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樂融超級電視迴歸 如何走出樂視陰影)

3月13日,樂融董事長劉淑青表示,“事”隔兩年後,樂融超級電視再起航,並將在今年推出第五代超級電視。受樂視危機影響,超級電視這兩年的銷量出現下滑,專家認爲,要想重回一線陣營,樂融必須徹底與過去的品牌完成分割,同時結合人工智能、房地產、新零售等因素,利用差異化的優勢奪得市場。

在樂融舉辦的“超級夥伴、超AI未來,2019樂融合作夥伴大會”上,劉淑青表示,今年將發佈新一代超級電視。

劉淑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樂融對電視大屏的戰略是堅定的,未來也將圍繞家庭娛樂不斷創新。此外,樂融是家獨立的公司,包括融創、騰訊、京東等股東給了樂融很大的幫助,這也是樂融前進的動力。

在互聯網電視興起的風口,超級電視(當時的樂視電視)曾經躋身電視行業一線陣營。公開數據顯示,2014-2016年,樂視電視銷量分別爲150萬臺、300萬臺和600萬臺。但隨着樂視債務危機爆發,樂視品牌受到影響,超級電視銷量也一路下滑。第三方機構根據監測數據統計,超級電視2017年全年線上累計銷量僅爲41萬臺。雖然這並非是官方數據,但劉淑青當時也表示,2017年公司受現金流極度緊張、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電視銷量出現波動。

樂融致新一直在爲擺脫老樂視的陰影而做努力。去年7月,“高端互聯網品牌”樂融正式推出。在家電分析師梁振鵬看來,樂融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跟老樂視劃清界線,因爲樂視的品牌負面新聞太多,要想正常發展,就必須改頭換面。

在業內人士看來,樂融致新單飛是超級電視擺脫樂視危機陰影的一個轉折點。去年底,劉淑青曾透露,樂融智能終端當時保有量超過1200萬臺,電視保有量依然是互聯網電視品牌第一。

對於未來,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爲,樂融還是應該堅持原來“硬件+平臺+內容”的模式,“樂視電視原本的商業模式也是可取的,樂融再提供以樂視用戶爲基礎的服務,方向很正確,關鍵在於如何落地。比較可取的是,樂視電視的商業模式一直在推進沒有中斷,包括與TCL、京東等公司的合作”。

產經觀察家、釘科技總編丁少將則指出,就電視業務而言,樂融首先要做好品牌的切割,逐漸淡化樂視的印記;還需要恢復供應鏈信心,解決好歷史欠賬問題;另外應積極招募人才,填補研發產品市場營銷等人才流失後的空缺。更關鍵的一點是,“需要有更多融創資源的注入,包括資金,也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小區、園區等業務的協同”。

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看到了電視未來的可能性,開始佈局智能電視業務。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爲,超級電視想要回歸第一陣營,依然存在很多困難,因爲互聯網電視市場的紅利期已經過去。此外,去年不斷有手機企業進軍彩電市場的消息傳出,對於樂融致新來說,這無疑將加大市場競爭壓力。

但在丁少將看來,樂融致新建立的大屏互聯網平臺基礎仍在,具備潛在投資價值,且有融創支持,通過資金、內容等資源重新激活超級電視,未來收益會很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