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10月5日,信利國際(00732—HK)發佈了9月份的營業淨額公告。從公告獲知,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的綜合營業淨額約爲20.08億港元,較2017年9月未經審覈綜合營業淨額約17.87億港元增加約12.4%;若單從9月份營業額看,信利國際9月的表現相對不錯;但是從累計營業總額看,業績表現可能讓你大失所望;截至2018年9月30日止9個月未經審覈累計綜合營業淨額約爲143.05億港元,較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9個月累計綜合營業淨額約160.38億港元減少約10.8%。

圖片來源:港交所

實際上,信利國際自1991年上市至今,已歷經風雨27載,見證了香港證券交易市場從英資撤退,華資的崛起,再到香港迴歸祖國後的騰飛歷程。作爲香港證券市場元老級的成員,信利國際上市後,在過去26個業務年報內都實現盈利,而這來之不易的佳績卻在2017年被打破。至此,信利國際股價開始走下坡路,股價從2017年11月23日最高價4.18港元跌至今年10月5日收盤的1.22港元,漲跌幅達-68.80%。值得一提的是,打破信利國際長達26年盈利記錄的主角,是正身處於輿論風口的樂視網。

淨利扭虧爲盈,營收持續下滑

信利國際是一家集電子和半導體研究開發、生產製造及銷售推廣的集團企業。主要專注於平板顯示領域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小尺寸平板顯示製造商之一。若按業務細分,信利國際主要分爲面板、顯示模組、攝像模組、指紋模組、玻璃蓋板等。若按業務板塊,信利國際可分爲液晶顯示器產品與電子消費產品兩大塊。

(圖片來源:港交所)

從2018年上半年度發佈的業績報獲知,信利國際上半年業績不及預期,實現收入90.6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3%,毛利約爲9.46億港元,毛利率爲10.4%,純利實現扭虧爲盈至569萬港元。盈利雖有改善,但佔公司持有人純利潤率持續下滑至0.1%。

作爲信利國際主要的收入板塊,液晶顯示器產品2018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爲61.57億港元,佔總營收入的67.92%,較去年同期收入下滑25.29%;電子消費產品板塊收入爲29.08億港元,佔總營收收入的32.08%,較去年同期收入增長12.1%。

(圖片來源:港交所)

作爲中國最大智能手機元件部件製造商及全球頂級自動化顯示屏供應商之一的信利國際,液晶顯示產品板塊一直是其營收的重要來源;而液晶顯示產品板塊本期出現雙位數的下滑,主要原因是國內手機行業呈下行趨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報告,國內手機市場今年上半年出貨量爲1.96億部,較去年同期減少17.8%,此外,今年上半年推出新款手機數目較去年同期減少30%。手機市場需求出現大幅下滑,一定程度影響了信利國際液晶顯示屏的產量及銷量。

信利國際另一主營收入板塊電子消費產品收入同增12.1%,主要原因要歸於微型相機模塊製造工廠及機器作爲資本資出所致;雖然電子消費產品收入可觀,但是相較液晶顯示產品板塊營收的持續下滑,實屬“杯水車薪”。

樂視“風波”已過,聯營公司虧損延續

在樂視沒有出事之前,信利國際是樂視手機的供應鏈廠商之一,也是樂視手機業務的債主。而隨着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出逃海外,這就意味着信利國際的壞賬由此而生,也直接造就了上述所講的信利國際26年來的盈利記錄就此被樂視網打破的事實。面對欠款問題,2017年年報顯示,於2017年度就客戶樂視移動一次性全額計提呆壞賬撥備約5.54億港元,而根據信用保險協議,信利國際2017年12月成功向信用保險公司收取賠償約1.40億港元。因此,樂視移動2017年呆壞賬對信利國際的影響爲4.14億港元,換句話說,信利國際獨自吞下樂視這個價值4.14億的“苦果”。

雖然今年上半年報信利國際實現淨利扭虧爲盈,看似走出樂視這場風波的影響,企業或許能逐漸步入正軌。但身處流年不利的信利國際,註定不太平——其下的聯營公司信利(惠州)智能顯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利惠州”)自從2016年底開始量產以來,一直給信利國際產生虧損,而信利國際將其原因歸於產品良品率較低。

信利惠州主要負責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液晶顯示模塊、液晶顯示器、有機電致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OLED)顯示模塊等爲主的液晶顯示公司。而信利惠州贏不盈利就得看OLED行業的景氣度。雖然,目前OLED未來發展是具備不可逆性,但是隨着近年來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外加OLED最大瓶頸就是良品率低,這也直接導致了OLED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消費者無法接受終端產品的價格,制約了市場的發展。至此,短時間內,信利惠州的產品的良品率將困擾信利國際的淨利增長。

正當信利國際處於困境之時,卻遭企業元老級執行董事清倉式減持,給信利國際發展戰略蒙上一層陰影。根據港交所9月3日信息披露,執行董事黃邦俊場內每股均價1.23港元,減持464.9萬股,總價約571.83萬港元。黃邦俊減持後佔已發行的有投票權股份百分比0.05%。

(上圖爲信利國際近年來股東減持情況)

結語:

短期看,信利國際的手機業務前景仍不明朗,主營業務承壓;而信利國際惠州產區的OLED良率仍處爬坡階段,行業短期發展受多方因素干擾,或多或少將影響OLED企業的實際訂單量;如此一來,將推遲信利國際的聯營公司信利惠州實現盈虧平衡的時點,帶來公司短期業績及估值下行雙重壓力,對此,樂視風波雖有平息,但信利國際發展中所面臨的“陣痛”或將延續。

作者:沈少鴻

編輯:唐文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