载:红军进入矿山之前,大矿主、大豪绅段楚贤、杨笃武等早已远逃长沙、邵阳等地,次等的土豪劣绅也躲进了偏远的农村。国民党反动派造谣说:“红军是土匪,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共产共妻”。为此,红军进入矿山后,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并在宝大兴、德华盛、三角坪及飞水岩源和炼厂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解红军的性质。红军的抗日宣传队还纷纷走上街头,进行唱歌、讲演等宣传。每个红军战士订了个人抗日宣传、扩红筹款的竞赛计划。他们深入炉房、矿洞,直接向工人群众进行口头宣传。有10多个红军战士还深入到开源公司的怡兴石厂,实地调查了解工人的生活与劳动状况,揭露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罪恶及其残酷手段。经过红军的宣传发动,贫苦群众知道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于是,锡矿山的工人群众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开始主动接近红军,给红军送铺草,为红军烧热水洗澡,把红军请进自己简陋的屋里,生起煤炭火为红军烤衣取暖。有的还夜晚在门口点上油灯为红军照路,为红军带路打土豪……到处洋溢着欢乐愉快的气氛。军民之间出现了水乳交融的动人景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发动群众、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红军开展了打土豪和筹措军款的工作,集中打击少数大矿主、大豪绅,搜查了他们藏匿的金银,没收了他们的稻谷和衣物、布匹。为帮助红军搞好给养,山上老百姓夜以继日将大部分布匹为红军赶制了军服,红军则将衣物和部分稻谷分给了老百姓。与此同时,24名老百姓代表还胸前戴着红符号,积极奔走于各个公司、冶炼厂和大商户之间筹集军款,为红军实际筹集了光洋16000余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传播红色火种、积极宣传北上抗日的过程中,矿工们自发组成了“工人团”,与红军密切配合,宣传革命道理,协助红军搞好筹粮筹款、扩红等工作。大革命失败时被镇压下去的革命烈火,又在锡矿山熊熊燃烧起来。特别是红军决定在锡矿山招收新兵的消息一传开,方圆几十里的青年把招兵站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个名叫刘志武的少年,当时只有14岁,没到应征年龄,红军不收。刘志武哭着向红军争辩说:“谁讲不到年龄就不能闹革命?”红军出发当天,心诚志坚的刘志武硬是跟着部队一直走到溆浦县城,红军首长见他参军决心大,才破例收了他。由于群众参军热情高涨,原本只打算在锡矿山招收四百新兵的红六军团,最终破例招收了近千名新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当年红军在锡矿山开展工作时的参加者和见证人的“独臂将军”、原济南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左齐,在《八千里路云和月》和《唤醒了的山城》等回忆文章里,高度赞扬了红军和锡矿山工人的战斗情谊。他回忆,矿山工人在红军部队到后不到一天光景,就组织起了一支“抗日救国先遣队”武装。随后,又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几天中,青年工人和附近农民纷纷赶来参加红军,“临退出锡矿山时,还成立了一千多人的‘工人团’,跟随红军北上抗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35年12月4日,红军离开锡矿山返回新化。临行前,红军在谭家冲召开了群众大会,会后部队迅速出发。红军队伍浩浩荡荡,前面的已经走到了陡拜坑,后面的还在宝顺岭,总共拉了七八里长。锡矿山上的工人群众、周边农民及社会各界人士依依不舍,冒着大雨送红军,场面感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红军从1935年11月29日下午抵达锡矿山至12月4日离去,在锡矿山驻扎了整整6天。这红色的6天,为锡矿山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为近十万工人群众带去了希望,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锡矿山人不断前进。\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9524512597658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