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其實就是因一首小皇詩引發的悲劇。

紂王在位期間,可謂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啊!

在外,那是:

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諸侯盡朝於商;

朝堂上

:文有太師聞鍾,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後宮

: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嫺熟。

這怎麼看,都是一個太平盛世!

紂王七年,不知哪根弦搭錯了,竟然破天荒的去第一次聽說的女媧廟,要去朝拜女媧娘娘。到了女媧廟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紂王竟然還對着女媧娘娘的雕像,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這首對女媧娘娘表達愛慕的一首情詩,猶如扇動了蝴蝶的翅膀,從而引起三界震盪,亦轉動了封神榜開啓的鑰匙。

女媧娘娘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但是,作爲上古正神,卻不能直接干預人間事,於是女媧娘娘靈機一動,打開招妖幡,召集天下羣妖,藉助妖怪,懲戒紂王,以泄心頭之恨。

上古時期,妖孽橫生,就連通天教主門下的截教,那也多是皮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所以,妖的數量,在當時,數以萬計也不爲過。

女媧娘娘使‘招妖幡’,招來天下羣妖,但她思考片刻後,卻只留下朝歌附近,軒轅墳裏的千年狐狸精、九頭雉雞精以及玉石琵琶精三個小妖。

這三妖,後來入了紂王后宮,禍亂朝廷,加劇了殷商滅亡;

但是,軒轅墳三妖,只是明面上的安排,女媧娘娘還安排了另一着棋,而這個安排,纔是重點。

前面我們說了,封神演義,是由一首小黃詩引發的悲劇,那麼,紂王爲什麼會題這麼一首詩呢?這就和聞太師有關了。

聞太師是託孤大臣,輔佐紂王期間,從來沒有提過朝拜女媧娘娘一事。

紂王七年,北海反了袁福通等72路諸侯後,聞太師出征討伐。沒了聞太師在身邊,紂王就像沒了大人管的孩子一樣,變得任性愛玩,於是,丞相商容一攛掇,他就帶着羣臣去女媧廟郊遊去了,也就此埋下了滅亡的禍根。

聞太師討伐北海叛亂,這一去,就是十五年,得勝還朝時,朝廷已變了模樣:後宮妖孽橫行;朝堂奸佞當道;能臣叛逃;重臣遭害;最關鍵的是,曾經的聰慧天子紂王,變成了一個殘暴的君王。

對這一切,聞太師似乎並不意外,還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這是因爲,他早已經看透了事情的本質,這,從他和武成王以及紂王的對話中,可見一斑。

聞太師對武成王說:

“托賴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滅北海妖孽。”

對商紂王說:

“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滅怪除妖,斬逆剿賊。“

從這兩次對話中可以看出,北海造反的這七十二路諸侯,其實,都是妖怪,甚至可以這麼說,北海造反的,是七十二路妖怪。

而這七十二路妖怪,自然是女媧娘娘安排的。

聞太師是截教仙人,修爲高深,在和這七十二路妖怪的十五年對戰中,早已經看懂,這,是天數。所以他明知妲己是妖,卻從不言明。因爲他知道,這是聖人之威,是天數。

封神中,女媧除了軒轅墳三妖,還安排了一招更高明的手段,纔是毀滅朝歌的關鍵。

有多高明正是安排在北海的這七十二路妖怪,才拖住聞太師十五年,十五年的時間,紂王的朝堂早已千瘡百孔,即便聞太師多麼的神勇,都難有回天之力,殷商覆滅,在所難免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