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清朝的棉甲其實大家也許多多少少知道的,這樣的盔甲好像就是棉花做的啊,既然是棉花做的,那防禦力就會大打折扣了啊,那麼它的防禦力到底有多強呢?其實大家都錯了防禦力還真的沒那麼弱了,那麼具體要怎麼去理解呢?下面就着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祕看看吧!

其實我們都錯了,棉甲的防禦力真的沒有那麼弱

明代棉甲都是由棉花一層一層壓制而成,看上去像一件棉大衣,似乎無法抵擋刀砍斧劈,這是一種誤解,純棉甲的作用有點類似於破彈衣凱夫拉外皮,棉鐵複合甲則是在凱夫拉外皮上多了個陶瓷插板。題主應該說的是棉鐵複合甲,而且是外部有銅釘的暗甲。清代的棉甲,主要是承襲了來自於明朝中後期軍隊鎧甲的設計,明朝是受了蒙古棉甲的影響,只是爲了便於穿着,改成了前開對襟。

其實我們都錯了,棉甲的防禦力真的沒有那麼弱

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家,盔甲受明朝影響很大,故宮博物院就有一套紅閃緞面鐵葉棉甲,款式是對襟的,從肩膀到袖口都是鐵葉覆蓋,腋下還有護腋。

第一,棉甲的材料與設計。

棉甲外頭是一層粗布,棉花很早以前就傳進來了,只不過都是在邊陲地區,以前 被當做“花”來觀賞,直到唐宋時期開始移植到中原地區,但是紡織技術不行,所以棉布價格很高,直到黃道婆革新了紡織技術,棉布的生產量大了,價格才低廉,所以被大規模應用到軍隊鎧甲上。

棉甲是在壓實的棉花夾層裏(把數斤棉花放進模具,泡水後反覆用模具壓薄,太陽曬也不蓬鬆爲止,然後縫成薄片),用七釐米左右的小鐵片排列起來,不留一點空隙,外頭的小銅釘不是用來防禦的,而是用來固定裏面鐵片輔助防禦的。

其實我們都錯了,棉甲的防禦力真的沒有那麼弱

第二,性能。

由於是棉花壓實一層層縫製起來的,所以保暖性很好,又不需要像重甲那樣量身定做,所以可以大批量生產,重量還輕,對前期殺傷力沒那麼大的火器還有一定防護力,弓弩也能防,可能不像插個鋼板那樣好用,至少可以讓箭頭進去的不深,但是肉搏就不行了,打上去還是很疼,就像我揍你肚子一錘,你都吐出來了,但是衣服完好無損,即便是現在的防彈衣,也會在某些子彈的衝擊力下振動的受內傷,那時候子彈初速度低,還是可以防禦彈丸的,但不是啥事沒有,還是會有點小傷,至少得是很疼。

其實我們都錯了,棉甲的防禦力真的沒有那麼弱

蒙古曾經兩次攻打日本,但是都因爲翻了船沒能成行,淄重衣物都被日本的打撈,日本也認爲這種棉甲性能十分優越,而作爲附屬國的李氏王朝更不用說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