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4\u003E血液灌流加血液濾過治療\u003C\u002Fh4\u003E\u003Ch4\u003E魚膽千萬不能喫\u003C\u002Fh4\u003E\u003Cp\u003E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表示,隨着健康教育的深入,魚膽中毒較以前已很少見,但在農村及相對偏僻閉塞的地方,仍有一定的“市場”,就像我們這次收治的吳大媽,聽信“生喫魚膽能治胃病”,導致自己臟器功能受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懷娥聽說喫魚膽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過去一年多,她曾多次服用魚膽。

"\u003Cp\u003E“胃有點不舒服,上醫院呢有點麻煩,結果一低頭看見正剖殺的魚,想起一個偏方,就……”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病情日趨穩定的吳大媽(化名),聊起一週前的驚險經歷,仍後怕不已,“當地醫院醫生催着趕快去大醫院,我才意識到一閃念的事,居然有這麼嚴重的後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H9JI6xtqsOf\" img_width=\"680\" img_height=\"423\" alt=\"殺魚聽偏方生喫魚膽,阿姨把自己“送”進ICU!這些千萬不能喫\"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5\u003E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u003C\u002Fh5\u003E\u003Cp\u003E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茜表示,幸虧當地醫生當機立斷,建議病人連夜來大醫院,再遲些就十分危險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4\u003E谷丙轉氨酶飈130多倍\u003C\u002Fh4\u003E\u003Cp\u003E“複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已上升到6600多,(正常值50以下),膽紅素也高,小便量很少,結合老人平時沒有肝腎病史、也沒有服用肝腎功能損害的藥物,而當日上午生吞魚膽,當即考慮是生吞魚膽中毒引起的多臟器功能損害(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等)。”當晚在急診醫學科值班的主治醫師李剛回憶說,晚上近10點,十分虛弱的吳大媽在家人攙扶下,進入浙江省人民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詳細詢問病史,瞭解到患者得重病的來龍去脈。原來,年近60的吳大媽感覺近幾天胃不太舒服,這天早上,她正在剖殺一條草魚,突然想起聽人說生喫魚膽對胃病有幫助,隨手就把草魚魚膽生吞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想到,她下午開始出現肚子脹、拉肚子五六次,感覺頭暈、無氣、喫不下東西,小便量也很少……直至傍晚時分,老人實在堅持不住了,於是在家屬陪同下匆忙到當地醫院就診,一查肝功能谷丙轉氨酶3400多。“趕快去大醫院,遲了可能有生命危險!”當地醫院醫師得知其生吞草魚魚膽及嚴重病情,建議患者馬上轉至大醫院。在家人陪護下,吳大媽驅車近3小時趕到浙江省人民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不宜遲。李剛醫師等接診後立即採取一系列搶救措施後,緊急把吳大媽送至急診重症監護室(EICU)。\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幾天努力,吳大媽病情終於明朗,“肝功能及腎功能明顯好轉,小便量也開始多起來,且胃口也有了,能自己進食,從一開始進入醫院病懨懨,到早上查房的時能愉快地跟醫生進行交流了。”李茜作了救治小結,醫生們評估後認爲吳大媽恢復不錯,可以轉普通病房進一步觀察治療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4\u003E血液灌流加血液濾過治療\u003C\u002Fh4\u003E\u003Ch4\u003E魚膽千萬不能喫\u003C\u002Fh4\u003E\u003Cp\u003E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表示,隨着健康教育的深入,魚膽中毒較以前已很少見,但在農村及相對偏僻閉塞的地方,仍有一定的“市場”,就像我們這次收治的吳大媽,聽信“生喫魚膽能治胃病”,導致自己臟器功能受損;在民間,還有生喫魚膽清肝明目等傳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魚的膽囊都有毒?有報道稱,研究者共發現21種魚類裏有11種魚有毒,包括鯽、團頭魴、青魚、鯪、鰱、鱅、翹嘴鮊、草魚、擬刺鯿、鮈、赤眼鱒,這幾種魚都屬於鯉科魚類(Cyprinidae),所以認爲鯉科魚類的魚膽均是危險的。(鯽魚、青魚、鰱魚、草魚、鯿魚等是百姓常喫的魚類)這種毒素不易被熱力或酒精所破壞,即使將魚膽蒸熟或用酒將鮮魚膽沖服,仍會吞食這類魚的魚膽後很可能會引起中毒,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保險起見,所有魚的膽囊都千萬別生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魚膽中含膽汁毒素、膽鹽、氫氰酸物質等可以導致溶酶體變性、線粒體腫脹,使細胞能量代謝受阻,細胞壞死;氧自由基增多,使生物膜特性發生改變,導致器官功能代謝改變;抑制線粒體酶活性,加重細胞損傷;引起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徵,加重組織器官損傷。”潘紅英介紹,臨牀表現爲多個臟器功能受損,其中以胃腸道、肝、腎功能損害最常見,嚴重者可累及心臟及神經系統等。胃腸道症狀表現爲嘔吐、腹脹、腹痛、腹瀉,嚴重者出現腸鳴音消失、腸梗阻、嘔血黑便等;腎臟功能受損表現爲少尿、無尿、腰痛、下肢水腫等,尿檢可發現紅白細胞、管型、蛋白尿,尿素氮和肌酐可明顯升高。肝損害表現爲乏力、納差、皮膚鞏膜黃染、肝臟腫大、血清轉氨酶及膽紅素升高等,嚴重者出現腹水、肝昏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茜也提醒,一旦出現魚膽中毒,應儘快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搶救治療,治療上可以洗胃減少毒素吸收、補充液體促進毒素排出,短期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採用先進的血液灌流聯合血液濾過透析治療促進毒素排出並支持肝腎功能,儘快阻斷病情進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4\u003E\u003Cstrong\u003E延伸閱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4\u003E\u003Ch4\u003E\u003Cstrong\u003E從吞下魚膽到急性肝功能損傷 僅3小時她差點丟了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4\u003E\u003Ch4\u003E\u003Cstrong\u003E專家提醒:不能生喫的,除了魚膽還有熊膽、蛇膽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4\u003E\u003Cp\u003E51歲的周懷娥中毒了。從吞下魚膽到急性肝功能損傷,只有短短3個小時。這並不是周懷娥第一次喫生魚膽,但這一次急性中毒險些要了她的命。經過三天的治療,轉氨酶終於從5000多將到300多。10月28日上午,躺在病牀上的周懷娥後悔莫及:“以後我再也不喫魚膽了,還要提醒親朋好友不能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喫下魚膽 險些要了她的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懷娥是古藺縣雙沙鎮人。10月24日,周懷娥的丈夫孫先生從附近魚塘買來一條重達20多斤的白鰱,當晚與朋友們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懷娥聽說喫魚膽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過去一年多,她曾多次服用魚膽。“以前的魚小,魚膽也不大,喫了沒有啥子症狀。”孫先生告訴記者,正因爲以前有過這樣的經歷,這次得到大魚後,周懷娥毫不猶豫喫下魚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條白鰱的魚膽有些大,儘管一口吞起來有些困難,但想到能清熱明目,周懷娥還是喫了。但僅僅3個小時後,就開始胃痛、全身冒汗,很快上吐下瀉。當晚有20多個朋友一起喫了這條大白鰱,唯獨周懷娥有不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孫先生立即將妻子送到雙沙鎮衛生院,醫生初步判斷爲魚膽中毒。經簡單洗胃後,周懷娥被轉到古藺縣的醫院。值班醫生告訴他們,魚膽中毒沒有特效藥,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多器官衰竭,要儘快轉到大醫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5日凌晨5點,周懷娥被送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急診科就診。據接診的城北急診科陳紅宇醫師介紹,患者到達醫院時,情況危急,處於半虛脫狀態,化驗檢查結果提示轉氨酶高達5700+U\u002FL,超出正常值百倍以上,初步診斷爲急性魚膽中毒,急性肝功能損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班醫護人員多學科合作、分秒必爭,立即爲周懷娥進行洗胃、導瀉、補液、保肝護腎,建立血液透析通路,進行血液淨化,促進毒物排泄等治療。目前周懷娥生命體徵平穩,但尚未脫離危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魚膽蛇膽熊膽都不能生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門診部部長兼急診科主任林勇副教授介紹,魚膽中毒引起的症狀很重,可以導致肝、腎功能衰竭,心臟的損害和神經的損害,建議市民不要生喫魚膽,一旦誤食應儘早送醫救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專家稱,草魚、青魚、鰱魚及鯉魚等淡水魚膽汁含有組織胺、膽鹽及氰化物,具有較強的毒性,可引發腦、肝和腎臟等臟器的衰竭,甚至死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魚膽中含有組織胺等有毒物質,不但不能生喫,煮熟和泡酒後最好也不要喫。魚膽內的毒素不易被高溫或酒精所破壞,即使將魚膽蒸熟或用白酒將鮮魚膽沖服,仍會發生中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的魚膽汁還含有許多細菌和寄生蟲,可能引發其他疾病。蛇膽、熊膽等,也需要經過特殊的提煉和炮製後方可入藥,且在劑量上非常講究,市民不可盲目服用,以免危害身體健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魚膽中毒有何表現?\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病較急,多在服魚膽後1~3小時發病。早期主要爲胃腸道症狀,晚期爲肝、腎功能損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胃腸道症狀:腹痛、噁心、嘔吐和腹瀉。先見嘔吐和腹痛,由於毒素引起上消化道粘膜病變,故嘔吐較重,多者每日可達30次以上,吐出食物甚至膽汁,有時可帶血。腹痛多爲陣發,位在上腹部,並不太重。腹瀉較輕,呈不消化便。發病後1~2天肝臟漸腫大,肝功受損,發生黃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肝腎損害表現:肝區疼痛、肝大、黃疸、血清轉氨酶升高;鏡下血尿、蛋白尿、少尿和無尿、全身浮腫、腎區疼痛等。毒素主要由腎排出,故易引起近球小管壞死及集合管阻塞,發生少尿,甚至尿閉。尿蛋白陽性,鏡檢可見紅細胞及顆粒管型,嚴重者發生腎功能衰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心臟、神經損害表現:低血壓和休克、心電圖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頭昏、頭痛、煩躁不安、重者可有神經麻痹、昏迷、抽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4\u003E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錢江晚報 瀘州新聞 百科\u003C\u002Fh4\u003E\u003Ch4\u003E流程編輯:TF021\u003C\u002Fh4\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019953671541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